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凤凰蜡染有什么历史?
蜡染,古称蜡缬,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术,分别是绞缬扎染和夹缬镂空印花。蜡帷幔简单来说就是用蜡在亚麻、丝绸、棉花、羊毛等织物上绘制图案,然后浸入染缸中。有蜡的地方,颜色染不出来。当蜡被去除时,美丽的图案就会出现。这是蜡染的。
中国的染织技术早在西周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礼记》等文献记载,当时有专门的官员负责织物染色。湘西在古代属于楚国,也有一个掌管靛蓝生产的“兰银”官。说明当时的丝绸织染工艺是相当大的。
凤凰蜡染原始简单,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土家蜡染印花布;一种是苗族蜡染土布。
土家蜡染印花讲究纯粹的配色和构图,形成的布料色彩艳丽,具有独特纯正的艺术风格和突出的烫色工艺特点。
凤凰土家蜡染印花布是在白布上铺上雕刻成各种空白花卉图案的软木板或纸板模具,将蜡液倒入花卉图案的空白中,干燥后,用当地生长的染料汁液含量高的植物制成染液进行浸染。去除防染蜡后,可以显示蓝色和白色图案。
苗族蜡染土布讲究纯染,不讲究华丽的雕刻,给人一种自然纯净的艺术感,其突出的工艺特点是冷色调。
蜡染土布的方法是直接用蜡汁溶液在土布上画出所需的图案或书写字体,然后放入染缸中进行冷浸染、氧化、高温脱蜡、风干。
凤凰蜡染两大流派自然有着不同的工艺色彩,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古朴典雅,理念简单明了,这主要是地域习俗的差异和人们对生活愿望的取向造成的。
苗族蜡染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苗族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用蜡在布上画花,然后染色。当蜡被去除时,图案就像绘画一样。”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干斑布”。
在宋代,凤凰的蜡染非常流行。在明清时期,蜡染制品大多用作服装或床单、窗帘、枕头等。
在湘西的许多地方,流行着蜡染歌,描述蜡染的起源: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她对自己衣服的统一颜色不满意。她一直想在裙子上染各种花卉图案,但是一个一个用手工画出来太麻烦了,但是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整天闷闷不乐。
有一天,女孩看着一簇簇的花看了很久,但她在冥想中睡着了,没有想到它。
幽暗中,一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百花仙子带她来到一座百花园,园中奇花异草数不胜数,鸟语花香,蝴蝶飞舞,蜜蜂忙碌。女孩在花园里看了又看,看得入迷,她甚至不知道蜜蜂爬满了她的衣服
当她醒来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刚才睡着了,她再低头一看:花里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了,在她的衣服上留下了蜂蜜汁和蜂蜡的斑点,非常难看。她只好把裙子拿到存放靛蓝的染缸里,想把裙子再染一遍,想把蜡痕盖住。染色后,拿去开水漂漂色。
当女孩从开水中拿出裙子时,奇迹出现了:染过蜂蜡的深蓝色裙子上出现了美丽的白花。
女孩心动了,立刻找到了蜜蜡。加热煮沸后,她用树枝在白布上画了蜡像,然后放入靛蓝染料溶液中染色。最后,她用开水将蜂蜡融化,布上出现了各种白色的花朵。哦!染缸里染着印花布,姑娘欢快地唱着山歌。
当人们听到女孩的歌声时,他们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述花园里的梦想,观看她染的花裙子,学习她画花的技巧。大家回到家后,都按照姑娘教的方法,染出了各种各样的花布。从那时起,蜡染技术就在苗寨中传播开来。
凤凰苗族蜡染产品多为深蓝色底色,白色花朵,图案鲜艳清晰,古朴典雅。展示了苗族人民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技艺。
凤凰蜡染有浮雕染色和手工染色两种。压花是将图案投影在木板上,根据投影雕刻出正反面模板,放在两个模板之间,在模板中倒入专用染料,染色后晾干。手工染色是将雕刻好的模板压在光滑的布面上,然后用专用刷子蘸上染料刷,晾干后打开。
蜡染布可用作壁挂、屏风、被套、台布、服装等。一件完美的蜡染,工艺复杂,色彩独特,民族风格浓郁,是馈赠亲友的最佳选择。
凤凰人喜欢用这种蜡染印花布。蜡染的灵魂是“冰纹”,是蜡块折叠爆裂导致染料渗透不均匀而产生的染色纹路,是一种具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
凤凰蜡染有两个技巧:蜡画和蜡染。蜡染制作工具主要有铜刀蜡笔、瓷碗、水盆、大针、骨针、禾草、染缸等。
制作时,先将土布用草木灰过滤水浸泡,去除纤维中的脂质,这样便于打蜡上色。然后在小瓷碗中放入适量的黄蜡,将瓷碗放在热木灰上,黄蜡加热融化成液体后,就可以用蜡刀蘸蜡汁在布上画了。
凤凰蜡染不做打样,只凭构思画,不使用尺子和圆规。画出来的线、直线、方圆图形可以很好的吻合叠起来;画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
将有蜡花的布用温水浸泡,放入靛蓝染缸中,反复浸泡,确认布已染好,再拿到河边漂洗,让清水洗去浮色,再放入锅中用清水煮沸,使黄蜡融化浮在水面上,回收再用。当蜡融化时,它显示出白色的图案。之后蜡染反复漂洗,去除残留的黄蜡,才算完成。
苗族人用流传千年的秘法手工扎染和蜡染。立领、圆领、扣领等蜡染服装搭配各种款式,有一种时尚的风格。
用纯天然染料染色,无副作用。对皮肤也有消炎和保健作用,是最好的环保保健品。
凤凰蜡染品种主要有壁挂系列、蜡染字画、蜡染台布、蜡染字母塞、蜡染服装、蜡染围巾、蜡染工艺包等民族蜡染和民族娃娃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