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西站的发展历程

西站为白洋湾站,位于苏州站以东6.34公里,距离上海新站90公里。西距浒墅关站5.65km,距无锡站36km。在沪宁铁路单线行车时代(1908 ~ 1958),苏州站到浒墅关站一直是间隔最长的(12km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提高沪宁铁路的列车通过能力,在苏州至浒墅关站之间设站是首选目标之一。4月24日,1951,白杨湾站应运而生。因站址位于苏州市西北郊白杨湾区,故得名。白洋湾站开通时,没有站房,只用两辆铁路棚车代替,一辆作为跑业务的地方,一辆作为工人休息和存放备件的地方。开站半年后,一个60多平米的简易站房建成了。目前全站共有15股道,其中上行股道ⅱ、下行股道ⅰ,到发股道分别为3、4、5、6、8、65、438+00、65、438+02、65、438+04,调车股道分别为65、438+06、65、504。

从隶属关系来说,白洋湾站是上海铁路分局直接管辖。4月1958至9月1978,由苏州中心站管理。其中:1965曾划归无锡线管,1970 4月~ 1971 9月划归苏州站管。自苏州站于1978年6月成为上海铁路分局直属站以来,白杨湾站一直归苏州站领导。

站级上,白杨湾站一直是五等站。始发站配备15名职工(含1名站长),办理20余对通过列车和2对乘客上下车上海至常州段普通客车。没有售票员,乘客上车后要拿车站发的“补票”补票,平均每天有20人左右上车。自1954起,增加1车站值班员,协助站长管理车站事务。之后,通过该站的列车数量和上下车的乘客数量逐年增加。到1975,办理列车增至46对,车站职工增至19人。全年上下船旅客达到近万人。

随着苏州地区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客货运输业务同站办理的苏州站,老旧的站房和狭窄的货场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量需求,迫切需要更大的扩建。1973年,铁道部批复苏州火车站扩能改造方案。经上海铁路局与江苏省、苏州市相关部门联合调研,决定改建苏州火车站新客运站房,在白洋湾站原址扩建占地45816亩、年货物吞吐量330万吨的新货场,并将苏州站货运业务移至白洋湾站办理。

白杨湾站新货场、苏州站新客运站房分别于3月1976、4月1979破土动工。3月31,1984,白杨湾站新货场一期工程竣工验收。该项目包括8条新轨道、17580平方米硬化地面、1货运办公楼、1集装箱业务用房、1叉车车库、2个零担仓库、1零担货物。经过一年多的转场搬迁,5月,1985,苏州火车站开始在白杨湾站办理普零发、笨零到、中煤专线业务。当时苏州站出动了130名干部职工,承担了全站三分之一的货物运输任务。1986 9月1,白杨湾站更名为苏州西站。

1987年5月,苏州站货运业务全部移至苏州西站,客运业务同时停止。

苏曼奴专列

中新网南京6月25日电(杨欣朱晓颖)上海铁路局25日发布消息称,苏州至华沙“苏曼奴”铁路运输专线国际集装箱联运班列产品将进一步优化,7月1起,每周开行1班。预计到2015,列车发送频率将提高到2列/周。

2012,该局开通苏州至波兰华沙“苏门答腊-欧洲”铁路运输专线。专线起于苏州铁路货运西站,向北经满洲里,经俄罗斯、白俄罗斯,到达波兰,全长11200公里。它是中国唯一一条以“苏”字开头,途经内蒙古满洲里的“中欧班列”。“苏曼欧洲”班列的开通,满足了华东地区企业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细分需求。

2065438+2003年9月30日,上海铁路局成功推出首趟“定点、定时间、定线路、定车次、定价格”的“五定列车”。班列将原来26天左右的铁路大宗货物运输时间压缩到14天。与传统海运方式相比,运输时间缩短26天左右,成为华东地区继空运之后的东欧国际物流大通道。

2065438年3月11日起,“苏曼奴”号列车一直正常运行,列车以每月三列的频率交付。自7月1起,该局正式将列车纳入“7月1”新图,加冠80006/5次,运行时速由80公里提升至120公里。同时,航运频率将提高到每周1趟,预计到2015年,列车航运频率将提高到每周2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