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的历史评价
“一只乌鸦站在一座被炸毁的仓库的横梁上,带着严肃而满足的心情,看着从地面上被摧毁的常德...城东门口的中国国旗在一根新竹竿上胜利飘扬,两名全副武装的中国士兵非常自豪地站在新的岗位上。”1943 65438+2月21、18常德之战结束后的几天,《纽约时报》用上述文字记录了常德在废墟上的一幕。
“对中国来说,这场战役是为了证明其士兵的作战能力;对于盟国来说,也证明了中国虽然困难很大,但是特别能够渡过难关,击退敌人。”-美国《芝加哥太阳报》
“到处都是烧焦的墙壁、碎砖和灰烬...在这个1.6万人口的城市里,真的很难找到一个没有被破坏的东西。”-《纽约时报》
“这城墙上的战斗越来越激烈,甚至像中世纪的欧洲一样,手牵手,脸贴脸。”-《伦敦新闻纪事报》
“人类的持久战是有限度的。当最后300名士兵战斗时,余程万将军决定退出常德城墙,以便在另一天为国家服务...如果连这几个人都活不下去,那么保卫常德的英雄事迹将和他们英勇死去的朋友一起被埋在废墟下,他们将消失于世。”-《伦敦新闻纪事报》
“墓地挖得太浅了。过道里的行人都要在鼻子上抹橘皮,以免死尸酸败……”-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