2015研究生教育知识点:中国教育史部分(九)?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民国初年教育改革——首任教育总长为蔡元培制定教育方针(1): 1912。7月颁布的民国教育方针是:“以德育为主,实用教育和军事教育为辅,以美育完成其道德”(2)颁布学制。1912):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学术体系。从纵向来看,可以分为寄养家庭、小学(4年)、小学高年级(3年)、中学(4年)、大学预科(3年)、本科(3-4年)、专科。从横向来看,除了普通教育,还有实业教育(B型实业学校和A型实业学校)和师范教育(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其颁布的意义在于①批判忠君尊孔的教育思想,废除读经讲学,②缩短学习年限,③倡导男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在女子教育中取得一定地位。男女同校成立。④课程中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培训。(3)颁布了课程标准:①取消了癸卯学制中的“读经讲经”课程,突出了近代学科和资本主义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②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③注重对学生的审美和情感教育,注重课程应用性、普及性和手脑协调发展的特点。

2.蔡元培教育思想与实践——(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①五育包括军事教育、功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其中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的独创,蔡也是近代提出美育的第一人。②五育关系:军事国民教育是体育,功利教育是智育,公民道德教育是德育,美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是德智体结合。这五种功能各有不同,但都是基于公民道德教育。(2)改革北大教育实践:①持宗旨,改校风(蔡元培改革北大。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第二,整顿师资队伍,招聘热心学习的老师。第三,发展研究所,积累书籍,引导师生学习兴趣。第四,磨砺美德,培养正当利益。第二,贯彻“思想自由,包容”的原则。第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学校的最高立法和权力机关是理事会,最高行政执行机关是常务理事会。各学科的教务组织是教授会)④学科和教学制度的改革(扩充文理,改变“重学轻术”沟通文理的思想,取消学科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即学分制)(3)教育独立的思想:教育独立的探讨发表在《新教育》1922, 教育独立应包括:①教育经费的独立;②教育学术的独立;③教育与宗教的独立。

3.平民教育思潮——主张教育大众化,反对教育的等级化和特权化,要求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和教育,反对强制训练教育。总的来说,要求教育全体公民具有参与民主政治的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资格。1923年,朱、陶行知、颜组织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掀起了一股新潮流。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文字查询处,将运动推向高潮。有两种倾向:①革命派:以* * *资本主义思想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主张平民教育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唤起人们的革命意识;②改革派:希望通过平民教育逐步提高国民素质的人。

4.工读教育-* *思潮有五种倾向:①勤工俭学;②工学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③勤工俭学,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④建立新村社会和* * *生产社会,希望通过不流血的和平演变来改变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⑤强调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和工农群众相结合,在和工农群众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发展对工农群众的认识。

5.职业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民初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演变而来,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1917年,黄炎培发起组织“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和倡导实验、选拔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

6.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杜威的思想适应了中国社会改良的需求和教育救国、教育改革的主张。其中“社会改良靠学校”的观点和教育,即生活、学校是社会、儿童中心,符合教育救国、改革传统教育的需要。

7.勤工俭学运动-1915蔡元培、李世曾、吴等人在法国创立“勤工俭学协会”,明确提出“勤工俭学,提高工人知识”的宗旨。在华南理工大学的教育中,开创了工读教育形式,产生了独创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想。1919年底,留法勤工俭学达到高潮。运动结束于1925左右,是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次大规模实践尝试。

8.科学教育思潮--包括科学教育和科学教育。

9.民族主义教育思潮——以李皇、余家驹、曾琦等人为代表,该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恢复受教育权运动的中坚力量,主张①在教育中强调“民族性”和“民族性”的教育;②重视情感教育;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10.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影响最大的新教学方式是设计教学法(由北师大附小于1919年率先试行,1922、1923年达到高潮,1924年后沉寂)和道尔顿制(6544)。

11.教会教育的扩张和收回受教育权的运动——(1)教会学校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教会学校在数量和办学层次上都有所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封闭体系,与中国政府制定的学制完全不同,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中国政府无法对其进行监管。一些教会学校已经升级为。比如苏州的博西学院(1901改为东吴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学院、广州的格致学院(1916改为岭南大学)、杭州的之江大学、武昌的华中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北京的金陵女子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由天主教会管理的大学很有名,如上海的奥罗拉大学和北京的辅仁大学。当时中国高水平教育的优势被外国人掌握。(2)收回受教育权运动始末:①11922年3月,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第四卷第三期发表《论教育的独立性》,极力主张教育应独立于政党和宗教。率先举起反教大旗(21923)。9月,余家驹在《青年中国人》月刊上发表《教会教育的问题》一文,率先提出“收回受教育权”的口号,要求对教会学校实施《学校注册法》(21924)。广州三一学校的学生率先拉回了受教育权。同年,中华教育改良学会和全国教育学会联合会在年会上通过了“恢复受教育权”的决议,与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合流。

12 ...1922“新学制”(“任旭学制”)–––1922 111 10月,学校体制改革以总统令颁布。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1)的七项标准:①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②弘扬平民教育精神;④重视国家经济实力;⑤重视生命教育;⑤使教育易于普及;⑤给各个地方留下更大的拓展空间;(2)学制:采用美式六三三步走的方式。从纵向来看,小学是六年制初中,高中,3-3段有幼儿园,4-6段有大学小学,还有大学以上的学院。从横向来看,与中学平行的有职校和师范。(3)新学制的特点:①根据适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3)中等教育是改革的核心和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将中学修业年限提高到6年,提高中学水平,初中和高中各3-3段,增加教育的灵活性,在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在高中阶段增加职业教育, 兼顾升学和就业)④取消大学预科(4)新学制的历史意义:它是近代中国效仿美国进行学制改革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新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建立和近代以来中国学制建设的基本完成。 它虽然照搬了美国的学校制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教育的智慧和经验,兼顾了国家资本主义对教育的要求、学龄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年龄划分,彻底摆脱了封建教育的束缚,重视基础民众的教育,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简单的学制。

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史总结。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