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电影评论
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三部抗战电影的看法:
第一条:一个?28宋与上海抗战反思
那是一段可怕的历史。10月28日晚,1932+65438,日本出动最强大的部队和新式军事武器,大规模入侵上海闸北。一个?28?突发事件。面对日军暴行,以蒋光鼐总司令、蔡廷锴为首的驻沪十九路军,违抗国民政府命令,坚决抗敌。
在一块展板上,我看到了两张图片:一张是一个中国公民被两个日本官兵拖走,那个中国公民在挣扎,眼里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另一个是一个中国军人的死的决心,大刀立在身后,却丝毫不向敌人屈服。看到这里,我心里也是愤怒的。不想做奴隶的人,起来!
当时天寒地冻,但30000名十九路军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勇作战。很多人脱下外套,挥舞着大刀开始和日本鬼子肉搏。随后,上海市民自发组织了敢死队、情报队、救护队、担架队、通讯队、运输队、募捐队,一心一意支持抗战。看到这里,我深深为上海的军民感到骄傲。因为他们顽强抵抗敌人,不管敌人是自己的多少倍;因为,他们挺起了中国人民的脊梁,枪林弹雨,保卫了祖国。
我想,正是凭借这种不屈不挠的团结战斗精神,中国军队和人民赢得了这场战斗。经过30多天的激战,日军无力占领上海。5月5日,停战协定签署了。淞沪抗战中牺牲的1900多名英勇官兵将永远被铭记。
我曾亲身听过蔡兴民爷爷(蔡廷锴的长孙)讲的抗日故事。我亲自把红领巾带给了还活着的十九路军战士。原来历史并没有走远,英雄事迹代代相传,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松湖看十九路军抗战展览,让我明白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这样美好的生活。
你知道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建在广州是因为大部分烈士都是广东人,指挥官蒋光鼐和指挥官蔡廷锴也是广东人吗?你知道我们水荫路葬着十九路军的烈士吗?你经常抬头吗?忠心耿耿?凯旋门?清明节给十九路烈士献花吗?
请你和我,不要忽视我们身边的这个历史故事。认识它,记住它,就是最永恒的纪念!
第二章:平原上枪炮声的倒影
电影概述
早上看了电影《平原炮火》。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青年八路军干部在党的领导下,回到家乡镇,带领苏、王二虎等抗日战士,依靠群众与以中村、杨百顺、刘中正为首的日寇汉奸殊死搏斗的故事。他们与地下工作者郑景之、秦密切配合,发动群众,智取枪支,建立武装,攻占炮楼,巧杀汉奸,识破汉奸,粉碎汉奸?扫荡一次又一次挫败了日寇的阴谋,进行了殊死搏斗,浴血奋战,终于消灭了敌人。
事后想想
看完这部电影,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种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些勇敢的平原儿女,带着一种信念?民族精神,为家乡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与敌人英勇作战,用自己的智慧让敌人头晕目眩。抓捕时,苏等人拦截运粮车,破坏电线,拔掉炮塔,使敌人误以为还在城外。才真旺姆与地下工作者郑敬之密切配合,在壮丁训练所救出马大娘,从敌人手中救出叛徒吴胖子。才真旺姆等人也从鬼门关逃了出来。我更佩服的是抗日军人的意志。苏被捕后,敌人对他进行了威胁、引诱和折磨,但都未能摧毁苏的意志。面对他挥舞的皮鞭和令人不寒而栗的刑具,苏依然镇定自若,对八路军一言不发?
相反,那些汉奸和日寇更可恨,他们的言行与抗日军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苏和苏同时被捕。面对美女的诱惑,苏去了一趟,最后成了汉奸?
抒情结尾
抗日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民族解放之歌。同时,影片也告诉我们:记住这段血腥的历史。
第二章:南京对南京的回顾
8月28日,1937,上海南站,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在拥挤的人群中准备上车。这对年轻夫妇提着沉重的行李。突然,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一阵猛烈的警报声响起。人群在骚动?嘣-?人们面前升起了烟雾。只听见一个年轻人喊:快跑!日本人轰炸了这里!?
人群像地震一样逃离。当时站内只能听到女人的尖叫声,孩子和男人的喊叫声。恐慌中,这对年轻夫妇和他们三岁的孩子走散了。小两口的随身行李也不见了。?嘣-!?又一枚炸弹从天而降,铁轨断成两截,断裂的铁轨向上倾斜;立交桥倒塌时,只有桥上的行人倒下。他们的嘴张得大大的,他们大声呼救的声音淹没在隆隆的炸弹声中。几秒钟的时间,曾经人来人往的上海南站变成了一片血海。
爆炸声还在响,人们已经差不多跑完了,只剩下一些和家人失散的老人和孩子,跑不动了。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坐在血淋淋的地板上,在铁轨附近的一片空地上哭了起来。旁边躺着许多恐怖的尸体,几枚炸弹还在小男孩周围发出巨大的声响。这个小男孩的未来是怎样的?是死亡吗?我无法想象。
现在,虽然人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是地球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停下脚步。战争让其他地区的孩子失去了家园和童年,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我们渴望和平,我们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