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安葬方式有哪些?

一、中国古代主要的丧葬方式和墓葬类型。

(A)葬礼的方式(阅读以下内容)

由于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思想观念和传统习俗的差异,我国历史上形成了许多处理已故亲人的丧葬方式。

主要包括: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土葬:土葬是将死者放在木制或石制棺材中,埋在挖掘或建造的地下洞穴中,并用土覆盖的一种埋葬方法。这种方式在中国被广泛使用,无论是在地区还是在人群阶层,也是今天用于旅游的主要陵墓建筑景观。

火葬:火葬是将死者用火焚烧,并将不可燃的尸骨收集储存起来的一种丧葬方式。古代佛教僧侣采用火葬,佛寺内或外的宝塔建筑是存放修行到一定果位的僧侣骨灰的地方。这种建筑是佛教建筑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避免有限的耕地减少,普遍提倡火葬。目前,火葬已经成为殡葬的主要方式。

水葬:水葬是长期生活在水中的人常用的一种丧葬方式。

天葬:天葬是指尸体由固定的人在固定的地方分好,由秃鹫吃掉后埋葬。吃的越清淡越好。中国的藏族、门巴族和部分裕固族都采用这种方法。

天葬的固定场所叫天葬场,是靠近山坡的一块平顶巨石,一般20平方米左右。巨石上应该有很多大坑用来碾碎人的骨头。完成天葬的人一般是固定的人,叫天葬师。为了让所有的尸体都被秃鹫吃掉,天葬有它固定的程序。

悬棺葬:悬棺葬是将死者安放在船形棺材内,将棺材悬挂在水边的悬崖上,让尸体自然风干的一种丧葬方式。这种方法在古代江南山区经常使用。至今,在长江三峡、武夷山等景点的崖壁上还能看到悬棺。

(2)陵墓类型

陵墓:是放置死者遗体和纪念死者的地方的总称。

如果分开来看,陵墓一般是指地上建筑,而墓是地下部分。目前,我国用于旅游的墓葬景观可分为三类:无墓、无墓和有墓。

1,无陵无墓:以上五种葬法中,天葬、水葬、悬棺葬都属于这一类,尸体要么消失,要么留在大自然中。

2.有墓无墓:有墓无墓,即地面有建筑或墓碑供纪念,地下无墓葬和尸体。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

(1)死尸是不存在的。对于历史悠久的祖先和找不到尸体的英雄,人们建造了他们的纪念场所,如黄帝陵和颜地陵,以表达他们的哀思。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同根同源。祭拜祖先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因此建造了许多黄帝陵墓。为了纪念中国古今征战沙场的英雄们,后人为他们建了一座纪念碑。

(2)陵与墓不在一处。在蒙古人的历史上,他们的贵族有秘密埋葬的传统。据《草木子》一书记载,贵族死了,葬在一个水草丰美的草原上。葬后万马踏平此地。同时,在埋葬地当着母骆驼的面杀了她的小牛。之后又派了近千人在此等候,等待明年春天绿草遍地,葬地无法辨认的时候百姓离开。要祭奠的话,跟着当年的母骆驼就行了。它停下来发出悲伤的叫声的地方,就是墓地。正是因为这个传统,人们对成吉思汗的坟墓在哪里有不同的看法。目前,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成吉思汗陵位于伊金霍洛旗境内,其中只放置了其空棺的墓,没有墓。

3.有墓有墓,即封土举行祭奠仪式的殿堂,地下墓穴和尸骸都有。这是一种常见的埋葬方式。今天,用于旅游的陵墓建筑景观的主体就是这种类型的陵墓。

二、陵墓景观的构成及其旅游价值

陵墓景观的构成包括三部分:一是陵墓建筑,有地面建筑、地下墓穴和棺椁;二是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塑等文化艺术;第三个是祭祀对象。(记住)

中国古代人认为,死亡只是肉体生命的终结,灵魂依然存在,只是从死里到死里。为了让你在阴间的生活和以前一样,你所使用的一切,你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你所经历的一切场景或者你对自然的理解,都要带到坟墓里,或者画在棺材和坟墓的墙壁上。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墓主生前的地位越高,生前的生活内容就越丰富,陵墓景观的构成也就越丰富。在所有的人类中,皇帝和王公贵族的地位最高,其陵墓景观内容所反映的历史原貌是最充实、最全面的。是后人了解和认识失落的世界的有利依据,也是文字资料中弥补失落的断代史的最有价值的证据。更重要的是,这些真实的历史文物有利于追溯文化和历史渊源。

历代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是现代旅游开发的主要对象。(记住)

第三,中国古代帝王丧葬制度的演变。

(一)古代帝王埋葬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帝王的葬制经历了从单葬制到群葬制的演变。(记住)

1,单葬制

所谓单葬制,就是一个皇帝有一个完整的陵区。选择分散点,墓地独立。(记住)

汉武帝以前的皇帝都是这样葬的。著名的陵墓包括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记住)

2.埋葬制度

所谓葬制,就是在帝王陵园之外有亲人、英雄、贵族的陵墓,形成以一代帝王陵墓为中心的陵区。(记住)

这种葬制始于汉代,到了唐代,已经成为大臣随葬的固定制度。著名的陵墓包括陕西省茂陵县的汉武帝茂陵和陕西省乾县的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记住)

3.集体埋葬制度

所谓群葬制,就是把同一个朝代的皇帝、皇后、子女的坟墓集中在一个墓地里。(记住)

这种葬制始于北宋,明清沿用至今。这种群葬制度也影响了与宋朝同时期的党项羌族王朝西夏。

这样的墓有六座:河南省珙县北宋皇帝墓;位于浙江绍兴,南宋皇帝陵墓区;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宁夏银川贺兰山脚下的西夏陵;北京的十三陵。(一定要记住)

(二)古代帝王陵墓围护形式的演变

封土形式:是关于皇帝墓上堆土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建造大型陵墓是中国封建伦理中对孝道的规定,也是对皇帝死后安排的“奢侈生活”的维护。“孝深葬”的观念起源于周朝。从周代开始,帝陵的形制经历了“盖方”、“因山为陵”、“宝城宝顶”的演变过程。(一定要记住)

“过桶”式:是一个方形的夯土平台,黄土堆积在地宫上方,逐级缩小,形似一个倒斗。从周朝到隋朝,大多数朝代都采用这种封地形式。后来被宋朝选中。在众多采用这种土封形状的陵墓中,秦始皇陵的墓是最大的。

“因山为陵”式:陵墓依山而建,以整座山为墓,雄伟壮丽。唐朝皇帝的陵墓使用这种封土方法。

“宝城宝鼎”式:地宫上方,用砖砌圆形(或椭圆形)墙,内填黄土并夯实,顶部做成穹顶。圆形的墙叫宝城,穹顶是宝顶。明、清两代都用这种形状,清朝的宝最多是椭圆形。

(3)古代皇家陵园建筑布局的演变

历代帝王陵墓的陵园建筑群由三部分组成:

一种是祭祀建筑群,建在墓前,是封闭的方形庭院。院门叫义恩门,院内有正殿、义恩殿和两个侧厅。

二是神道,是从陵园门口到延安门口的一条路;

三是为皇帝守陵的人居住的地方,称为陵卫。(一定要记住)

(了解更多以下内容)整个墓园四周都是围墙,像皇帝的宫殿一样,不允许随便进入。帝王陵墓都建在风景优美的地区,一座陵园就是一座天然的花园。隋代以前墓地建筑以祭祀建筑和守墓建筑为主,神道较短,石人石兽较少。其中汉代的陵卫规模最大,全国各地的官员和富豪都迁到陵区,为皇帝守卫墓地。所以一个陵区就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城市。

从唐代开始,陵墓内神道加长,神道两侧石像数量确定为18对。其中,李治和高宗皇帝武则天的甘陵神道最长,石像最多。在长约八里的神道上,除了传统的18对石人兽首外,还有61尊唐朝任职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的塑像。

十三陵墓园主干道14英里长,祭祀建筑为三个院落。同时,方城明楼建在宝城保定前。

(D)古代帝王陵墓地下宫殿结构的演变。

根据史书记载和发掘的各个朝代的地下宫殿,汉初以前帝王的墓葬和棺椁多为石制。西汉时期,地宫主要用特种木材建造。一般将柏木去皮,切成等长的方形,头对心式在木棺外围,呈方形墓。方形的树都是榫卯结构,缝隙用木炭和浆糊封住。这种地下宫殿被称为“黄香肠拼图”。

东汉以后,棺材都是木制的。地宫,除了直接建在唐代挖掘的窑洞里,都是用砖石砌成的。宋代以前,地宫多为砖砌,墙壁绘有墓主生前的活动。

从明代开始,地宫建筑达到顶峰,巨大的石板被用来建造大型陵墓。从目前已经打开的墓葬来看,除了乾隆墓侧墙上的佛像雕刻外,没有任何绘画或雕刻。历代帝王的陵墓布局应该与他们生前居住的宫殿布局相同,以多个相连的空间代表前后排列的院落。

(五)殉难制度的演变

与死者陪葬的人或物是祭祀品。普通人的祭祀对象只是生前主要的生活用品和心爱的物件。作为皇帝的祭祀对象,除了上述物品外,还包括其执政时的生产工具、科学发明、乐器、武器、各种重要书籍、编年史、艺术品、珠宝甚至物种。商周时期随葬品中的人物是为活人殉道的;战国末期大量殉难,造成劳动力短缺,于是改为俑殉制。但是,人殉现象并没有完全消除。据记载,秦始皇所有不能生育的嫔妃都和他们葬在一起。明朝皇帝朱迪死后,30名宫女被绞死并与他一起埋葬。

四、我国现存的著名古墓。

中国现存的古代陵墓景观有两种展示方式:

第一种方式,地面和地下建筑规模都非常大,在严密保护下现场开放展示。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扬州天山汉墓和北京燕王地宫都修复了。十三陵长陵的祭祀建筑和定陵的地宫;清东陵和清西陵等。

第二种方式,如果地下规模和布局不便于人移动,就要集中再生产。比如洛阳的中国一号墓博物馆,陈列着邙山的几十座东汉墓葬。

(一)著名的陵墓

著名的陵墓有:黄帝陵、成吉思汗陵、秦始皇陵。(记住)

1、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国保存最古老的陵墓,是中原各族轩辕黄帝的始祖。它最早建于春秋时期。《史记》载:“黄帝崩葬乔杉”。乔杉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总面积8500多亩,柏树86000多株,其中大部分树龄在1000年以上。它是中国最大的柏树群。黄帝陵位于乔杉山顶,轩辕庙在山脚下与之遥相呼应。(一定要记住)

黄帝陵是一个土墩,据说是冠丘。它的高度是3。6米,周长48米,面积200平方米,四周1。87米高的砖花墙。陵墓前立着一块石碑。《桥上龙鱼》一书,立于明代嘉靖年间。碑前有18柱纪念亭,内有郭沫若题写的“黄帝陵”碑。

墓园南面山门外有一个高高的土堆。土堆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汉武仙台”。是当年汉武帝的凯旋归来。路过,这个平台是为了祭祀始皇帝而建的。

2.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南部,伊金霍洛旗甘德里敖包(土石山)之上。陵园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陵墓的建筑造型是蒙汉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整个建筑群由石牌坊、灵兴门、陵宫三部分组成,一条380多米长的宽敞整洁的石刻小径将三部分串联成一个整体。

四柱三门汉白玉牌坊是陵区大门,其造型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形式。但四柱顶上的四个蒙古包,却有着浓厚的蒙古族传统文化色彩。从远处看,没有门楼的凌杏门就像是封闭的长城。整个凌兴门墙的顶部是垛墙,上面也有两个蒙古包。陵墓宫殿的主体由三个相互连接的蒙古风格的大厅组成。中央大殿高24米。81米,顶上蓝黄琉璃瓦形成云纹,顶上金色穹顶,边上蓝色八角重檐。八根内置的巨型柱子上装饰着飞龙。东、西大殿均为18米高,顶式与正殿相同,大殿相同,单檐。

汉白玉雕刻的成吉思汗高大坐像摆放在正殿中央,两侧陈列着传说中成吉思汗的宝剑、头盔、弓箭。后殿供奉着三座蒙着黄缎的蒙古式陵墓,里面的方桌上停放着成吉思汗及其家人的棺木。陵墓宫殿的大厅和走廊内壁绘有壁画,分别描绘了成吉思汗的军事生涯、丰功伟绩、蒙古社会状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墓地还陈列着当年战争中使用的器物。

3.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骊山脚下。在历代单一葬制的帝王陵墓中,秦始皇陵是最大的。秦始皇陵被评为世界第八大古代奇迹,并于1977年作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定要记住)

墓地的外墙是长方形的,周长6。3公里;内壁近似正方形,周长为2。5公里。方形墓底边的实测长度为东西345米,南北350米。在墓地里,地面上没有祭祀建筑。目前有三个车马坑,一个马厩坑,365,438+0坐俑坑,365,438+0珍禽异兽坑,65,438+003筑坟坑,65,438+08被执行的朝廷官员墓。据记载,地宫为石棺,顶上有珠宝玉石制成的日月星辰,水银灌满的河流,金银制成的鹅,玻璃制成的龟鱼,玉石雕刻的鲸鱼等。,并设置了弩、箭投毒机关,防止抢劫。近年来对墓上方空气进行了测量,发现汞蒸气含量异常高。1974发现的一号兵马俑坑,有6000多个俑和马俑,像真马一样,再现了2000多年前战争的军事能力。这一轰动性的发现使秦始皇陵被命名为世界第八大古代奇迹,并于1977年作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80年,陵墓西侧又挖出一个青铜战车坑。铜车马有两匹,大小为1/2。每辆战车由四匹马、一个帝王俑和一辆战车组成,结构完整,栩栩如生。3000多个由金、银、铜制成的零件不仅工艺精湛,而且至今还能自由旋转。青铜车马的发掘,让世界各国对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著名的陵墓

著名的陵墓有:明十三陵、清朝东陵和西陵。(记住)

十三陵: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部昌平县天寿山脚下的一个小盆地,面积40平方公里。它是中国明清三大皇家陵寝之一。明朝建都北京后的十三位皇帝和众多皇后都葬在这里。十三座皇陵呈扇形分布在盆地山麓。整个陵区由一条主神道和十二条副神道组成,它们构成了一个通往陵墓的神道网络。明成祖朱迪的陵墓位于这条主干道的顶端。历代帝王的陵墓按世代关系对称分布在主陵两侧。地宫以圆形或椭圆形宝顶封闭,地宫前是方城明楼,内有谥号牌位。明楼前是三晋大院祭祀建筑群。神道上的石象等摆件排列在主神路两侧。在每座陵墓旁边,都有一名“守墓人”看管和清扫陵墓。十三陵的地下墓室都是用巨大的石头卷曲而成,形成一个与几个墓相连的“地下宫殿”。

明十三陵以其宏伟的地上长陵和唯一打开地宫的定陵而闻名。

2.董卿和西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马兰峪西部,昌瑞山脚下,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脚下,面积225平方公里。清朝东西方的陵墓:北京作为清朝首都后,皇帝和皇后的两大陵墓。是中国规模宏大、建筑体系完整的皇家陵墓群。其建筑体系结构与十三陵基本相同。

清东陵: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141位嫔妃合葬。乾隆年间的裕陵、慈禧陵地宫已被挖掘并对外开放(请记住)。

裕陵地宫的墙壁、卷顶、石门上浮雕有佛像、图案和经文,门楼上雕刻有檐、脊、吻、拱,犹如木结构。在已发掘的明清时期的墓葬和地宫中,它是最豪华、最独特的。在东陵的墓葬地面建筑中,慈禧的陵墓最为宏伟。殿前龙凤石经过雕琢,上有凤,下有龙,龙与凤共舞,神态生动。东西配楼的内墙都嵌有砖雕,斗拱的横梁和天花板上的彩绘都是镀金的。大厅明亮的柱子上装饰着金龙,大厅金碧辉煌。

清西陵: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其皇后合葬。(一定要记住)

3.甘岭

甘陵: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武则天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甘县梁山。(记住)

甘岭:北面主峰为陵,南面两峰为墓。陵区仿唐代长安城格局,外墙80余里。神道两侧有120多处大型石刻,葬有王公、贵族、英雄的墓葬有17座。它是唐代帝王陵墓的皇冠。根据资料记载和考古发掘,甘陵可能是唐代唯一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到目前为止,地宫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在大型石雕中,有两种以其独特性而闻名:一种是无字碑,高达7。53米,一块完整的巨石,起初没有文字。词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武则天的“丰功伟业”难以用语言表达;一种说武则天认为她的功过应该由后人评价,所以没有字。现在,碑上的文字是后人游历上海时的题词,内容多是对和吴州历史的评价。二是神道上的外国人物石像。

五、中国著名的现代陵墓。

(1)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东郊中山中部第二高峰茅山南麓。建于1926年6月,1929年春竣工,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遗体从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安葬。陵墓为木铎式,依山而建,由南向北逐级上升,依次为牌坊、墓门、碑堂、平台,最后是纪念馆和墓室。墓室海拔158米,墓室入口距离700多米,有392级石阶。祭坛上雕刻了一尊孙中山的雕像。四周浮雕着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墙上镌刻着他的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纲要》。祭坛后面是一个球形的坟墓。中间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洞穴,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坟墓。在棺材上,有一幅孙中山躺在坟墓里的画像。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端。6月开工1976 11,次年8月竣工。这是一座朝北的建筑,面向天安门广场的南北。纪念馆是一座宏伟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方形建筑。紫红色花岗岩廊柱上,高高托起覆盖着金色琉璃瓦的屋顶,大门正上方镶嵌着“毛主席纪念堂”金色大字的巨大汉白玉牌匾。纪念馆两侧有两组大型雕塑,周围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花草树木。整个建筑宏伟庄严。

纪念馆由北馆、观景馆和南馆三部分组成。在北大厅的中央是一座3米高的用汉白玉雕刻的毛主席坐像。一幅描绘祖国山河的巨型丝绒刺绣挂在后墙上,是悼念活动的场所。纪念馆是纪念馆的核心。大厅正面的白色大理石墙上镶嵌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大厅中央摆放着水晶棺材,毛主席的遗体上覆盖着党旗,中国的生产者。在大厅的白色大理石墙上,镌刻着毛主席的“满江盟约”字样。在郭同志的金笔下,东西两侧各有一间休息室。2月,纪念馆设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