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王安石变法有什么启示?

第一,发动政治改革的基本评价不足。内忧外患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招致地主阶级的激烈反抗。新政的改革确实不彻底,还被一些无良官员作为搜刮土地、扰民的工具。有很大缺陷的新法律的实施增加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使人民深受其害。王安石没有及时纠正,使之不得人心。

第二是对实施改革的人的不当使用。王安石用不同的人进行变法,斗争中使用的策略是同党争异,没有很好地团结争取人心,比如没有很好地吸收苏轼的才能;记得中学读书的时候,司马光写过一封信提醒王安石。王安石写了《答司马书》,驳斥司马光。后来,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排挤司马光,篡夺了他选拔和推荐官员的权力,并迫使他离开北京到Xi安当地方官。只要王安石拥护新法,无论他的人品、节操、心胸如何,王安石都信任重用。而恰恰是这些人,大部分是出于政治投机的动机,并不是真的支持政改,只是利用这种捷径来达到自己仕途上升的目的。

三是调整改革能力不强。《青苗法》和《豁免法》的执行情况远不理想。贫困户自愿要求官方贷款的话,还是有话说的,但实际上是当地官方强制五个农户共同担保,然后一个个发放固定数量的物品。为了确保秋后本息全部收回,当地官员将这笔钱分摊到中上阶层家庭而不是贫困户,担心贫困户无力偿还。还能谈什么惠民?青苗法中,利息按一半收取,也就是20%,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等损法和市场交换法是让国家垄断商业,在商业交易中赚取利润。王安石认为这并没有增加百姓的税收,而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轻商,税收都是从农业中获得的,所以他攫取了商人的利润。结果经济萎缩,商人失业,收的税甚至比以前还少。所以这两部法律很快就被叫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