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例子?

1,长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苏区撤退,经过两年战斗,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 10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追击,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打了380多次仗,攻占了700多个县。红军牺牲了430多名营级以上干部,平均年龄不到30岁,打败了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经过14省,翻越18山,跨越24条河流,走过草原,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里。红军于1935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 10,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

2.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简称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全面战争。抗战历时14年,从1931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结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全面占领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此后,他们在华北和上海制造事端,挑起战争,而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防止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65438+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重庆国民政府于65438年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8月1945日,日本向盟军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抗击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南泥湾量产

1941 3月,八路军第359旅进驻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开荒。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正是在开荒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

359旅刚进南泥湾的时候,南泥湾还是一个人烟稀少,到处都是森林、荆棘和野兽的地方。

战士们当时这样描述南泥湾:“南泥湾,泥巴湾,方圆百里山。野鸡成群结队闹遍山野,狼和豹成群结队在森林里乱窜。野兽掌管百余年,荒无人烟。”

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但广大指战员说:“干一场革命需要努力,努力才能干好革命。”广大指战员积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克服困难,创造辉煌。

没有房子住,战士们先露宿,住在用树枝搭成的简易帐篷里。下雨天衣服被子湿了,就生火取暖,然后搭草棚,打窑洞,解决了居住问题。

粮食不够的时候,黑豆、榆钱混在饭里,旅长带头,冒着风雪严寒,到几百里外的延长等地搬运粮食;没饭吃,战士们就去山里挖野菜(比如苦菜、地菜),找榆树皮,收野鸡蛋,打猎(野猪、野鸡等。)和河里的鱼。

如果没有烧荒,士兵们就烧柴火和木炭;很难穿。每个士兵一年只发一套军装,平时缝补。夏天,他开垦土地,耕种土地,光着膀子打仗,把裤子换成短裤,短裤换成短裤,把破短裤穿成凉鞋,从不浪费。

没有生产工具,他们自己做;不耕牛,用锄头;如果没有灯油,就用松子或桦树皮卷成筒状作为灯点;缺少学习工具,用桦树皮当纸,木炭当笔;如果没有枪油,收集野生杏仁油代替。

[2]部队有难,就勒紧裤腰带;当生产超过自给自足时,我们仍然努力勤奋地工作。旅长曾向全旅发出号召:“多生产少消耗。”

1942后,军队已经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仍然将瓜菜红薯山药鸡蛋混入粮食中制成“八宝饭”,仍然坚持每天吃两干一瘦。

从1941开始,部队基本没收到过上级发来的被子。士兵被子里的棉絮早就卷成了心里的疙瘩,可是新被子一发,就没人要了,说“不打日本人就不换被子。”

总之,359旅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布满荆棘、一片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遍地庄稼、牛羊遍地的陕北大好江南。南泥湾也因此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4.红旗渠建设

红旗渠1960开工。十万林州人民艰苦奋斗十个春秋,仅依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绝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九年干旱贵水的苦难历史,诞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

5.抗洪

1998年夏,江南、华南、华北大部分地区发生有史以来最大洪水。江西省九江市防洪墙自1998年进入汛期以来,在高水位中浸泡了40多天,然后在市区以西四公里处出现地基渗漏。

然后一段混凝土防洪墙突然坍塌爆裂,河水涌入郊区。在洪水即将吞没九江市的关键时刻,我市2.4万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及广大抗洪干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指挥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终于成功封堵决口,创造了在超历史高洪水位条件下,在世界第三大河流上成功封堵决口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