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鼓楼简介

建瓯鼓楼原名“五峰塔”。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位于建瓯市中心。其前身是196建安郡时修建的紫城南门。晋末天府八年(943年),闽王之子王称帝时,在原址上建“五峰塔”,以示帝王之气。经过反复破坏和修复。清乾隆十九年,鼓重修,放楼上。民国6年又进行了修复,鼓还放在原地。新建的鼓楼于2005年初竣工,采用明清时期的重檐歇山建筑风格,宽26.5米,纵长17米,高28米,气势磅礴。鼓楼已成为建瓯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景观。

五代十国时期,闵国王于天德元年(公元943年)称帝,将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福建南平地区管辖)设置的建安县南城门楼改造为“五凤楼”,以示“季风瑞”的帝王气息。楼下的牌坊旧址,保存了1800多年。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鼓楼几经破坏,几经建设。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在“五凤楼”旧址上新建“鼓楼”,南宋文学家刘克庄撰写《新建者的故事》。* * *明清五次修建,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取名“镇安楼”。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再次重修,改名为鼓楼,一直沿用至今。建国后,第一次重建完成于1980和1983。(右下蓝色建筑是2005年大修前的鼓楼,摄于1998)

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这次重建是顺应民意、凝聚人心的历史性事件。该项目始于2004年2月,于2005年初完成。

新建鼓楼,坐北朝南,采用明清重檐建筑风格,宽26.5米,纵长17米,高28米。它雄伟壮观,高耸入云。主体建筑双飞檐,四周红柱雕梁画栋,极富古城韵味,又有新的时代风貌。大楼南北两侧挂有匾额,上书:“雄镇南天”、“恩迎北极”。(下层安装的发光体是2005年大修后的鼓楼,可以看出变化很大。由原来的三层变为两层,上层建筑宽度减小,增加了更多的装饰图案。)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

鼓楼是建瓯的标志性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景观。见证了千年沧桑的鼓楼,也将见证建瓯崛起腾飞的辉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