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小吃有哪些传说?

过去潮汕人习惯用“吃得好”来招呼人,可见当时吃饭是个问题。现在没有多少人这样和人打招呼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填饱肚子,而是想吃得更有味道,更有情调。所以,在温饱、零食、美食之后再谈消费,是一个时髦的话题。

潮汕是著名的小吃区之一。许多小吃不仅受到当地人的喜爱,而且在其他地方也很受欢迎。8种潮汕小吃在全国优秀小吃品种评审会——“中华名小吃表彰大会”上被授予“中华名小吃”称号。潮汕小吃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它有什么特点?

第一,出身贫寒很自然。

中国无数的地方小吃或点心,不是脱胎于宫廷,就是民间制作。潮汕小吃,几乎都是民间原创,一直在民间流传。这是由历史上潮汕地处“省末国角”,远离全国政治中心,商业社会形成较晚,社会财富不高决定的。手拿几样潮汕小吃来了:西天香蚝烤,鹅鹅,大姐的猪脚饭,妈妈的宫宗秋。哪个名字不简单直白,乡土气息扑鼻。

潮汕小吃植根于民间。他们不依附于官场文化和士大夫文化。它们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自然的姿态流传于民间,符合自然选择的自然规律。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品尝到如此多的当地小吃。

第二,用料简单,口味独特。

广东点心以其外国风味而闻名,如奶油包子、蛋挞和叉烧包。上海小吃以海鲜闻名,如蟹黄汤包和鱼糜春卷。北方小吃以面食为主。潮汕小吃没有米饭什么都不是。潮汕方言中的一个“过”字概括了潮汕小吃的主要原料。在《潮汕词典》中,“果”是这样解释的,一种以米粉为皮、馅的水果。韭菜皮是红薯粉,馅是蔬菜,俗称“无锅巴”,可见大米在小吃中的地位。更早之前,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至潮汕。按照祖籍的习俗,面食是作为祭祖的水果,南方不产小麦,所以大米只能作为水果。这就是“国”的由来。后来祭祀食品的原料和做法不断创新发展,人们把所有的祭祀包都称为“锅”。潮人用米饭当零食真的是出神入化。可以是一种既是皮又是馅的原料——“包饭”。如果有一种小吃叫“郭涛”,用糯米粉做皮,糯米做馅,不仅没意思,而且很香很好吃。

潮汕盛产红薯,这种扁而便宜的作物也被广泛用于小吃。红薯粉可以做零食的皮,比如甜咸馅的“水晶球”、“韭菜饼”。也可以和水果拌在一起,蒸成“马岭土豆饼”、“芋头饼”、“马蹄饼”。还可以做成“饼烤红薯”、“红薯汤”等。红薯虽然出身卑微,但在潮汕小吃中却是大户。

与上海等沿海地区不同的是,潮汕小吃使用的海鲜较少,龙虾、鱼翅、螃蟹等名贵海鲜。原因之一是潮汕气候炎热,海鲜难以储存。此外,也是其平民特性造成的。沿海地区都盛产牡蛎,但把牡蛎做成美味小吃的只有潮汕——“烤牡蛎”。它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把红薯粉和牡蛎混合在一起炸成饼,上面浇上鸭蛋,但味道却极其独特,外酥里嫩,香嫩无比,成为了一种著名的小吃。

看潮汕小吃,以素食为主,鱼很少。其选材简单,多以常见农作物——水稻、红薯、蔬菜为主,但却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味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并因其价格低廉而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

第三,好吃,趣味性强。

既然潮汕小吃不是“吃好”而是讲究“好吃”,那么人们在讲究美食的同时,也要讲究其形式美。汤圆扎成香囊,桃子像碧玉,水晶球等等,外观也很优雅有趣。

形式不能吃,但形式能刺激人的食欲,潮人早就明白了“好吃”的道理。

第四,注重健康,追求时尚

潮汕小吃崇尚自然,注重健康。人们在满足食物瘾的同时,也不必担心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热量。如上所述,潮汕小吃的食材以素食为主,很少见到鱼肉。有些零食还添加了中草药,成为药膳。比如捕鼠器,铺子等。,都是用草药做的零食,非常符合当今的饮食时尚。不仅如此,潮汕小吃的烹饪方法也很科学,多清淡少辛辣,多煮少煎。潮人还发明了一种用油烹饪的方式,这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烹饪方式。方法是用温火将花生油烧开,然后将蒸好的零食放进去,用文火煮至内外完全热透。盘子里端上来的零食有花生油的味道,但是没有油炸的干涩,真的是一绝。

正如潮汕谚语所说,“吃时令水果”的意思是你应该吃当季的食物。时令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还能达到养生的目的。比如春节吃鼠曲果、菜头果,端午节吃枳果,清明节吃蒲郭子,不仅好吃,还能清热去火,达到“当季防病”的目的。

近年来,潮汕小吃在原料和形状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以满足时尚需求。在原料中加入更多种类的水果和蔬菜,如菠菜、芡实、南瓜派等。形状越来越小,让人们在不改变食量的情况下,可以品尝到更多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