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1.范仲淹

2.霍去病:如果匈奴人还活着,为什么要在家?

3.辛弃疾:

破损阵列

醉看剑,

梦回吹响号角,扎营。

在800英里的炮火下,

五十根弦转动插头。

这是秋天战场上的阅兵。

路飞是马做的,

弓如霹雳。

国王在世界上的事务之后,

生前死后赢得名声。

这是徒劳的。

4.陆地旅游

我死了才知道一切都是空的,但看到九州我很难过。王师在北方定下中原,说,别忘了告诉奈翁家族祭祀的事。

5.杜甫

长安失陷,国破,唯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森林茂密。伤心之态,不禁泪流满面,鸟语惊人,离愁恨。

战争持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十万黄金。惆怅缠绕,挠头思索,越挠白发,几乎插不上一根发簪。

6.[唐]刘禹锡

石头城

群山依旧,四周是废弃的古都,潮水像往日一样,拍打着孤独的空城。淮河东岸,古寒月,子夜,窥旧皇宫。

7.【元】张

山阳潼关怀旧

群峰如聚,波涛如怒,山川如潼关路。看着西方的首都,我会犹豫。悲秦汉,宫阙万间已被土造。兴,百姓遭殃;死亡,人民受苦!

8.孔子

子曰:“不修行道德,不谈学问,学不到仁义,改不了无能,则忧也。”

刚刚摆脱周朝统治的各国诸侯官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想尽办法扩张土地,赚钱,榨取人民的血汗,以至于根本不谈培养自己的生活规律,只谈现实和财富。而你所学的知识只是为了自己的需要,不管别人。你知道你可以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不求而求最好的行为,你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自己欲望的实现,不管别人的利益和生命。越是这样的人,社会风气就越会下降;社会风气越是下滑,国家和民族就越会成为问题。这就是孔子的忧国忧民意识。孔子为什么要担心?他完全可以无忧无虑地在乎自己的名气、地位、财富。我们知道,人类的生存一定是在拥挤的社会中,一个人不可能独自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在这个拥挤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处理好这些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如果我们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关心大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分崩离析,最后就会形成争权夺利的局面,导致人类的灭亡。所以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是有感情的,有针对性的,有崇高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倡导的。这也是孔子继承了李周忧国忧民的思想。

9.朱德

《在顺庆中学告别》和《致朋友》两首诗,分别写于1906和1909,反映了朱德在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之前从军救国的远大愿望。朱德在1906年底离开顺庆中学时,写了一首《离开顺庆中学》的诗,作为给——凌的礼物,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豪情:“安在祖国,是人民的责任,志在交彭飞。”1909年早春,他决定报考云南的云南军校,在那里办新军。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致友人》的诗,表明他为了救国而立志从军:“有志之士,恨之不尽,独往西东。掷笔从军,刷新旧国风。”

10.马寅初:一个忧国忧民的经济学家。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政策,货币极不稳定。因此,马寅初提出了稳定币值的经济理论,即货币发行应以维护货币流通规律为限。为了稳定货币,他认为国民政府应该采取收缩法币、不滥发纸币、对派遣国的困难财富征收重税等措施。他的主张和意见虽然得到了国统区人民的支持,得到了中国的支持,但并不能真正解决战时经济条件下国民政府的财政问题。

马寅初指出,通过发行纸币来解决中国的金融问题,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活力的丧失和恢复的困难比一战后的德国更严重。同时,如果政府通过发行纸币吸收民间资本,穷人的损失比富人更重,这确实不公平。

7月1940,10,马寅初写了两篇文章,分别是《建议对发展中国家财政困难者设立临时财产税,以资助战后复兴》和《对发展中国家财政困难者征收临时财产税,是中国财政金融的唯一出路》,发表在国民党立法院主办的一份名为《时事系列》的刊物的第五十四期和第五十七期特刊上,并到处发表演讲。并于1940,10年6月在香港《商报》发表《中国西南的经济建设与继续抗战的先决条件》一文,主张对发展国家有财政困难者征收“资本税”。

马寅初的想法、提案、讲话、文章,像一把尖刀,直击四家的心坎。全国的进步人士和爱国人士都把想说却不敢说的话告诉了马寅初。都拍手叫好,但国民党上层对马寅初恨之入骨。他们派间谍到处封杀马寅初的文章,甚至不惜工本,但每本4元的高价。马寅初说:“如人所言,易;说出人们想说的话不容易,说出人们不能说的话更难。我要说出人们想说的话,以及人们不能说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39,在与马寅初的一次会见中,周恩来高度评价了马寅初的爱国行为:“我们不仅认为你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且非常尊重王先生的人性和战斗精神,今后我们将准备支持王先生的抗日爱国行动!”

11.当文天祥被元军打得兵临城下时,他知道这是跑出去谈判了。考虑到“国事至此”,他被“不准自爱”。为了重整旗鼓,为国报仇,他冒着生命危险,几次逃出元军的魔掌。他死时,一心拯救祖国。他在《导南录序》中宣誓:“生不能救国,死仍是厉鬼杀贼”,还在一首“自古谁无死于生,留一颗心照历史”的诗中发出慷慨悲歌。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12,反清义士夏完淳,十七岁就在刑场上洒下热血。毫无疑问,他在狱中送给朋友的诗中的名句“一个英雄的生死之路,就像一次坚强的旅行”是对正直的一种升华。完整性的升华是极其剧烈的,一般需要通过生死考验才能进行最后的净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永远是历史上进步与反动、正义与邪恶、忠贞与奸淫的冲突中区分荣辱、勇者与懦夫、英雄与叛逆的试金石和分水岭。毋庸讳言,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中国古代社会精英的气节不可避免地被坚守(比如他们都是“爱国”和“忠君”,慷慨大度和民族仇恨的印记等等)。).但是,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地把那些东西剥开,去其糟粕,就应该承认它们的完整性还是有缺陷的。下面再举几个例子,供大家评论。

13.苏武牧羊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最生动的故事之一。西汉初期,与汉交恶多年的匈奴?侯单于主动将被扣押在漠北的汉朝使节遣送回国,以示和解。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率团去匈奴。当苏武完成使命准备返回时,匈奴却遇到了麻烦:王成利用狩猎机会,密谋杀害重要官员魏律,劫持可汗母亲归附汉,以失败告终。苏武被他的副手牵连到这件事里。单于命魏律拷问苏武一行。苏武担心部下怕死,以家国为耻,于是慷慨陈词,激励大家:“你要是生了,怎么回汉!”然后拔剑自尽,为的是理清思绪。韦律见此情景大吃一惊,立即叫来巫医进行治疗。后来用高官厚禄引诱他投降。苏武痛心疾首地斥责魏律背信弃义,谋求荣耀:“你是臣子,无视恩情,背叛主人背叛亲人,臣服于蛮夷。你为什么这么想?”魏律无奈,如实汇报了苏武的表现。可汗命人护送苏武到北海牧羊,假装公羊产下小羊后将他放生到南方,企图迫使他就范。苏武身在异乡,心却转向了汉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寒节牧羊,卧操,节落。”直到汉昭帝初年,苏武才被还汉。不负使命的苏武,“始强而归,需白。”

14,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关心国家和人民的人就更多了。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战,用鲜血染红了旗帜,志在“天下之乐”。斗争的幸存者看到革命胜利,人民翻身,感到无比欣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后乐天下”。他们还是为祖国人民“高兴”——实现四个现代化,他们是“老古董”。真是“烈士墓之年,其勇未竭”!周恩来议员。

15,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大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家带口与韩琦镇守陕西,多次击退西夏和契丹的入侵,保卫了国家安全。在“夕阳孤城闭”的荒山上,他曾思乡,琢磨过“万里是家,一杯浊酒”的诗句。然而,他认为“冉彦没有失去理智”,并在那里度过了半生。是啊!“要报效国家,何必生在玉门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富强而奋斗、拯救人民疾苦的仁人志士的慷慨情怀,激励无数人为国捐躯。

16,林则徐,福建侯。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为官40年,他“自励天下”,清正廉洁;我们也重视水利,为人民救灾。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毁鸦片,指挥了反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编纂了《四大洲志》等外国图书资料,开创了近代中国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改革思想的先驱。

17、陶行知(1891 ~ 1946)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活动家。他有一句名言,“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这也是他高尚品质的真实陈述。

18、蔡元培(1863 ~ 194o)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他倡导思想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政策,为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促进了当时新思潮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革命青年,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9、孔丘(公元前551 ~ 479)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因为直言不讳的建议而锒铛入狱,但他更加愤而著书立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历史学家的史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