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有哪些观点?
关联理论(丹·斯珀伯& amp;Deirdre Wilson 1995)源于认知科学。它最初的目的不是研究翻译,但对“宇宙演化史上最复杂的现象”(理查兹1953)有很强的解释力。恩斯特-奥古斯特·古特(Ernst-August Gutt)根据这一理论研究翻译,并在1991发表了博士论文《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格特在书中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关联翻译理论,为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机连贯的理论框架,在翻译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格特在2000年再次出版了这本书,并进一步阐述了一些问题。遗憾的是,在中国,关联理论的翻译研究一直被忽视。本文研究商标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灵活移植,旨在证明关联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解释力,为商标词的翻译提供新的视角。由于意义的多重性、功能的特殊性和对文化的依赖性,商标词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用传统的翻译理论来解释。因此,选择这种具有高度解释力的关联理论来解释和指导他们,不仅可以加深对关联翻译理论的理论理解,还可以为商标翻译实践提供一种更新的方法。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首先回顾了商标翻译理论的现状,分析了严复的“信”、“达”、“雅”标准和奈达的对等理论在解释和指导商标翻译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运用关联理论解释和指导商标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灵活移植的写作目的。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即翻译的本体论探索。作者在第一部分讨论了关联概念的历史演变。第二部分讲述了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第三部分讨论了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以格特的翻译理论为基础,肯定了翻译交际的推理本质,指出翻译过程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语义解释过程,寻求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语境的最佳关联。第三章从商标词和文化意象的概念和本质入手,指出文化意象是商标词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商标词的功能起着关键作用,进而得出商标翻译必须重视商标词文化意象移植的观点。第四章以关联翻译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商标词文化意象的可移植性和灵活性。在第一节中,作者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讨论了商标词的可译性和文化意象的可移植性,并指出根据卡特福德的可译性理论,商标词的可译性是相对的,因此文化意象的移植也必须是灵活的。第二节指出不同文化间的和谐与冲突要求在商标词翻译中灵活移植其文化意象,以获得译文与目的语文化的最佳关联,实现商标翻译的交际效果。同时,本节还探讨了语义关联和功能关联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文化意象移植中语义必须让位于功能的观点。第三部分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商标翻译中两种常用方法&音译和意译中文化意象灵活移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章在关联翻译本体论的基础上对商标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灵活移植进行了方法论研究,提出了文化意象灵活移植的具体方法:意象复制、意象补偿、意象删除、意象重构和意象添加。第六章总结全文。当然,作为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关联理论的翻译研究目前并不理想。也许关联理论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翻译现象,解决所有的翻译问题,但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更有解释力的理论,这一点从商标翻译中商标词文化意象的灵活移植的案例探索中可见一斑。笔者希望学术界同仁和前辈们能进一步充分论证和批判它,甚至抛弃它,或者发展和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