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湖公园的由来与发展

逸仙湖公园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以前元丰村耕地和大墩村耕地的交界处,曾经是干部的小农场。1959反右政治运动中,县镇干部晚上搞运动,白天工作。上级征用了元丰300亩地,干部按照施工员的指示挖了三四米深。由于底部有许多牡蛎壳,切手切脚的速度很慢,石齐工厂和驻奇奇的县属单位的员工也有任务。经过奋战,我们终于挖了160亩的湖,在基地上种了树,还修了一些连接湖面的桥和亭。名字叫人工湖,属于园林管理处。当时曾尧按160亩水面面积养鱼,人工湖还搞金鱼、树苗、盆景、花匾、花束、花圈。20世纪70年代,涟漪餐厅建成。虽然有一些游客,但都很冷清。

1988年,为了纪念伟大的孙曼孙中山,人工湖改名为逸仙湖公园,景点更多,设施完善,应运而生,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上世纪90年代,中山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统计超过200万,来中山探亲访友的外地人大幅增加。另外,实行了双休日和长假,更重要的是市内旅游景点陆续开放并打广告,与旅行团挂钩,以求生存发展,争取分一杯羹。与逸仙湖公园相比,魅力一落千丈,风光不再。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市政府下决心对公园进行又一次“大手术”,受到市民的大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逸仙湖公园将与孙茜步行街的中山公园和岐江两岸的景点很好地协调起来,成为中山一道亮丽的风景。早在2001,逸仙湖公园改造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中山委托上海华汇。台湾省景群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对公园进行了整体景观提升规划设计,并于2003年4月形成了初步改造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和论证,形成了整个地区的景观图。逸仙湖公园改造分为四期。一期有停车场、观景休息区、地标广场、文化活动广场、阳光草坪、入口景观广场、景观休息区。二期工程包括林下游戏和运动休闲区、水上游乐世界、椰林休闲区、船只停泊区和社区入口;三期项目包括社区生活花园、垂钓区、门球绿色营地、精致花园、口袋公园。第四期工程是建设逸仙湖公园的整体水系。

逸仙湖公园一期改造工程于2004年9月底正式开工。一期改造工程位于逸仙湖东南角,涉及公园东、南门,改造面积约27000平方米,工程总造价3000万元。据负责逸仙湖公园改造项目的市建设局城建科科长冯国强介绍,逸仙湖公园改造重在重塑公园的休闲功能。正因如此,公园的建筑表现形式将会发生变化,原有的岭南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的相当一部分将不再保留,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设计风格。改造后,公园将以开放的向阳草坪和林荫活动广场为主,增加市民群体活动的空间和场所。2004年7月1日,逸仙湖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改造后的逸仙湖公园不仅保留了免费开放的做法,还走得更远——公园不再保留现有的围栏,使整个公园与周边街区融为一体,景观直接暴露在公众面前。这一改造将使逸仙湖公园很快成为老城区不可多得的开放式城市景观绿地。据介绍,拆除围栏的举措更有利于公园的亲和力和小区环境的和谐。

在拆除围栏的过程中,会保留现有的逸仙湖公园牌楼。逸仙湖公园牌楼作为公园的正门,是1988公园改造后修建的。据市建设局城建科科长冯国强介绍,本次公园改造将按照原貌保留逸仙湖公园正门牌楼,同时进行必要的修缮,使牌楼风格与改造后的公园环境更加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