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虎丘的历史

虎丘塔

又称云岩寺塔,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它最初是作为一座木塔建造的,后来被摧毁了。现存的虎丘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剑龙二年(959-961)。这座塔是一个平面八角形,有七层。原来的塔顶被闪电摧毁了。

1956重修时,在第三夹层发现了月瑶的石函、经幡盒、铜佛、铜镜、青瓷莲碗等大量珍贵文物。

虎丘现高47.5米,塔身为砖砌,重6000多吨。据记载,由于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1644)以来,虎丘一直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楼中心2.3米,倾斜度2″40′,被称为“东方的比萨斜塔”。

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的方法进行加固修复,最终挽救了这座穆塔。1961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扩展数据:

建筑结构

虎丘是仿亭式砖木套型结构。塔高47.7米,塔身由砖砌成,重达6000多吨。塔是一个八角形的平面,两边各有一扇门,共有七层。它由8个外墩和4个内墩支撑。屋檐为仿木拱门,飞檐凸起。塔内有两层塔壁,仿佛一座小塔上盖着一座大塔,层与层之间的连接由堆叠的砖砌体上下左右相连。

虎丘塔平面呈八角形,由外墩、回廊、内墩和塔室组成。内墩与回廊之间有十字通道,外墩与平座(即外回廊)之间有八道壶门。设计充分体现了唐宋建筑风格。

虎丘在明代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原因是塔基内土壤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结构不完善。据专家测量,塔尖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3度59分。虎丘斜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百度百科-虎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