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与人脑的功能
人脑的表面就像一个核桃仁和一堆豆腐球。大脑的平均重量男性为1380g,女性为1250g。大脑分为四个部分:脑、小脑、间脑和脑干。脑干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
大脑的定义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部分。它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它占据了整个大脑的70%,由约3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连接在两个半球之间,使两个半球得以沟通。大脑包括大脑皮层和髓质。大脑皮层厚度为2.5-3.0毫米..是神经细胞的浓缩部分。上面布满了凹陷的凹槽,凹槽之间有凸起的脑回,从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剥下来全部摊开,形成的灰质层有四张A4打印纸那么大,而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一张A4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只有一张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一张邮票那么大。人的大脑皮层是思维最发达的器官,支配着身体的一切活动,调节着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大脑皮层上密集分布着约6543.8+02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周围有1000多亿个胶质细胞。所以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髓质物质
也称为白质,位于大脑皮层内部,由神经纤维组成。
受保护的大脑
头骨中的大脑有三层涂层,统称为脑脊液。其中,软膜与脑表面紧密接触。它的外层分别是蛛网膜和硬脑膜。脑脊液填充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整个大脑漂浮在脑脊液中。显微镜下,所有的神经细胞都浸在脑脊液中。杜拉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坚强的母亲”。软膜的意思是“温柔的母亲”。一个柔软的大脑就像一个婴儿睡在母亲的子宫里。在这三层膜和脑脊液的保护下,免受外界物理冲击。人脑除了受到头皮、颅骨和脑膜的保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保护系统,叫做血脑屏障,以防止大脑受到外界的化学损伤。
血脑屏障的定义
血脑屏障是由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防御结构。大约85%的脑毛细血管被星形胶质细胞包围。血脑屏障是大脑与血液之间形成的屏障,正常大脑不与血液直接接触。
血脑屏障的作用
它的存在就像是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的一道防线。在保护大脑免受外界伤害的同时,也从大脑中阻隔了许多对大脑有益的物质。人在三岁的时候,血脑屏障已经发育,所以妈妈在孩子出生前服用一些健脑益智的产品是非常必要的。对婴儿通过母乳或营养也有效。智力是吃出来的,这对婴儿来说是很科学的。在血脑屏障形成之前,妈妈或宝宝不小心吃了* * * * * * *可能会给孩子留下终身遗憾。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形成,防腐剂、色素、香料、抗氧化剂、杀虫剂等。不应该包含在食物中。这些小事也要注意,包括用洗洁精洗瓶子。三岁以后补脑意义不大。因为脑细胞不能再生,所以血脑屏障的存在对大脑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血脑屏障并没有将所有物质拒之门外,它具有记忆性和选择性。比如大脑所依赖的氧气、葡萄糖、维生素都可以通过。大脑是最先进的信息处理器。大脑大约1400克,每秒钟可以记住1000条信息,在四分之一秒内分析出这张脸是谁。
大脑中的分工
大脑皮层上排列着各种中枢神经,分别承担着各种功能。而且每个都有确定的位置,叫做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区。大脑分为五个脑叶: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岛叶。
额叶:位于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前方。主要负责调节自主运动,也负责写作和说话。
颞叶:位于枕叶前方,外侧沟下方。负责听觉、味觉和嗅觉也与记忆力有关。
顶叶:位于外侧沟上方,枕沟和中央沟之间。掌管感觉、计算、阅读和运动。
枕叶:位于顶枕沟后面。接收和分析视觉信息。
岛叶:通向侧沟深处,略呈三角形。
与动物相比,人类的额叶和颞叶更加发达。人脑的分工构成在脊髓层面有所体现。其实都是大脑管辖的,每个区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对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然后通过脊髓传递指令调节身体。大脑的重量是身体的2%,但它的耗氧量却是人体总耗氧量的20%。大脑消耗的能量足以让一个20瓦的灯泡发光。大脑耗氧量是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
脑代谢特征
大脑代谢的特点不仅是耗氧量大,而且是人体各器官中耗氧速度最快的。大脑没有能量物质的储备,大脑所需的能量主要依靠血液中葡萄糖的持续供应。获得的氧气也用于葡萄糖氧化。大脑几乎一刻都离不开氧气和葡萄糖。当流向大脑的血液完全中断时,脑细胞周围残留的氧气会在十秒钟内消耗殆尽,葡萄糖会在两分钟内迅速用完。导致脑细胞在三到五分钟内迅速死亡。可见,大脑也是人体最奢侈最昂贵的器官。
大脑中的神经系统
大脑和脊髓统称为中枢神经系统。从大脑底部可以看到,有12对神经进出大脑,其中只有嗅觉神经直接从大脑半球延伸出来,其他11对神经与脑干相连,主要是中脑、胼胝体和延髓。对于人类来说,从脊髓分支出来的神经有31对。12对发自大脑的脑神经和31对发自脊髓的脊神经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负责连接中枢和身体各部分。周围神经系统按功能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传出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能自主调节人体内脏器官和各种腺体的功能。
脑细胞的特征
脑细胞的特点是,一旦发育,就再也不会增殖。脑细胞具有凋亡的特征。这是程序性死亡。人在20岁左右,脑细胞的发育速度达到顶峰。此时的他不仅精力充沛,记忆力也很好。是他人生中的黄金季节,越过这个高峰就是下坡。20岁以后,如果不使用,就会变成每天10万件量的废品。并不是大脑中的所有细胞都是同比例减少的,比如脑干中的细胞几乎没有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脑干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这部分被破坏了,所有的器官都会失去功能。这种与维持最小生命有关的活动是遗传学中最早成熟的部分。刚出生一天的宝宝脑干和动眼神经的髓鞘已经发育完全,不仅不受年龄变化的影响,还能免受疾病的侵害。
脑细胞是根据成熟度来分类的。
第一类是发育完全的脑细胞。它的特点是成熟度最高,每个细胞通过2万多条线与其他细胞相连。这些细胞是工作状态下的精英。对于人类来说稍微困难一点的任务,它们都做。
第二类是不发达的脑细胞。它的成熟度比较低,每个细胞一般只通过几十条线与其他细胞连接。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承担一些简单的任务。也就是半抑制状态下的脑细胞。
第三类是完全没有发育的原始脑细胞。这些脑细胞既不立即死亡,也不立即工作,处于闲暇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抑制状态或深度睡眠状态的脑细胞。
人脑中三种脑细胞的比例
人脑中约有12亿个脑细胞,其中只有不到10%的脑细胞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其余的仍处于不发达或未开发状态。脑细胞的通讯线路越多,细胞之间的分工合作就越好。一个人越聪明,智商越高。绝大多数连接脑细胞的线路是出生后受外界环境刺激而逐渐发育起来的。
脑细胞是如何交流和传递信息的?
一般认为,脑细胞像电路一样密集排列,微弱的电流流过这些脑细胞来发送大脑命令。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伪科学。细胞之间没有直接连接,中间有一个很小的缝隙。起导线作用的是分散在细胞间的激素(荷尔蒙)。它们在大脑中充当细胞递质,这种激素在大脑的各个部位都有分泌。大脑通过它向全身发出指令,所以身体也分泌激素,通过这种激素接收信息的细胞根据指令采取行动。没有激素,人就无法思考,无法行动,无法感受。
大脑不同部分的定义
端脑:包括左右半球和埋藏在大脑皮层的基底核。
基底核:又称基底神经节,是大脑半球底部白质中的一团神经细胞。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于第三脑室两侧,左右丘脑由灰质团相连,又称中间团。丘脑是产生意识的核心器官。丘脑中的一个特殊结构叫做丘。秋觉本身包含意义,发出意义,秋觉发出意义,意识就产生了。
小脑:小脑位于大脑的后部和下部。分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巨大的小脑半球。表面的灰质是小脑皮质,被许多横沟分成许多小叶。小脑内部由白质和灰核组成。功能是协调骨骼肌的运动,维持和调节肌张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小脑根据感觉进化可分为三部分:原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小脑与平衡的调节有关。老小脑主要调节肌张力。新小脑主要调节肢体的随意运动和精细运动。
神经细胞核:神经细胞集中形成灰色神经细胞团。大多位于白质。
白质:又称髓质。它包含与大脑脊髓相连的神经纤维。
脑干:位于颅窝枕骨和鞍背之间的骨面。下部连接脊髓和间脑,后部连接小脑。脑干自下而上分为三部分:延髓、脑桥和中脑。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空腔称为第四脑室。脑干也是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的。脑干和延髓下半部的灰质与脊髓相似。其他部分不形成连续的细胞柱,但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组装成团块或短柱状神经核。
神经核:有两种,一种是与3-12对脑神经相连的脑神经核。第二大传导速度与神经核有关。
脑神经:也叫脑神经。是一对来自大脑的左右神经,***12对。依次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面神经、舌神经、迷走神经、腹神经和舌下神经。12对脑神经连接在不同部位,通过颅底孔裂进出颅腔。这些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迷走神经也分布到腹部内脏器官。每条脑神经都含有不同的纤维成分。根据脑神经的主要纤维成分和功能,脑神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感觉神经,包括嗅觉神经、视神经和听觉神经。第二类是运动神经,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腹神经、舌下神经。第三类是混合神经:三叉神经、面迷走神经、舌咽神经。
间脑:位于中脑的前部和上部,大部分被大脑半球覆盖。主要部分是背侧丘脑和下丘脑。间脑腔被称为第三脑室。
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下部,视神经和脑垂体可以调节体温。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大脑分为三个叶间沟:每个半球可分为上侧、下侧、内侧和外侧。被三条叶间沟分成五片叶。
三个叶间沟分为:1。外侧沟,多在大脑半球的上外侧,是一条从前到下到后的线。第二,中央沟。在半球的侧面,从半球上缘的末端向后面的方向向下倾斜,几乎到达侧沟。第三,枕沟。位于半球内侧面的后方,自胼胝体后侧斜向上,略延伸至半球侧面。
大脑有五个区域:运动区、体感区、视觉区、听觉区和语言区。语言区分为四个亚区:听觉语言中心、视觉语言中心、书写中心和运动语言中心。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前小叶,主要支配肢体的骨骼运动。如果该区域受损,可引起相应的对侧半侧骨骼肌运动障碍。体感区主要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后小叶。主要接受将感觉冲动传递到身体对侧的纤维。视区位于距凹沟的两侧。听觉区位于颞横回,每个听觉区接收来自两个听觉器官的听觉冲动。语言区的语言功能是在社会发展史中逐渐形成的。大脑皮层没有发现语言区,语言分为四个社区。第一个区域是听觉语言中枢,位于上缘回。虽然受伤后该区域听力没有障碍,但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称自己为聋子。第二个区域是视觉语言中枢:位于矫正回,靠近视觉区。如果受伤的病人视力受损,但不能阅读和理解。它被称为失读症书写中心位于额中回的后部,这个区域被损坏了。手虽然可以活动,但失去了书写字符和符号的能力,这种情况称为失写症。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该区域可以发音而不会使喉部肌肉麻痹,但不能使音节和短语变成能表达词义的语言,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属于联合纤维。在大脑的矢状切面上,大脑的前部有沟槽,后部较厚,向后弯曲。胼胝体的纤维呈放射状,向前后左右释放,广泛接触大脑两半球。胼胝体的作用对辨别、感受、体验和记忆以前学过的知识有重要作用。
血液循环和脑脊液循环
大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前三分之二和间脑的一部分,而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后三分之一。间脑、脑干、小脑、颈内动脉的一部分起于颈总动脉,经颈动脉管进入颅腔。其主要分支有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位于大脑纵裂,在胼胝体背侧向后延伸,与枕叶的前内侧面和上外侧面相关。大脑中动脉沿外侧沟上行。它与大脑半球的大部分上侧面有关。左右椎动脉进入颅骨后,向内上行至脑桥下缘,合成一条机制动脉。它主要供应大脑半球的内表面和下表面。椎动脉和机制动脉的分支用于供应延髓、脑桥和小脑。大脑。动脉环也是一种供血方式。大脑的静脉不伴有动脉,分为浅、深两组。浅静脉从大脑皮质和髓质收集浅静脉血。来自前静脉的血液进入脑硬膜窦,来自脑深部髓质、基底核内囊、间脑和脑室脉络丛的血液最终汇成一条大静脉,注入直窦。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成人总量为100 ~ 140ml。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和静脉组成,最终进入血液。侧脑室的脑脊液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大脑中动脉流向第四脑室,再与第四脑室脉络丛汇合,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侧孔进入蛛网膜下腔,最后经蛛网膜颗粒进入上矢状窦,从而进入血液。脑脊液的主要作用:可以缓冲振动,分散压力。对大脑和脊髓有保护作用。由于脑脊液的持续循环,可以带走大脑和脊髓的代谢产物,调节颅内压。
脑电波生物电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都有电活动,如鲸鱼到细菌,都有强弱不等的生物电。
脑电波节律
从丘脑开始,科学家切断了动物大脑皮层与丘脑的联系,脑波节律消失,而丘脑电节律活动仍维持脑波的正常节律:正常节律为8-13 Hz,正常人在非脑疲劳状态下应维持在8-13 Hz。如果大脑过度疲劳,脑电波就达不到这个标准值。
大脑疲劳
长期在脑中工作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和葡萄糖,导致大脑缺氧缺糖,丘脑发出的脑电波节律降低,达不到正常标准的8-13 Hz。
大脑疲劳的主要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溜号,对学习缺乏兴趣,晚上失眠,白天嗜睡,学习效率严重低下。
左半脑
左脑是现代大脑,被称为演说家和科学家。它的主要功能是时间、逻辑记忆、言语、数值计算、排列、分类、逻辑分析和写作。统称为抽象思维。它具有秩序功能、连续性功能和分析功能。
右半脑
右脑是祖先脑,被称为艺术家。有非凡的感知力,空间想象力,不善言辞,富有创造力,富有感情和人情味。主要功能: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图形知觉、艺术、音乐节奏、舞蹈、想象。统称为形象思维。它具有无序、跳跃和直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