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若的军旅生涯。

1925年秋,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炮兵,迈出了他近70年革命征程的第一步。当时黄埔军校聚集了、惠等一大批优秀的* * *制作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郭华若开始大量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并于165438+10月加入中国* * *产党。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后,郭华若毅然退出国民党,成为一名公开的* * *制作人党员。因为学习成绩优异,爱才的蒋介石两次下令调郭华若为参谋秘书,希望把他拉到国民党一边。后来有人开玩笑说:“你郭华若生来就是高级顾问,不是毛泽东的高级顾问,是蒋介石的高级顾问。”但郭华若认为蒋介石迟早是革命的敌人,所以以“军人要为战场服务”为借口坚决拒绝。毕业后,郭华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二炮方队代理队长,这是他军旅生涯的第一个职位。1926年7月,郭华若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任北伐军某炮兵连连长。战争期间,他这个“小炮兵连长,开始思考战略和战役问题”,潜心研究交战双方的兵力安排和用兵之道,奠定了一代军事理论家的基础。

1927年9月,在中国与郭华若合作破裂、众多叛逃者脱党的情况下,在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附近追到南方起义部队,在朱德领导下艰难转战粤闽赣边界。这期间,他对朱德对付国民党追兵的游击战术印象深刻,并从理论上进行思考。10月,1927,165438+郭华若赴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留学,直到1928年冬天才回国。1944、11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副司令员许代表中央军委找郭华若谈话,要求他担任延安炮兵学校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创建工作。毫无疑问,郭华若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毕业于黄埔军校,曾留学苏联莫斯科,主修炮兵。另外,他是一个走过长征的老红军。中央派他去当延安炮兵学校的校长是很自然的。

在带领大家组建延安炮兵学校的过程中,郭华若不仅策划、操作,而且身体力行,经常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和尊重。炮兵学校的建立进展迅速。从接受任务到宣布成立延安炮兵学校,仅用了1个月,仅用了3个月就完成了招生、组建、备课工作。

3月1945,15,延安炮兵学校在南泥湾陶宝谷开班。延安炮兵学校开学典礼因为正在召开党的七大,直到8月1才举行。仪式上,朱德、叶剑英、小等领导出席并讲话。

会长:郭华若;政治委员:邱创成;副校长:邝裕民;李为教育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刘;训练部长:张治发;学校事务部长:朱光。以及专职炮兵技术教师:郑新潮、、、(朝鲜族)、李伟、和助教:邵青莲(女),全体教师也参加了开班仪式。

1945年2月,延安炮兵学校开始正式组织上课。某* * *和总部炮兵团的同志一起,组织了10炮兵学员队,一个工兵师,一个迫击炮教导队。郑新潮、沈懿等老师主要讲射击技术、战术运用、火炮操作、侦察指挥、马匹马术训练等。

3月1945,15延安炮兵学校正式开学后,贺龙在听取了郭华若和炮兵学校老师郑新潮、的整体综合汇报后,对炮兵学校建立的各方面工作给予了表扬。同时,这也离不开郑新潮、沈懿等老师的集体力量。

1945年4月中旬,郭华若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率领延安炮兵学校的教员和干部在延安迎接毛主席。毛泽东在接见他时,勉励大家努力学习炮兵专业知识,将来要像种子一样去各部队扎根、开花结果。由于过度劳累,郭华若在七大还没开完就病倒了。此后,郭华若另有任用,再也没有回到他创办的延安炮兵学校。

郭华若一直关心着炮兵学校,直到1979年9月,75岁的郭华若在北京。军事科学院经常和郑新潮谈延安炮兵学校的筹建问题。他感慨地说:回首延安炮兵学校的建立,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1930年初,红四方面军撤离闽西,郭华若调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在毛泽东、朱德身边负责总部参谋工作和作战文件起草工作。此后至1931年9月,先后任红1军团指挥部参谋长、红军总指挥部参谋长、红军代理参谋长、中国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军委二局局长。他一直在毛泽东和朱德的直接领导下担任参谋,并参加了对福建上杭的进攻。在这个过程中,郭华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战术思想。

1931年3月,时任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的郭华若在起草第二次反“围剿”总命令时,提出了“扰敌、阻敌、截敌、攻敌、诱敌、毒敌、捉敌、探敌、饿敌、致盲”的游击战十大法则,从而使敌。后来他又进一步指出,要灵活运用“十六字诀”。“这种战术本身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如果进攻的敌人不占优势,而且形势明朗,红军准备好了,就不必先退后打,可以改为‘敌进我打’。驻扎在驻地的敌人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优势,形势明朗,红军准备好了。另外,敌人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严密的警戒,自然要打击他,而不仅仅是扰乱他。”此外,郭华若还参与创建了红军第一支工程队和无线电队。那是1930年9月,红军撤离长沙,经安源返回江西时,毛泽东让郭华若带几个有权的同志深入到矿工中去做工作。他发现很多报名参军的工人都会爆破,拿到很多炸药。他向毛泽东和朱德报告了这一情况,毛泽东和朱德当即决定由郭华若负责组建工程队。于是红军第一工兵团诞生了,在直属队组建,由郭华若负责。随后,在对江西吉安的战斗中,这支工程队显示了自己的锋芒,在架设梯子、轰炸敌人碉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底,龙岗战役后,缴获的电台和俘虏都送到了郭华若的参谋处。一开始这些人吓得连真名都不敢说。郭华若逐一找他们谈话,宣传党的政策,希望他们留下来为红军服务。经做工作,王晨等10人愿意加入红军行列。后来,郭华若在1931年5月成立了以这些人员为骨干的无线电小组,为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建立了红军特有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931年11.7,在瑞金开幕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时,由郭华若命名的《参考消息》第一期问世,初衷是为党政军领导提供“参考”,以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天,可以告慰郭华若的是,由他命名的《参考消息》已经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报纸。从1931年9月起,郭华若因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开始受到王明路线的排挤和打击。红军总前委秘书长调到军委二局,离开了红军。1932年7月,他甚至被左倾路线领导解除了一切领导职务,调到江西瑞金红军学校当老师。刚到红校时,在大会上被宣布开除党籍。后来,他得知自己被以“托派分子”的莫须有罪名拘留。但当时的红校校长何长工并没有冷眼看着郭华若,而是把他当成了教学骨干。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成立后,郭华若被任命为红军大学总教官。先后讲授防空、参谋业务、火炮设计等课程,后负责红大高级指挥科教学。他还被学生们多次推荐为模范教师。1934 10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红军大学与其他三所红军学校合并,组成红军干部兵团,以陈赓为团长,宋任穷为政委,负责保护董、徐特立等老同志随部队北上。因为陈赓的信任和赏识,郭华若成了干部团司令部的作战科长。出发时,郭华若的脚后跟患了溃疡,走了一小段路就溃烂了,直到遵义会议后才好转。但作为作战长,每当其他战友扎营休息的时候,他就忙着盖房子、写扎营报告、找向导、勘察第二天的行军路线。工作量远高于普通人。有人说“长征全靠两条腿”,但由于长期脚后跟溃疡,郭华若深有感触地说“我只能全靠一颗心”!1935 10,红军到达陕北,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同时成立,郭华若任训练主任。郭华若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参与搜集编写教材,制定教育计划,改革训练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后历任红军教员参谋长、抗日红军大学第三科训练主任、抗日红军大学第二学校教育主任,主要从事部队的教育训练工作。郭华若多次给毛泽东写信,汇报他的工作和身体状况,并表示希望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6月4日,1937,毛泽东在百忙之中给郭华若回信:“我们充分承认并一致赞扬你在长期苏维埃战争中为革命而斗争的忠诚和功绩。以你的身体状况,除了同意你下次来延安,就是给你买药,很快就能买到给你送去。”同年7月,深受鼓舞的郭华若又给毛泽东写信,提出《关于军队军事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应注意军事教科书的编写和军事教员的选拔。毛泽东读完后回信说,他将来“仍会请你做我的军事教育顾问”。显然,郭华若这位高级顾问,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有着相当的份量。65438+2月初的9月,在毛泽东的亲自安排下,郭华若进了中央党校第五期班,同班同学有黄华、陈少敏、罗炳辉、赖传珠等。郭华若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他和罗炳辉一起教“游击战”这门课。郭华若在中央党校的学习和教学活动给校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致认为“毛主席的高级参谋真不简单”。1938,12年7月,在毛泽东的亲自过问下,郭华若恢复了党籍,七年的沉重历史包袱终于卸下,使他对革命更有干劲了。第一军委局是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局,下设作战、情报、保密、管理四个部门。郭华若被委以重任,显示了毛泽东对他的器重。郭华若除了准确掌握全国各战略要地的情况,起草各种作战电文外,还应毛泽东的要求,创办并负责编辑了八路军军政杂志,这是八路军办事处的第一份机关刊物。此外,他还对毛泽东起草的电报保密。1938年夏,陶的《游击战术大纲》在国统区由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书中附有四篇短文:《林彪的抗日战争经历》、《刘伯承的《我之战术在敌后的运用》、《萧克的《论游击战争》、《郭华若的游击战争基本战术》。从此,郭华若开始引起国民党军事部门的注意。65438年6月+0939年10月至65438年2月+0940年,中央军委在延安抗日军政中等专业学校开办了第一期参谋培训队,学员130余人。为了表示重视,毛泽东派郭华若去教《战略》这门课,并对希望他教《战略》这门课的培训班负责人说:“你放心,郭华若教的和我一样多。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损失了兵力,但对于中国* * *要长期作战,对弱小敌人要打游击的建议,只是充耳不闻。用毛泽东的话来说,他们对国民党军官来说,懂得并听从古代兵法;他们不听马列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从1937年底,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郭华若开始研究和宣传古代兵法,主要目的是宣传国民党军官,帮助他们了解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必要性。郭华若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了《赤壁之战及其对民族战争的启示》、《齐颜即墨之战初探》等文章,指出了“团结则存,分裂则亡”的道理,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39年8月至9月,毛泽东对郭华若学习宣传《孙子兵法》作了具体指示:“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发扬光大,认真思考《孙子兵法》中美好的优秀的战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它指导战争的规律,并以新的内容丰富它。”同年年底,郭华若写了约四万字的《孙子兵法初探》,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并请他在“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专题演讲,随后全文发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郭华若的军事论文影响很大。有一次,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在毛泽东住处对郭华若说:“有国民党军官问我,《孙子》一文是谁写的?郭沫若是兄弟吗?我回答:他是毛泽东同志的高级军官,一个生产党。他与郭沫若先生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在中国军事理论界的地位,应该相当于郭沫若先生在革命文学中的地位。”从此,郭华若的名字就和《孙子兵法》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新的著作不断问世。解放战争初期,他利用战斗间隙,用白话文翻译《孙子兵法》。1957年7月,孙子新编译的《孙子兵法》隆重出版。毛泽东知道后欣喜地说:“古有孙子,今有郭子。”1984年9月,郭华若又出版了一部巨著《孙子注》。1992年4月,位于山东省惠民县文化区的孙子故里一期工程竣工对外开放时,满怀孙子情结的郭华若欣然在位于乐安湖北岸孙子文化广场中心的孙子雕像底座正面题词:“孙武,兵圣”。此外,郭华若还研究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军事思想,著有《孔明兵法一斑》。1938年5月下旬,毛泽东开始在延安马列学院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观众总数不到50人,包括郭华若。毛泽东* * *讲了五六次,用“军事辩证法”分析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原因。此后,郭华若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在讲话中解释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思想。1940年8月,在延安新哲学学会首届年会上,郭华若作了题为《军事辩证法》的报告,重点介绍了他对毛泽东《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的深入思考。1941年春,《八路军军政杂志》以《军事辩证法一斑》为题,在第三卷第一、三、四期发表。毛泽东看后喜出望外,指出:“用唯物辩证法解释军事问题大有可为。”1949 65438+2月,上海新群出版社编辑出版《军事辩证法》。这篇论文是自毛泽东提出‘军事辩证法’概念以来,最早的军事辩证法理论专著。因此,郭华若被誉为“全军研究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第一人”。1941年秋,郭华若奉命离开一号军委,返回军教岗位。他在军事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曾任康达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延安军事教育委员会委员、军校教育主任等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整个抗战期间,郭华若以笔为枪,写了很多。除以上之外,还有《日本的速胜论为什么会失败》、《技术差、人力优势条件下的运动战》等大量军事著作,以及《炮兵师军事教育的教法、教法》等军事教育论文,还有《抗日步兵战术解答》等许多军事教材。许多研究者认为,“作为毛泽东的高级军事顾问,郭华若的著作和文章几乎都是关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或战备,或战役,或战术层面”。1946年6月6日,郭华若离开了他生活和战斗了近10年的延安,此时一场国民党策划的大规模内战一触即发。7月初,他不远千里来到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张光中,政治委员傅)兼人民武装部部长,分管作战、后勤、民兵等工作。鲁南是山东的前沿,在国民党反* * * *内战中首当其冲,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新四军原著名战士傅在欢迎郭华若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八年抗战,你一直在毛主席身边。现在,主席派你这个高级顾问到鲁南,可见主席对鲁南的关心。这是我们鲁南军民的光荣。郭华若到任后,根据领导民兵工作的经验,提出在民兵中立功,对鼓舞民兵队伍的士气起了重要作用,被毛泽东称为“人民自卫战争中的一个创举”。1947年8月,郭华若赶赴华东野战军第6纵任副军长。第六纵队以后,郭华若帮助王必成打了第一仗,那就是沙集之战。在兄弟们的共同努力下,57师全军覆没,该师中将段林茂被俘。战役胜利后,王必成自豪地说:“华若同志,你是主席的高级参谋。如果你受了委屈,请把你的杖给我!”于是,郭华若出言不逊,指出了团级以上部队的一些不足:通讯不畅,不能按预定时间到达预定地点,影响协同作战;战术技术上,遇到鹿砦等障碍物时,只会用手清除,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增加伤亡;战术上,他不善于组织火力掩护突击,攻击队形过于密集,增加了不必要的伤亡等等。王必成和其他人听到这些都深感震惊。郭华若说的真是一语中的。会后,大家都私下给郭华若竖起了大拇指,认为郭副司令员果然名不虚传。3月中旬,1948,6纵连在粟裕率领下到达黄河北岸,进入相对稳定的濮阳地区休整。郭华若对第六纵的整军运动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尖锐地指出,华野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部队以成绩为荣,二是本位主义比较严重。针对这些情况,郭华若和纵队其他领导研究后,决定在部队开展普遍深入的教育,指出目前部队中这些不正之风的危害性,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运动。8月,王必成、郭华若参加了豫东战役,这是人民解放军夺取中原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原重镇开封被攻克,1兵团指挥部、2个整编师、4个正规旅全军覆没。这场战役的胜利改变了中原战场的战略态势,敌人已经完全丧失了对解放军实施战役攻击的能力。在整个豫东战役中,六营经历了20多次战斗,战果很大,但教训也很多。郭华若作了题为《从豫东六纵之战看今后战术改进的几个问题》的总结报告,详细总结了大规模平原乡村的经验,在内容上紧紧扣住了毛泽东刚刚发表的《军事十条》,使这一总结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毛泽东《军事十条》的解释和注解。王必成高兴地说:“有郭华若在,我们六纵真的能成功!”

8月,郭华若调到华野4任政委、党委书记。郭华若上任不久,著名的淮海战役就开始了。、郭华若领导黄兵团第四纵围歼,与兄弟部队配合默契,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165438+10月23日,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战役中,、郭华若统一指挥第6、1、12纵组成东路阻击群,配合周边部队坚决阻击徐州援南之敌,再配合兄弟部队围剿杜集团,战果斐然。1949 65438+10月,人民解放军向杜集团发起总攻,并俘虏了杜本人。当黄埔一期的学长被护送到弟弟黄埔四期的郭华若身边时,他开始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不肯罢休。在听说此人是毛泽东的军事高级顾问、文章《孙子》的作者郭华若后,杜才尴尬地低下了头。1958年春,全军正式开始编纂战史,郭华若负责南京军区的战史编纂工作。他对这份工作乐此不疲,用他的话说就是“从南京到北京”:无论是南京军区的领导,还是军事科学院的教育局长、副院长,他都认为战争史的研究是军事艺术研究的基石,为此,尽管经历了十年动乱,他仍然把后半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撰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史上。1982年初,郭华若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依然迷恋军事科研,撰写了大量军事史文章。

进入新时代后,老兵郭华若在担任中国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的同时,牵头编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新四军抗日战争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辞典》等书籍,开创了中国军事史研究的先河。同时,编辑出版了《新教育教学法》、《郭华若军事论文选》、《郭华若书法集》、《郭华若诗墨选》、《郭华若回忆录》等著作。1995 165438+10月26日凌晨4时,一代红色儒将、毛泽东军事高级顾问郭华若,以91岁的高龄,为革命事业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