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的材料问题怎么解决?失分太多了。
(一)阅读:解决问题的基础
1.一般来说,要看两遍。第一遍阅读浏览,获取主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了解材料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每段材料的联系,读懂材料叙述的核心。2.复习问题,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材料,通读材料。
(1)认真阅读材料时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比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就像语文课的古文分析一样,要精挑细选,通读材料的本义,挖掘其引申意义。世界史的资料多为外文翻译,有些句子很长,难以理解;此时可以按照语文课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来处理。首先要找到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然后再找到定、补、状语等其他修饰语。虽然正确阅读理解材料关系到语文阅读的水平,但一定要有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历史知识,从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去阅读。
(2)阅读材料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问题。因为提问的本质是为分析材料确定方向,让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充分提取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出题要求,按照出题方向认真重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3)阅读材料时,除了阅读材料的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和材料的出处。
这些说明词可以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考生一些提示和指导,有时还能起到“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搞定”的作用。特别是如果把材料的出处放在材料前面,一定要看得更仔细,这对解题肯定有用。比如“以下材料为淝水之战前后战局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材料的历史背景。另外,在阅读材料时,也要注意主要材料(正文)的开头和结尾。获取省略号两边的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都很长,只能摘录一小部分试题。从句首到句尾,这两句话的开头和结尾,当然得考虑为答案服务;省略号导致与答案无关的内容被删除,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须是重要的,必须包含重要信息。
(2)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注: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发现”和“阅读”往往是相同的,没有必要完全分开。)
1.看完所有资料,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个物质问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分析题的材料观点完全相反,也是围绕一个中心来设计的。找出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中涉及的内容或者转移课本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和教材的相似之处。材料分析的问题虽然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再新的问题,也必然与教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进行对比,确认材料与哪一章哪一节有关,使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分析的大方向清晰。
3.找出材料与问题之间的相关点,理解命题人的意图。材料分析是典型的“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题目。阅读材料是为了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离不开材料,因为“理论来源于历史”,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挖掘、升华中得出。材料分析的问题必须以材料为基础。所以在看材料的时候,要处处思考问题,放在材料里互相比较。或者从材料中找出信息回答问题;或者从短文的信息中重拾阅读材料时被忽略的重要点,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寻找材料和问题之间的相关点时,了解命题人使用这些材料的意图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提问,找出不同材料分析题的不同要求。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材料分析题的问答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分层次提问,逐步诱导的循序渐进法...即围绕一个中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分层次推进。二是总结评论论证公式。三是97年以来出现的,需要书面表达的材料题,如97年44号《为南唐而战》,98年《巴黎和会》。搞清楚出题的不同要求,避免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大的失误。
(三)答:解决问题的立足点
1.组织回答时要注意的问题;
(1)回答问题。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分析题大多由几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都指向一个具体的方向,回答要按照具体的要求来组织,根据分数来确定回答的内容。
(2)克服思维定势,坚持从历史出发的理论。命题者有时会选择与课本观点不同的材料来反映自己的学术观点,以此来考察和提取材料信息,把握正确的观点。所以回答的时候要克服思维定势,把材料分成具体的部分,从中提炼观点。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识别材料观点错误。材料分析题中引用的材料多为原始史料,不可避免地摆脱了封建史家和资产史家落后历史观的影响。必须根据正确的立场和观点来区分。(4)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