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出历史上有才华的人。
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不仅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而且是道家和数学的集大成者,是游仙诗的创始人。
郭璞曾对《周易》、《山海经》、《穆传》、《方言》和《楚辞》进行过注释,现在《辞海》或《辞源》中随处可见郭璞的注释。
郭璞花了18年的时间对《尔雅》进行研究和注释,用当时流行的方言名称解释古代的动植物名称,并为其作了注释和绘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工具书。
郭璞首创的动植物图示分类法,也为唐代以来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用。
从学术渊源上看,郭璞不仅继承了家传的易学,还继承了道家的艺术和数学理论。他是晋代最著名的炼金术士,据说他擅长许多奇怪的炼金术。
郭璞一生的诗文作品达百余卷,数十万字。《晋书·郭璞传》称“辞赋中兴之冠”。
其中以游仙诗为主要代表,现存仅14首,是我国游仙诗的鼻祖。
游仙诗起源很早。秦博士有游仙诗,汉乐府也有此类作品,建安、正始时期继续写的人越来越多。
神仙诗明显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所谓正规神仙的诗,是“我污秽不堪,我挥霍无度,我在赏风景,我在诱玉,我在谜都”(《文选》李善注);一种是通过游仙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比如曹植、阮籍的一些作品。
郭璞显然继承了后一种传统。
他的游仙诗以游仙为题材,有一定的现实内容。
比如第一首歌说:“北京游侠洞,幽于深山。
何祖荣,朱门,不信任蓬莱”,表达了对朱门的鄙视和否定。
第五首说:“你若清源,就能平安吞舟。
虽然张贵很特别,但却很难把明月暗投,可见人才生不逢时的感觉。
第四首表现的是求仙的昏厥和受伤时的叹息之感。
郭璞游仙诗的另一个特点是意象丰富,往往过于抽象于一般的游仙诗。
比如第三首说:“祖母绿奏兰花,色更艳。绿萝高在林中,盖着一座山。
.....上游红松,紫烟驱洪,左挂浮山袖,右拍洪雅肩”,写的是想象中的神仙居住、生活方式,形象生动传神。
《诗品》说他的诗“辉煌可玩”,恰恰指出了这一特点。
但毕竟游仙诗的主题是歌舞,所以它的负面性还是很大的。
《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训诂著作。
讲的是秦汉之间的一位学者,整理编辑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旧书旧文,逐渐有所收获。
全书共19篇,其中后七篇为:放草、放木、放虫、放鱼、放鸟、放兽、放畜。
这七篇不仅记录了590多种动植物及其名称,而且根据其形态特征将其纳入一定的分类体系。
尔雅保存了中国古代早期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后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的重要著作。
据史书记载,东汉初年,窦祎因“能根据二丫辨别豹子和老鼠”,被汉光武帝赏赐百匹帛,并要求子女向窦祎学习二丫。
郭璞把《尔雅》当作研究动植物、认识自然的入门书。
他说:“如果你能通晓鸟兽植物的名称,你就不可能接近二丫。”不过《尔雅》写得比较早,人物比较简单。再加上流传时间久了,人物难免脱落不正确。早在汉代就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内容。
因此,在郭璞之前,已有前卫文学、刘欣、范光、李逊、孙艳等人为《尔雅》作过注释。
郭璞从小就对二丫感兴趣。
他认为旧注“准备不详细,充满谬误和遗漏”,于是参考范光、等旧注,对《尔雅》作了新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