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墓地的历史沿革

闽王卒于唐同光年间(926年),先葬于闽县灵秀(山)乡怀仙里凤池山。长兴三年(932),其子王称帝,迷信风水,迁葬莲花峰下(位于福州北郊新店乡斗顶村),面对五虎,闽江并立,气势磅礴。墓室坐北朝南,四周用石块围成长方形。修建了原庙、碑亭、牌坊,修建了莲花寺、永兴寺,招了八个和尚守墓,分田地15公顷作为香火灯。

明万历三十年(1602),孙任福建都匀部副使,重修“王墓”,并在墓顶后侧立碑,上书“唐民忠毅王墓”。万历三十年,季春吉日,原福建都匀司副使孙良复位。陵墓坐北朝南,为三层石台,宽27米,深约31米。四周都是石头,平台之间铺设了五道石阶。平台正面有两个并排的石墩,呈长方形,后端逐渐收缩成半圆形。最初由青砖制成。明宣德四年(1429),墓被30辆战车部队盗走。盗走王雕像、玉带、玻璃碗等珍贵文物,后被该公司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物部门多次维修王墓。这座坟墓已经重建了几次,保存得很好。1961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重修时,用石砖砌筑。“墩”下是一座石墓,两座石墩间距2.03米。墓室建在各自的宝顶之下,石结构,券顶,深7.26米,宽2.52米,高2.96米,门用方石封死。东有王,西有内明墓。两陵前有斜墓,长8.8米,宽2.52米,坡度5度。墓室两侧与墓室之间有一条宽约0.2米的石排水沟,由北向南一直通到墓室边缘。有墓志铭,都是翁成赞写的。林明·金夫说:这座坟墓像一所房子一样大,有两个入口。前室有一幅闽王画像,桌上摆着五个供品。炉子、瓶子和烛台都是由金和玉制成的。后屋是王和他妻子的两具红色棺材。悬挂在两个桥墩上的灵柩前的平台是青砖铺成的。墓室中间有一个墓道,宽2米,两侧立着四尊文武百官的雕像。勇士身高1.65米,身穿铠甲,持剑镇守。公务员身高2米,头戴皇冠,脚穿鞋子。他的长袍宽袖,双手全神贯注。袖子上刻着阴线,他的小胡子和袖子都是动态的。还有一对石狮,石羊,石虎。石狮,高0.70米,宽0.38米;石羊蹲伏,高0.48米,宽0.45米;石虎卧姿,高0.35米,长1.37米,宽0.58米。整齐有序的排列,组成庄严的仪仗队,永远守护着福建的坟墓。整个陵墓结构独特。省、市考古人员联合对其墓进行了科学清理,出土了白瓷碗、青瓷痰盂、青瓷莲瓣杯、白瓷匣钵(缺盖)和玻璃碎片,以及福建王的墓志铭和妻子的墓志铭。墓志铭放在门和棺材之间。今天,它被保存在王敏庙里。坟墓已经开放给游客参观,但列出的物品都不见了。

2002年以来,王陵得到了王后人、社会爱心团体和个人的捐赠,王陵按照历史原貌得到了修复。现存福建王王石牌坊由台北财团法人王太元堂赠送,唐王陵石牌坊由台湾桃园宗亲会北分会夫妇捐赠。

今天爬陵墓,能看到远处的五虎山像一排排的箱子。岷江看似飘逸,旗鼓相对,气势很高,让人心胸开阔,情绪饱满。站在王墓前,你可以远远地看到福州。现在它已经成为那里的名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