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指的是什么时期?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建国之初,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动荡和战乱,社会矛盾尖锐,经济水平落后,货币贬值,交通不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建立了完全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共产主义社会。

50年代初,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土地集体化和社会改革。从1953开始,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到1956,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扩展数据:

建国初期的三次重大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迈出了迅速的步伐。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1955,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第二年,90%以上的农民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加入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开始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国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从加工订货逐步过渡到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百度百科-社会主义三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