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著名的高僧格林琴会死在一个无名小卒手里?
现在,让我们走进博王宓,开始一段沉重的历史往事。
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由来科尔沁左翼后旗是嫩科尔沁十旗之一。科尔沁是成吉思汗弟弟哈布图·哈撒尔及其后代所辖各部的统称。科尔沁原意为“弓箭手”或“持弓带箭的侍卫”。“科尔沁”一词之所以成为部落名称,与哈布图·哈萨尔和他的次子樊氏·格善射有关。
成吉思汗建立庞大的蒙古帝国后,实行封建主义。他把蒙古帝国的所有土地都给了他的儿子和英雄,他的兄弟们的所有封地都在蒙古东部,历史上称之为“诸侯国”。Habutu Hasar密封领土的地理位置优越。据史书记载,“石福阁和卓赤哈萨尔氏族的于尔提和游牧营地,位于蒙古东北部的埃尔贡河,宽连海子和海孜尔河一带”。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哈布图·哈萨尔获得了今天海拉尔河、呼伦湖、埃尔贡河右岸、呼伦贝尔草原的广大领土。
明朝嘉靖年间,一直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哈布图·哈撒尔的后裔,为了躲避战乱,哈布图·哈撒尔的十五世孙奎蒙塔沙拉率领科尔沁部的臣民随当时的蒙古大汗从呼伦贝尔南迁至嫩江流域,故称嫩科尔沁。嫩科尔沁逐渐吞并了乌梁哈的府,把地盘扩展到了女真的盛京边缘。奎蒙克塔萨拉的两个儿子成为了嫩科尔沁十旗的祖先。至此,嫩科尔沁部开始入驻牧场。
随着女真努尔哈赤在建州的苦心经营,原本生活在白山和黑水之间的女真逐渐崛起,吞并了女真的各个部门。在漠南蒙古,李丹汗也想称霸草原,统一蒙古。面对李丹汗的军事威胁,科尔沁各部为了自保,背叛了草原的主人李丹汗,投女真人的怀抱。
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王公在盛京(今沈阳)召开大会,赐皇太极“博格达车臣可汗”,承认满清皇帝继承了蒙古可汗的大一统。为了管理和安抚蒙古南部的蒙古各部,清廷为各部立旗设札萨克。在这次大会上,科尔沁左翼各部中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巴达力赠给了吐谢图王子和科尔沁左翼中旗的达汗王子,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布达孜赠给了沙克图郡王,科尔沁左翼前旗的红果尔赠给了宾图郡王,科尔沁右翼后旗的喇嘛西施赠给了扎萨克镇主。
可见科尔沁左翼后旗并不是在1636年的盛京会议上设立的。直到顺治七年(1650),清廷才设立科尔沁左翼后旗,将一直隶属于科尔沁左翼前旗的东郭尔之子张继伦从贝勒升为郡主统领科尔沁左翼后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初期,诸侯们还过着游牧生活,没有内地那样的城镇和乡村,当然也没有所谓的王宓大院。康熙五十五年(1716),多罗县第五任国王、科尔沁左翼后旗的扎萨克·阿拉布坦病逝。因为他的儿子塞布腾多吉年幼,所以他的兄弟罗布·赞格拉希借用并继承了多罗郡王和扎萨克(旗官)。
为了软化边疆,清朝采取了“南不为王,北不断亲”的政策。大量的皇室公主和格格都嫁给了蒙古王子。清雍正八年(1730),雍正帝将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克云禄亲王的长女)嫁到内蒙古,与罗布藏格拉希的儿子齐默尔多兹结婚。
和硕端柔公主的生父是太子,由他的第一个母亲所生,又是皇帝的养女,以至于段柔公主从小就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不肯嫁给蒙古,这让雍正帝大怒,不得不听从皇帝的安排,答应退守内蒙。
为了照顾这位远嫁的公主,在罗布藏格拉希死后,乾隆皇帝下诏,让他的长子齐默尔多吉继承郡王(简称“王琦”)的爵位,并专门拨款5000两白银,以双河山脚下的宫殿太小为由,命令郡王齐默尔多吉重修王宫。
经过详细的选址,郡王府最终选址在今天的吉尔嘎朗镇,乾隆五年在这里开始修建新宫并完工。此后,吉尔嘎朗一直是科尔沁左翼后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在接下来的200年里,* * *在这里有七代诸侯和十一个Zazak(旗人)。
和硕端柔公主在蒙古草原和齐王生活了二十多年,可惜乾隆十九年病逝,年仅四十多岁,齐王于乾隆四十七年病逝。由于齐王无子,死后由弟弟巴拉珠尔继位。
巴拉朱勒在继位后的第二年去世,由儿子索特那穆杜布杰(以下简称索王)继位。嘉庆六年,嘉庆皇帝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庄敬和朔公主许配给索王为妻。
道光五年(1825)七月,索王突然病逝。因为身后没有继承人,清政府决定从索王近亲家族的少年中挑选一个男孩作为继子。就这样,与科尔沁左翼后旗郡王没有任何联系的僧格林沁被选中了。
僧沁出生在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今通辽科左后旗),一个中道没落的四等贵族家庭。他是成吉思汗的二哥哈布图哈尔的第26代孙,父亲是科尔沁左翼后旗的闲散四等太吉布和德力格尔,索王是他的远房叔叔。年轻的时候,僧格林沁家里很穷,穷得连一头牛一匹马都没有。他曾随父放牧富户,十二岁才被送到今天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老城区读书。
之所以选择与索王血缘关系不是很近的僧林琴琴做索王的继承人,是因为他们的叔叔。桑仁钦的叔叔布赫·特木尔是喇嘛。他利用在王宓当喇嘛的机会,把自己的侄子推荐给了索特那姆多布寨的报告方福晋。就这样,一个科尔沁蒙古优良血统的15岁英雄少年成为了幸运儿。
因为索特那木多布寨郡王娶了嘉庆皇帝的女儿为福晋,也就是后来道光的妹夫,就这样,与清朝皇室毫无瓜葛的桑仁钦成了道光的侄子。
眼下的蒙古地区已经不是曾经产生黄金家族的时代,尤其是康熙皇帝灭了葛尔丹之后,蒙古各部游手好闲的诸侯们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几乎耗尽了成吉思汗时代的血腥。
幸运的是,道光非常喜欢桑林钦的“侄子”,尽管桑林钦与新罗爵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道光仍然让僧格林沁为指挥官散步,奖励他三眼花羽毛,并与他结婚。
僧格林沁珍惜从天而降的荣誉,回到科尔沁左翼后旗,兢兢业业,大力整顿旗务,为清朝守护这片历史悠久的科尔沁大草原。
道光死后,清廷内忧外患。僧繇作为朝廷重要官员,三番五次主动请缨出征,平息各地叛乱和太平天国北伐。尤其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僧沁率领蒙古军队取得了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胜利,尤其是活捉了英国领事巴夏礼,为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赢得了一口气。
在大沽口之战中,僧沁英勇不屈的精神至今仍被人传颂。可惜,落后的蒙古军队终究无法战胜外国列强的先进武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僧沁看着这座城市的惨状。他跪在空荡荡的干干净净的宫殿里,泪流满面,却又无可奈何。
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僧众心中只有清帝。只要艾辛吉欧罗皇帝还在位,他就愿意为他们效力。为此他“剿捻”六年,死伤数万,成为众人诅咒的“僧妖头”。最后,当他筋疲力尽,在西北吴家店追击捻军时,诽谤他的马,被捻军张丕弼杀死在麦田里。
僧沁去世的消息传来,他治下的百姓哭着野祭,罢工,哭得地动山摇。清政府按太子规格为僧格林沁举行葬礼,同治皇帝、慈禧亲自祭奠,谥号“忠义”,享太庙,在京、鲁、豫、盛京等地建“赵衷庙”,并漆成紫光阁的样子。
清政府还派专员护送僧沁的灵柩北上,安葬在科尔沁左翼世袭旗陵(今辽宁省法库县四家子乡公主陵村)。战斗了一辈子的僧沁,终于回到了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回到了他出生和成长的大草原。
僧繇死后,清廷失去了满蒙八旗的实力,军权逐渐落入湘军和淮军手中,大清帝国的末日来临。
自从离开科尔沁到了北京,僧格林沁因国事繁忙,很少回到吉尔嘎朗镇的皇宫。后来随着僧沁的贡献越来越大,世袭的爵位也从郡王晋升为亲王爵位,并被授予博多亲王的爵位。因此,这座宫殿从此被称为博王宓,科尔沁左翼旗也曾被称为博王琦。
除了吉尔嘎朗镇的宫殿,僧沁的宫殿也建在北京南锣鼓巷南炒豆胡同。最大的时候,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横跨两条胡同。王宓分为三条路,即中路、东路和西路,每条路有四个入口。其中,除主院外,东路有四个入口通向东院,形成一个大型建筑群。
僧繇死后,他的儿子伯颜·诺谟继承了太子的头衔,仍然住在北京的和尚宫里。当它到达桑格林沁的孙子阿穆尔灵圭时,已经是民国了。由于家财衰败,难以维持,不得不将僧宫拍卖,分成许多院落。现有的炒豆胡同71至77号(单数)和板厂胡同30至34号(双数)均在原王宓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