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要编《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优缺点是什么?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始于1772,历经十年编撰而成。该丛书分为四部分:经典,历史,书籍和收藏,因此得名斯Ku。据《文锦阁集》记载,该书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册36000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文房四宝”的名称起源于初唐。唐初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四叠,称为“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宝”。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籍分类的主要方法,基本涵盖了所有古籍,故称“全书”。清朝乾隆初年,学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论,主张将儒家著作集于一身,供人借阅。
《四库全书》的不足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放在突出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书之首,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二是鄙视科技著作,认为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是“异端中的极品”,可以“取其术,禁其术”。除了少数农民、医生、天文算法收藏的科技著作外,一般的科技著作不包括在内。第三,不接受戏剧作品和章回小说。第四,书中的文字可能被删节或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