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南方军的历史

南洋(旧称东南亚)天然矿产资源丰富,一直是日本经济赖以生存的铁矿石、石油、橡胶、钨、锡等战略物资的重要来源。日本统治集团虽早有爱惜船心,但由于英、美、法、荷等国现实的殖民占领,始终无从下手。

1937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的侵略野心迅速膨胀,直接侵犯了西方国家在远东的利益,双方矛盾逐渐激化。1939年开始的欧战给日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西方国家忙于战争,无暇顾及远东的时候,日本大胆迈出了占领东南亚的一步。

1941年7月,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却立即引发了英美荷三国的严厉联合制裁,被视为水火不容!9月6日,日本帝国议会终于作出决定,于65438年2月初正式与英美荷开战。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夺取东南亚这些国家的领土,进而夺取对日本战争机器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1941年12.08凌晨1.30,南军先锋部队伦美支队在英属马来亚哥打巴鲁成功登陆,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几个月,日军基本如期完成计划,甚至在部分地区提前达到占领。菲律宾方向,1942 65438+10月2日占领马尼拉,4月9日迫使美菲联军退守巴丹半岛投降。在马来亚,仅用55天就占领了整个半岛,并于2月1942日攻占新加坡,比原计划提前30天结束战斗。荷属东印度,Megaport于2月16日沦陷,巴达维亚于3月5日沦陷,荷兰和印度军事当局于3月9日宣布投降。缅甸方面,3月8日攻占仰光,5月1占领曼德勒。战争初期,日军闪电战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战果:基本打垮了盟军,夺取了自然资源最丰富、人口超过6543.8亿的大片土地,是日本的6543.8+05万倍,而己方损失极其轻微,包括海军在内,只有6543.8+05万人,380架飞机,4艘驱逐舰。1942年6月,南军横扫东南亚后,放松了对盟军反击的警惕,认为可以主要靠日本海军力量对付。正因如此,南军采取守势,除保证安全和用于外围作战的部队外,剩余部分调往中国大陆,同时结合国内部队整编复员等改革军事能力的措施,保证战略机动性。预计转移的主要兵力有:警卫二、四、五师返回日本;第33师和第38师以及第3飞行团前往中国关口;第四十八师返回台湾省;66师等部去了中国满洲。后来,由于美军迅速展开陆海一体的有力反击,这一计划并未完全实施。实际调入的只有第4师、第3飞行团和部分直属部队(主要是技术兵种,大部分归关东军)。

同时,考虑到菲律宾作为日军绝对防御圈的决战区的地位,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防御,决定将14军从南部军转移到大本营。同年9月,第2师和第38师被调往东南太平洋,参加那里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激战。这样,南方军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只剩下8个师,12飞机队。具体分布如下:缅甸方向:4个师(1942 3月从马来亚调过来的18,第56师),3个飞机队。马来亚-苏门答腊方向:2个师,3个独立防卫队,5个飞机队。澳大利亚北部的guawa-11:2个师,2个独立防卫队,5个飞机队。婆罗洲:2个独立守备队。法属印度支那:2个师,1飞机队。

中途岛战役后,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上失去了主动权。为了挽回颓势,日军对南方军进行了重新部署和调整。1943年2月下旬,寺内久一向大本营提出增兵。要求增派两个地面师(缅甸)、1旅(马来亚)、两个防空部队(巴林和庞卡兰布丹)、1泰法印支驻战车部队、23门高射炮和若干工兵部队。此外,紧急呼吁将缅甸15军扩编为陆军。

与此同时,大本营还制定了1943年度的陆军西南指导计划,决心放弃以往以占领区军事控制和治安为重点的战略意图,转而以击退盟军反攻的准备和作战为重点,以缅甸和主要资源产区为重点。结果,通过新的编队和从其他战区重新部署军队,南方联盟的军队再次得到加强。考虑到缅甸势必成为日非两军决一死战的战场,缅军于1943年2月27日正式成立。15军(下辖18、33、56师)和55师归陆军司令管辖。15军即将由15师(原中国派遣军)和31师(新建)充实。班达海,19军成立于今年5438年6月+10月,包括48、5、46师(新建)。3月决定以54师(新建)加强爪哇16军。165438+10月中旬,隶属关东军的第2军和第2军的两个司令部也进入了澳大利亚北部。大本营立即下达了南军第二军的序列命令。军长阿南·贾伟将军,下辖19军、第2军(其骨干原为中国派遣军第36师)和第7飞行师。

1944年3月27日,大本营作战部下令再次改变邦联军队的基本作战任务。主要目的是确保东南亚和太平洋中北部的重要地区尽力挫败盟军的反攻,粉碎他们继续作战的企图。核心方案是:以太平洋前沿、缅甸和孟加拉湾为主战前沿,以菲律宾为主要决战前沿,以巴基斯坦周边地区的防御重点为绝对保障区域。同一天,还颁布了南方军总司令的统一战斗序列命令。南方军除东南第8军外,管辖太平洋战场整个战区,下辖第7军(马来西亚)、缅甸军、14军(菲律宾)、第2军(澳大利亚北部)、印度支那驻军、泰国驻军。陆军航空兵隶属于第3航空队(东南亚和印度支那)和第4航空队(太平洋)。

65438+3月0944。缅甸军队正忙于“黑斑羚”攻势。此时已发展成为南方军中最强大的集团,下辖三个军10个师,约30万人。在另一个防务重点菲律宾,为防止美军首航登陆,7月将14军扩编为14军,兵力约25万人。山下丰臣将军任司令,航空部队为第4航空队,下辖第2、第4、第7飞行师共545架飞机。

年底,由于缅甸和菲律宾局势危急,南军迅速将兵力收缩到核心区的中南半岛。在65438+2月期间,印度支那驻军和泰国驻军分别改编为第38军(司令,中将俊之土桥)和第39军。

1945年初,由于菲律宾战役的失败,切断了南军与日本的战略联系,全军几乎与外界隔绝,无法从其他战区获得人员和物资。在恶劣的形势下,南军高层试图收缩兵力,独立抵抗,确保以泰国为中心的中南半岛和新加坡,尽可能牵制敌人的重兵,配合所谓的局部决战。为此部署的主要兵力如下:缅甸陆军15军司令部和15、53、56师被派往泰国,55师被调往法属印度支那,31师被调往马来半岛;撤销第2军和19军,降为第2军。39军扩编为18军,下辖骨干军第4、15、22师,19军第48师,北澳第46师。39军37师和大本营直接控制的37军划归7军。派第3航空队主力(8队)到台湾省。1945年8月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反法西斯联盟投降。南方军总指挥部听了余音电台后,明确表示要奉圣旨,发誓提高警惕,并立即命令各部停止战斗,准备联系盟军投降。

1945年9月12日,板垣征四郎将军(新任第7集团军司令)在新加坡代表南军剩余74万官兵签署投降书。根据盟军的命令,北纬16度以北的38军向中国国民党军投降,14菲律宾军残部向美军投降,其余地区约50万人向英军投降。

当时全军的主要序列如下:

缅军(总部在木尔缅):第28军(第54师,独立混编为第72旅),第33军(18、49、53师),31、33、56师直属,独立混编为第24、65438+。

第7军(总部在新加坡):第25军(第2近卫师,独立混编为第25旅),第29军(第37、94师,独立混编为第35、36、37、70旅),第16军(第48师,独立混编为第27、70旅)。

14军(总部在吕宋):35军(1、16、26、30、100、102师)独立混编为54、55旅和68步兵旅。中央直属10、19、23、103、105、坦克2师、1挺进集团,独立并入58旅、4飞师。

18军(总部在曼谷):15军(第4师),15、22师直属中央,独立并入第29旅,即曼谷国防军。

南方军直属:14师(独立混编第49、53旅)、2军(独立混编第57、128旅)、18军(第20、46544)。

很显然,到了战败的时候,邦联军队虽然受到重创,但并没有被消灭,骨干力量依然存在。关东军也是如此。这是二战时期日军区别于海军的一个特点。

邦联总司令部一直存在到1947年底,期间负责协助盟军司令部遣返海外,向日军投降。许多南方军队的高级将领后来被国际军事法庭以战争罪处死。被绞死的7名甲级战犯中,有4人曾在南方军队服役。他们分别是板元清次郎、俊原健二、树村孝太郎(缅甸陆军前司令)和武藤章(14军前参谋长)。被处决的其他高级将领包括山下朋美、本吉治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