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蜡烛煤油灯的知识

用蜡烛蜡做成的固体照明产品,通常做成圆筒状,里面有一个棉纱芯,叫蜡烛芯,也叫蜡烛线,点燃纱芯发光。普通蜡烛的外观是圆柱形,实心,乳白色。无论哪种蜡烛都是滑的,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蜡烛常与烛台配合使用,起装饰作用,有些容器也能起到烛台的作用,如浮蜡用的玻璃器皿、点蜡和熏蒸精油用的小香炉、处理过的竹筒等。目前,烛台不仅服务于蜡烛,还作为家庭装饰的一部分。

蜡燃烧有两个过程:加热熔化和生成其他物质。

1.蜡受热熔化是一种物理现象。

2.蜡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学反应。

蜡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首先被加热熔化,然后当达到可燃温度时,生成其他物质。

石蜡的物理性质是常温下为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易熔,柔软。它的化学性质是:石蜡易燃,燃烧时放出光和热。蜡烛的种类很多,根据使用目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日常照明蜡烛(普通蜡烛)和工艺品蜡烛(特殊用途蜡烛)。照明蜡烛比较简单,一般是白色的棒状蜡烛。工艺蜡烛可以细分很多种类,首先可以分为果冻工艺蜡烛和熏香工艺蜡烛。一般由于配料的加入而显示出各种颜色(如生日蜡烛),形状也做成各种形式(如螺旋、数字等。)根据需要,可以集新颖性、装饰性、观赏性、功能性于一体。

蜡烛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火焰温度最高,核心温度最低。

此外,蜡烛还可以分为粗蜡和光蜡两种。一般粗蜡表面往往有味道,上面有一层白霜。不同的粗蜡会带来不同的气味。比如可以在卧室里放一些薰衣草味的蜡烛,起到催眠镇静的作用。可以在卫生间放海洋香的蜡烛,夏天放一些散味的蜡烛驱蚊。而光滑的蜡没有味道,蜡体表面很光滑,很容易做出漂亮的造型。

蜡烛按形状一般可分为挤压圆柱蜡、尖竹蜡、火炬蜡、浮蜡、圆头蜡、平头蜡等,颜色也很多。这些蜡烛有的用起来很精致,比如尖尖的竹蜡,适合插在烛台上,吃饭的时候放在餐桌中间,尤其是西餐。如果家里装修是欧式风格,也可以放在客厅作为点缀。浮蜡在酒吧里很常见。当你把水倒进容器,放在水面上,它就浮在水面上,在漆黑的烛光下,有一种特别的心情。在年轻人的家里,尤其是情侣之间,波浪蜡被广泛使用。烛光晚餐不仅可以用尖竹蜡,还能带来好的效果。

另外,同一种蜡烛也分很多大小。例如,挤出的圆柱形蜡有四种尺寸:8×25厘米、8×20厘米、7×15厘米和7×10厘米。现在普遍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蜡之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屑上,然后把它们绑在一起做成火把用来照明。还有一个传说,在先秦和古代,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捆成一捆,然后蘸上一些油,点燃用来照明。后来有人用布把一个空心的芦苇包起来,里面灌上蜂蜡点燃。

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蜂蜡,可能就是今天看到的蜡烛的雏形。在西方,曾经有一段时间蜜蜂被关在修道院里制作蜂蜡。这主要是因为天主教认为蜂蜡是处女受孕的象征,所以它被视为纯洁的光,被供奉在教堂的祭坛上。从现有文献来看,中国生产蜜蜡的时间与西方大致相同,日本在奈良时代(公元710 ~ 784年)从中国引进这种蜡烛。

蜡烛的流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南越向高迪进贡的贡品中有蜡烛。据说国王在寒食节时会给侯爵以上的官员和上品官员送蜡烛,说明当时蜡烛极其稀少。南北朝时期,蜡烛的使用范围稍广,但主要用于上层社会的照明,而不是普通百姓家中。到了唐朝,也有记载说锦州的贡品中有蜡烛,唐朝的官员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官员来看管宫中的蜡烛。宋代就有记载,当时与西夏的边贸中有蜡烛交易。蜡烛作为对外贸易和外汇的一种,说明当时虽然用途广泛,但仍然弥足珍贵。明清以后,蜡烛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多。但是普通的灯,比如油灯、火把,还是不能相提并论。

与现代蜡烛相比,古代蜡烛有很多缺点。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诗《如何共剪西窗烛》。诗人为什么要剪蜡烛?当时的烛芯是棉线做的,直立在火焰中心。因为无法燃尽碳化,所以需要时不时用剪刀把剩下的灯芯末端剪掉。这无疑是一件麻烦的事情。1820年,法国人强·贝西发明了一种用三根棉线制成的灯芯,使灯芯在燃烧时自然松开,末端刚好向火焰外侧倾斜,因此可以完全燃烧。

但蜡烛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其材质一般为动物脂肪,有很多缺点。解决这个问题的是米歇尔·尤金·舍弗勒等人。1809年6月至7月,法国化学家Michel Eugè ne schaeffler收到了一封纺织厂的来信,要求他分析并确定他们寄来的一块软皂样品的成分。他对这封信想了很久,心想:研究肥皂,看来得从生油说起。在学校用非常简陋的设备做的实验中,他研究了皂化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油脂。经过大量的实验,他第一次发现了一个事实:在所有的油脂中,无论其来源如何,脂肪酸的含量占95%,剩下的5%是皂化过程中生成的甘油。通过研究,他弄清了皂化过程的本质,同时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当时用油做的蜡烛,因为里面有甘油,燃烧起来有烟,有臭味。如果用硬脂酸做蜡烛,不仅燃烧明亮,而且几乎没有黑烟,不会污染空气。舍弗勒把他的发现告诉了盖·吕萨克,并建议他们两人应该共同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用强碱皂化油,然后用盐酸分解肥皂,取出硬脂酸。这是一种白色物质,摸起来很油腻。用它做的蜡烛柔软又便宜。在1825中,舍弗勒和盖·吕萨克获得了生产石蜡硬脂蜡烛的专利。石蜡硬脂蜡烛的出现开启了人类照明史上的新纪元。后来有人在北美发现了一个大油田,于是可以从石油中提取大量的石蜡,理想的蜡烛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在没有电的古代,蜡烛的照明功能尤为重要。但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不再使用蜡烛,蜡烛被更多地赋予了情感色彩,如恋人聚会、生日聚餐、悼念逝者、祈祷未来等。,特别是在纪念日和喜庆的日子,人们会点蜡烛。此外,蜡烛经常被用作物理或化学实验的用品。煤油灯煤油灯(英国俗称石蜡灯),电灯普及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使用煤油或石蜡作为燃料。

早在9世纪的巴格达就有煤油灯的记载,而现代的煤油灯是由一位波兰发明家Ignacy Lukasiewicz于1853年发明的。

煤油灯主要有两种,灯芯灯和压力灯,但它们的工作方式不同。

老式煤油灯使用棉线灯芯,其灯头通常为铜质,防风用的灯头和灯管为玻璃材质。

灯座周围有很多爪子,旁边有一个小齿轮可以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

棉绳的下部伸入灯座内,灯座与灯座旋合配合,这样灯座就可以旋紧在灯座上。灯头里装满煤油,棉绳就把煤油吸到绳头。

只要用火柴点燃绳头,盖上灯管,就可以完成照明动作。目前,老式煤油灯几乎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