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他们的发明
我从印刷厂工人做起,专门做手工印刷。
毕升发明了粘土活字印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
宋代沈括在《孟茜笔谈》中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从《孟茜笔谈》可以看出,毕升的活版印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前人印本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孟茜笔谈》中关于凸版印刷工艺的描述也是后人研究的重要财富。
关于毕升的籍贯,沈括也没有说明。我们只知道毕升死后,他制作的泥塑被沈括的侄子收藏。从这一点,我们推断毕升和沈阳要么是亲戚,要么是近邻。
沈括是杭州人,毕升也可能是杭州人。
杭州当时是雕版印刷发达地区,这里发明活字印刷术也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中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说毕升的后人因用活字泥伪造钱币被朝廷发现,牵连九族,侥幸逃脱的改姓田、万。
如今当地虽有一个叫毕家铺的地方,田姓、万姓也不少,但没有毕姓。
2、蔡伦(61?~ 121)仲晶,汉族,东汉桂阳县人。
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者。
蔡伦,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创新者,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人”之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1]。
蔡伦的发明创新不仅限于造纸术。他“监制秘剑及各种器械,无不精巧密致,为后世之法”,“蔡太傅之弩,龙庭九年之剑,使他名扬天下。
蔡伦在《东观汉书》和《后汉书》中均被记载为“桂阳人”,但关于其籍贯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他是湖南桂阳县人[2],一种是他是湖南桂阳县耒阳人[3]。
永平末年(75),入宫为宦官。
先后任小黄门、中仆、尚芳龄、长乐仆。
元元年(114),安帝封其为龙亭侯(封地在陕西省洋县龙亭铺镇),美食城三百座。
蔡伦为人正直谨慎,关心国家利益。他曾经“严惩几个违法者”,改变了时局。
勤奋好学,专心做事。
永元四年(92),蔡伦利用为官之便,经常到乡村作坊视察。当他看到蚕女缫丝后,竹竿上还留有一层短毛丝,可以用来写字,从而受到启发。他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渔网等原材料。
元兴元年(105),他把造纸的过程和方法写成奏章,和植物纤维纸一起上报汉和皇帝,受到他的极大赞扬,蔡伦的造纸技术很快就传开了。
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全国上下“无所不用其极”。
蔡伦的这一改进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人麦克·哈特(Mack hart)在“100位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领先于我们熟悉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
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并公布了“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再次上榜。
2008年北京奥蔡伦肖像
3.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的才华在他一生所做的一切伟大事业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在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杰出的智慧和才华。
从永乐初年开始,郑和在明太祖朱迪的安排下转向航海。
在郑和早期的航海活动中,他已经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图,熟悉领星漂洋过海的航海技巧,熟悉东西方各种罗盘书籍,天文地理,海洋科学,船舶驾驶和修理。
从明朝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途经东南亚、印度洋、亚非,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海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七次远航的规模、人数、严密的组织、先进的航海技术、漫长的航程,不仅显示了明朝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
4.鲁班的锯子、直尺、墨斗、刨子、铲子、铺路头、钻头、凿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用于木工——春秋时期鲁国人,名公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师。
鲁班有很多发明,比如锯子、尺子、墨斗、刨子、铲子、铺路头、钻头、凿子等等。
攻城用的可移动梯子。
相传锁也是鲁班发明的。
5、南朝祖冲之数学更精确的上下界祖冲之——南朝祖冲之利用刘维的割图术提出了一个更精确的л的上下界。
6、刘维数学225 ~ 295割图刘维——魏晋刘维发明了割图法,他取值为л 3.14。
他还为中线性方程组发明了一种新的除法。
提出了不定方程问题,建立了等差数列前几项的求和公式。
刘与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齐名。
7.张衡天文学东汉时期,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
在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张衡是浑天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天空像蛋壳,地球像蛋黄,天空很小。他相信壳外有一个无限的宇宙。
张衡设计制造了漏水至浑仪和地动仪,对日、月、星进行了多次观测和分析。
他测得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65438+周长的0/736,也就是29'24 '。
他数了一下,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可以看到大约2500颗星星。
为了纪念张衡对天文学的杰出贡献,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8.郭守敬天文学65,438+06种米,包括元代高米、精致米、观象台米。郭守敬是我国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
他创造了16种专门用于测量天体的仪器,如高度计、精致仪、天文台仪等。
还做了一个简单的仪器,现有的紫金山天文台。
郭守敬测量了黄色和红色的交角。
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在郭守敬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赤纬角变小的理论。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比郭守敬晚300年进行了类似的测量。
9.宋代沈括,沈括发现磁针(指南针)中心系了一根细线,挂了起来。
经过观察和发现,它被写进了他的著作《孟茜笔谈》。
在未来,人们将使用磁铁制成的针作为指南针和指南表。
13世纪游历东方的意大利人凯尔和波洛看到了指南针,并把它传播到了欧洲。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