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起源和含义
粽子的由来和寓意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一心为国。然而楚王听信建宁小人的谗言,使楚国处于亡国状态。屈原被流放,对国家绝望。5月5日,屈原怀着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投汨罗江自尽。为了防止屈原的尸体被汨罗江里的鱼虾吃掉,世人会在汨罗江里放很多食物,大部分是小米做的饭团。久而久之,就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放在河里的这些食物是给死去的屈原吃的,但是因为鱼虾总是抢食,所以人们就用芦苇叶把饭团包成菱角的形状,这样鱼虾以为是菱角就不会抢食了。而且他们会划龙舟,撒粽子,让鱼虾以为粽子是属于掌管水世界的龙王的,这些鱼虾就更不敢抢食了。于是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最古老的粽子
汤唯聚源的食谱中有Xi安的蜂蜜凉拌粽子。其特点是只用糯米不加馅,煮熟后晾凉,吃的时候用丝线拉成薄片,浇上蜂蜜和黄桂花酱——白糖腌桂花酱。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个重约两公斤。里面是肥猪肉和绿豆,香软糯糯,甜润不腻。
广西壮族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粽子。它的制作方法是将香蕉叶放在一个特大的方形笼子里,将50公斤洗干净的糯米和酱油混合放入其中,然后混入一只去皮切成小方块的猪腿的肉,表面覆盖一层香蕉叶,放入水中蒸熟。这种粽子被壮族人称为“口宗巴”,可以供一家人口吃两个月。
据香港媒体披露,香港有9位老人曾经包了1个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1989端午节期间,台湾彰化县曾经做过一个特大粽子,重达350公斤。广东包的饺子很大。煮好之后,1个饺子端上了桌,但是四个年轻人都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