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郭沫若在抗战中抛下妻儿后10天完成屈原。

郭沫若故居位于沙湾市文浩街,包括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馆和郭沫若文化园。郭沫若故居是作家郭沫若少年时期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它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这是一栋中式平房,桶状结构,由四口井、三口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房间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面积2148平方米。故居讲解员告诉记者,一院左侧的房间是郭沫若的出生地。1892 116年10月16,郭沫若出生在这个不足14平方米的房间里。

中级人民法院左边有一口老井。老井旁边的房间是郭沫若和第一任妻子张琼华在1912结婚的房子。因为是包办婚姻,郭沫若结婚五天就离家出走了。东面第三个入口是瑞士馆,郭沫若上学的地方。这里有一尊栩栩如生的郭沫若和他小时候的启蒙老师沈的塑像。在雕像上,沈先生仔细地解释,但小果·莫若用手捂住耳朵,不想听,因为他已经知道老师说的一切。

[/s2/]还有的妇女抛弃了自己的孩子,投身于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

“七七事变”爆发后,身在海外的郭沫若告别妻儿,回到祖国参加抗日战争。“1937年7月初,郭沫若给妻子和一个四儿女人写了一张白纸,踱进卧室,吻了妻子和孩子的额头,放声大哭。”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雷家兴告诉记者:“郭沫若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学术事业,秘密离开日本,为了大家抛弃小家,冒着生命危险回国作战。”

回国的郭沫若含泪朗诵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她自告奋勇,别的女人把年轻的都扔了,断了链子。”出国十几年,流过泪,流过血。我在船上呆了三个晚上,看到了一面旗子。夏埋辛骨,含泪写下这首诗。四万人一起游行,穿着整齐,一心一意。"

100多次抗日演讲,高呼抗日战争。

郭沫若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也不是一个热血的军士。他驰骋在抗战文化领域,在组织抗战宣传工作、推动文化统一战线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1938年,郭沫若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主任,负责抗日战争中的宣传工作。郭沫若在此期间发表了65,438+000多篇精彩的演说,鼓励中国人民“不要悲观,不要犹豫,不要害怕,不要灰心,争取最后的胜利。”

只花了十天就完成了屈原的剧本。

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战争。“这无疑是最重要的反侵略方式,在枪林弹雨中集结兵力,坚守阵地;语言和艺术的力量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也是不可或缺的战斗力量。用当时流行的话来说,前者是兵权,后者是笔权。”乐山市沙湾区组织部长陈红军说:“许多学者、作家、音乐家、剧作家和艺术家积极参加了这次笔会。郭沫若是这次笔会的重要组织者,是坚持时间最长、最积极、成果最丰硕的著名战士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创作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戏剧,包括《屈原》、《胡夫》、《唐棣花》、《南关草》、《孔雀胆》和《高剑丽》,其中尤以《屈原》最受欢迎。从1942 65438+10月2日到11日,郭沫若只用了10天就完成了五幕历史剧《屈原》。演出结束后,人们沉浸在屈原的情感氛围中,许多人反复朗诵诗歌,从中汲取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

这位郭强网络论坛的网友感慨地说,“也许笔不如枪直接,但当郭沫若站在大街上激情抗日演讲的时候,我相信无数中华儿女的心中都充满了热血,这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