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史
中国画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人物画最为突出,其次是山水和花鸟。人物画之所以有很大的变化,是因为时代的巨变和对西方文化的融合吸收。众所周知,中国绘画近千年的历史,以文人画为主流,能反映现实,写实人物画自宋元以后逐渐衰落。直到封闭的大门被打开,有识之士被迫接受西方文化,“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才成为扶贫的不同选项。“改造中国画”的口号是由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等人引起的,1949后在各大美术院校的教学中全面付诸实践。1949之前,除了融合中西的徐悲鸿、蒋,还有的写意人物、和的普通乡村素描人物,丰子恺和叶的漫画写意人物,都做了有意义的探索。1949之后,人物画进入新时代。以素描造型为主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在五六十年代全面推行,涌现出许多有才华的青年人物画画家。在“文艺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方向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推动下,不同时期出现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代表性人物画。今天,我们用辩证的历史眼光来看待,不能不承认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制,艺术风格雷同,缺乏个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物画教学和创作成就,为中国现代人物画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先锋教师为他们的艰辛探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时期以来,水墨写意人物画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中青年画家,作品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因是束缚创作的条条框框逐渐被打破,曾经被视为“异端”的东西逐渐被人们接受。至此,一个众所周知的口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逐渐成为现实。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画丰富的遗产和美学传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西方绘画面临“死亡”(西方理论家的惊人之论)的犹豫之际,中国画却在东方的土地上,在几十亿人中间大行其道。按照一些人的悲观估计,中国画要么是“穷途末路”、“强弩之末”,要么是“穷途末路”,但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中国画却蓬勃发展了几十年。经历了20世纪西方文化的冲击、意识形态的“转型”、新时期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横冲直撞,证明了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国画并没有被打败。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中国画这种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在内的独特的东方绘画艺术,至今仍拥有上亿的受众,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其次是中国画的写意和意象精神,文字的美感,笔墨的抽象美感,注重文化内涵的诗意追求等。,赋予中国画独特而不可抗拒的生命力。当西方数百年来以视觉满足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艺术遇到摄影、电子影像等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时,一种挫败感推动着他们迅速从一个极端奔向另一个极端。按照齐白石的说法,是从“太像媚俗”变成了“太不像,骗不了世人”。这种思维方式恰恰是中国画家所排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