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丽》中的杜牧为什么对曾经的诗人白居易怀恨在心?

杜牧是晚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与李商隐并称“小杜丽”。我们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和他们有关系。奇怪的是,白居易欣赏李商隐这个来世,甚至有来世做李商隐“儿子”的荒唐想法。作为晚辈,杜牧对白居易一直怀恨在心。是因为白居易在自己和李商隐之间厚此薄彼吗?有什么条件?01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诗讽刺杜牧的祖父杜佑。说起杜佑,他是中唐朝廷的大人物,为唐朝的延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一部《通典》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国宝式的经典文献。说也奇怪,杜佑这老头,也有点“自傲”。公元806年,71岁的宰相杜佑被新皇帝唐宪宗封为司徒。他无意退休,仍然照常上班。70岁以上在古代可以算是长寿了,在宫廷里也是“一景”,难免引起年轻人的抱怨。只是身居高位不让位,年轻人着急。公元810年,白居易从基层周至县尉回到北京担任左拾遗,并以学士身份迁居翰林。这一时期,他以政治讽喻诗为主要名片,针对“七十官不退”的现象,写了一首名为《为官不为》的诗。当官的意思是辞职退休,不当官的意思很好理解。诗是这样写的:七十岁,你将入仕,礼仪分明。什么是贪心的人,说话像聋子的耳朵?穷八九十,牙齿掉光,眼睛发昏。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后人。挂顾翠姬之冠,挂车惜朱伦。金牌无敌,弯进你的门。谁不爱财富,谁不爱你的善良。当你老了,你就得退休。年轻的时候嗤之以鼻,老了也跟着学。贤宰韩二叔,他一个人是谁?寂寞东门路,无人去尘。其中,有两句诗是多么的直白:“七十而立,礼仪明言”和“老了,须以名退”,也是白居易平淡诗意的体现。七十岁退休,朝廷有规定,老了还贪图官位,必然影响年轻人的成长进步。其中“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后人”也成为一段时间的著名伦理名句。白居易能在诗中勇敢地提出这样一个当时封建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实属不易。白居易还举了西汉两个贤臣主动退居他乡的故事,来说服当时年事已高的官员。但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在诗中并没有点名讽刺任何人,而是对这种现象表示了不满。民国大师陈先生在《诗话》第五章中提出白居易以此诗批评杜友芝的理论。原文是这样说的:杜七公(杜佑)70多岁了还不当官,这是当时深感错误的。乐天秦中吟的《为官不为》显然是为此而写,新乐乐府有此文再合适不过了。最有说服力的记载是唐代文学家李昭在《唐史补》中的一段话:高为官,作云:“以年为治,前无新闻。”在现代,诚实正直的人是很少见的。“那时候杜司徒已经七十岁了,他不是故意要老的。裴公瑾是一个scheerer,这是一个嘲弄。当时李昭也是和白居易同朝的官员。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司大夫、翰林学士、中国书法家。作为知情人,李兆佐的证词还是有相当分量的。杜牧当时是一个贵族的儿子,他的祖父是宰相,被外人讽刺。这是不能沉默的,他也把对白居易的仇恨根植在心里。这就像与人交往的第一印象,往往会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觉。比白居易小30岁的杜牧,因为一首《不做官》把白居易关进了他人生旅途的文学监狱。白居易的诗风,在杜牧看来,是一种“另类”。白居易的诗大多浅显易懂,老人小孩都能理解喜欢他的诗。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白居易诗歌的传播和影响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早年也说过“元平淡俗”。这与白居易早年生活的反复无常密切相关。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入了解民间疾苦,敢于用群众的语言呼吁民生民生,希望能深入受众,引起皇帝的重视。他也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具有进步意义。而杜牧,从小无忧无虑,受传统贵族家庭教育,却不在基层锻炼。写诗作文要追求“雅”字,甚至对“俗”嗤之以鼻。杜牧写诗的态度是:“一个为诗努力,精益求精,不在乎美,不在乎俗,居中的人。”其中,“风俗”指的是白居易。从内心来说,他是令人厌恶的。清代学者宋在《唐诗三首》中说,其貌同元、白,古风渐衰,时而伤透,毫无复兴之意。押韵绝句深刻到足以驱龙,包括文、李。白居易和杜牧都推崇杜甫的诗,白居易领导了新乐府运动,改革了中唐诗风。杜牧被称为“小杜甫”,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他也是杜甫诗歌的循规蹈矩的传承者。也可能是因为“文人相轻”。杜牧就是不喜欢同宗老前辈白居易。以至于杜牧的好友病逝后,杜牧为他写了一篇墓志铭,转述了的观点:痛从元起且已至,有元、白诗人,艳而不艳,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灭,游走于民间,疏于影壁,为子、父、女、母,结交教授,淫荡言论,冬冷夏热。至于对白居易诗歌的批评,杜牧其实是认认真真地写进墓志铭的。显然,这不仅是他已故的朋友李侃的观点,也是他自己的观点。正因为如此,心中早有怨恨的杜牧把白居易当成了“另类”,这也是杜牧自己的。好友的不幸,增加了杜牧恨白的“砝码”。胡璋在唐代诗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一首《何满子》更是宫中第一。一位宫女在离家一千英里的地方住了二十年。何满子,看她怎么努力忍住眼泪。同时,这也表明胡璋的诗歌才华是毋庸置疑的。公元844年,当杜牧被任命为池州刺史时,他与胡璋有了第一次接触。然而,他们似乎一见如故,在诗歌创作上也很投缘,很快就成了密友。此时,白居易72岁,杜牧42岁。就在这时,胡璋向杜牧诉说了他的才华受到的“委屈”。事情是这样的。公元822年,白居易自告奋勇离开北京,被放在外面,做了杭州刺史。这在当时也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因为郡县刺史的积累,这属于升迁;而这次释放,是降职部署。此外,胡璋此时抵达杭州,想通过科举考试,然后再考进士,这也是一个巧合。秀才功名这是古代官员的“敲门砖”。没想到,白居易经过一番考察,选了另一个儿子徐宁做谢园,胡璋倒在了孙山。而许宁也是一代名将。他的一句“人间有明月几夜,一个流氓就是扬州”,让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了精彩的注解。不幸的是,胡璋的职业道路,从此遥遥无期。当时,朝廷的高级官员令狐楚也非常欣赏胡璋的文学才华。他曾亲自上书皇帝,极力推荐胡璋,称赞他的诗“千秋万代,风格罕见”。然而,当皇帝要起用胡璋时,白居易的好友元稹更是雪上加霜,告诉皇帝“胡璋雕虫小技,不足以强为夫”,还说雇佣胡璋可能会导致天下“风教”的覆灭,并加以阻挠。事实上,这仍然是朝鲜官员之间的斗争。那时,元稹已经是宰相,胡璋成了“受害者”。杜牧,又把帐算在白居易头上。其实这跟白居易有什么关系?于是,杜牧写了一首《登池州九峰寄》的诗,想借此发泄对白居易的不满,同时也安慰他的朋友胡璋:久久不能相见,还能奢求什么呢?谁如公子,千诗轻万户侯!结语白居易和杜牧都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著名诗人,尤其是白居易。他的诗歌理论进一步拓宽了现实主义诗歌的视野,对中国现代诗歌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杜牧,从看白居易的眼神中,我们也发现,错误的坚持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大的负面制约。杜牧终其一生,和他的好友胡璋一样,一生郁郁寡欢,这也应验了那句老话“三代不富”。当然,历史总会回到过去,时间也洗去了一切所谓的误会,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反思也是盲目的推手,适当的理解和包容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文|何唐参考资料:360百科全书、陈寅恪《诗注》、宋清代三首诗、李昭《唐史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