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的发展历程
CAD技术的发展已经有40多年了。自1965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开发CAD/CAM系统以来,CA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空航天、造船、轻工、纺织建筑、冶金、煤炭、水电等行业。CAD技术深刻改变了产品设计、制造和组织生产的传统模式,成为产品升级的关键,被称为工业革命的引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在研究和开发CAD软件。经过六五、七五、八五的成果积累,在建筑、石化、轻工、造船、机械、航空、航天、电子以及二维参数化绘图、有限元分析、曲面造型、数控加工编程等领域,CAD软件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取得显著成绩。
90年代初,国产CAD软件一度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代表性的有中科院最早的产品凯斯PICAD,以及后来的高华CAD、穆凯CAD等国产自主品牌,打破了国外软件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而国内自主CAD品牌的推出,激发了国外厂商培养大量国内二次开发者,并因此占据了中国CAD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发现二次开发不过是给别人做嫁衣,曾经“百花齐放”的国产品牌大多以“消失”告终。长期以来,中国的CAD软件业都是在国外低价倾销盗版软件的环境下生存的。在这波浪潮中,只有CAXA依靠低价策略和教育市场生存。
中国加入WTO后,国家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外软件厂商开始以打击“盗版”的名义给一些企业发律师函。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性价比相对较好的国产软件。2001之后,忠旺和陈豪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二维CAD平台,到2006年,国内推出了十余种二维国产CAD。这些产品大多是通过加入IntelliCAD获得其内核开始的,但由于开发和市场的投入不同,几年后,一些厂商停止了版本的更新,而另一些则退出了市场。只有三家公司仍在开发和更新版本,即陈豪、忠旺和CA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