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大雁塔有哪些历史典故?

一.名称的由来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在印度听到的僧人葬雁塔的传说,解释了雁塔起源最可信的理论。

《大唐西域记》(卷九):摩诃国因陀罗罗楼河山有一座雁塔。据说大雁是搞小乘的信徒,想开悟。也许这个记录就是大雁塔名字的由来。

据传说,很久以前,莫杰托邦(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一座寺庙里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可以吃三荤。

一天,一群鹅在空中飞翔。

一个和尚看到鹅,随口说:“今天大家都没东西吃。菩萨应该知道我们饿了!”

话音未落,一只大雁落在和尚面前死了。他惊喜地告诉寺里所有的和尚,是如来在教育他们。

于是在大雁坠落的地方,以隆重的仪式将其埋葬,建塔命名为大雁塔。

玄奘于629年至645年在印度求学期间参观了大雁塔。

回国后,在济安寺译经期间,为了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于652年在济安寺西院修建了一座模仿印度大雁塔的砖塔,称为大雁塔。

这个名字延续至今。

宝塔名字的由来是这样的:大雁塔是玄奘模仿印度大雁塔而建,所以沿用了印度宝塔的原名。

塔名前的“达”字代表大乘佛教。

二、大雁塔与玄奘

大雄宝殿是唐代长安城最著名、最宏伟的佛教寺庙。它是唐朝皇家敕令建造的,是在皇室的赞助下建造的。它地位显赫,规模宏大。

玄奘是大济慈的首任方丈,被尊称为“三藏”。

玄奘、唐贞观三年(629)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求学。

他独自骑行在“丝绸之路”上,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经过三年的艰苦跋涉,五万多里的孤军远征,终于到达了佛教圣地天竺,并在著名的那烂陀寺拜师学艺。

之后在天竺佛国待了五年,走遍印度。

当我回到那烂陀寺的时候,我已经是这个佛教最高学府的讲经人了,地位仅次于导师和圣人。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带着657部经书、8尊佛像和大量舍利子回到长安。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大雄寺落成,玄奘被任命为第一任寺长,修建大雁塔,用于收藏从天竺带回的舍利子、佛像和经书,并致力于佛经翻译。

第三,反清据点

辛亥革命前,同盟会陕西分会在xi安大雁塔有三大活动:

1908年秋,同盟会参政党和同情、支持革命的人士组成“大联盟”,即反清联盟成立之初,在大雁塔秘密召开会议。会上多数人主张不宜提倡“平均地权”,怕引起普通人的误解,决议改为“提倡国有土地”。

这次会议可以看作是各种力量对革命纲领的谈判和共识。

会上决定2008年重阳节,一起到黄帝陵秘密祭奠,进一步巩固了反清联盟。

1910年7月,精武木及部分同盟会成员在Xi安与新军、同学会成员结成反清同盟,即所谓“三十六兄弟”。

1910年秋,三原、安“秦公社”负责人与剑士(渭北人民军主力)在大雁塔秘密开会,计划于腊月初八安清廷官员出城之日举行武装起义。

当时会议分为激进派和温和派两派,计划未能实施。

扩展数据:

简介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Xi市雁塔区大雁塔镇,是一座7层方形宝塔。

该塔是Xi安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标志性建筑,也是Xi安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塔建于唐代永辉三年(652年)。它原是玄奘为保存佛经而建,因年久失修和战乱多次损毁。直到五代唐朝才成为现在的模样。

清朝康熙年间,大雁塔开始倾斜,倾斜程度甚至达到1米左右,直至1996,后经保护才得以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受到特别保护。

1963年,大雁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路网”的一部分。

历史

唐永徽三年(652),玄奘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来的数百部佛经,主持在济安西院修建了一座藏经楼。

此塔原名慈恩寺塔,后改名雁塔。最后改名为大雁塔,与建福寺的小雁塔不同。

至于“雁塔”名称的由来,普遍认为是根据“埋鹅造塔”的典故而得名。

新建的大雁塔只有五层,是外砖内土的结构。

到了武周长安时,城楼已被砖缝间生长的杂草毁坏。武则天和诸侯们在长安捐钱,把原来的塔拆了,重建成7层的方亭塔,在大理重建成10层的塔,因战乱被毁,后又重建成7层塔。

五代以后的唐朝长兴年间(930-933),大雁塔由西京的安重八修缮,大雁塔此时基本定型。

从那以后,Jionji在战争中被遗弃了。到了北宋时期,济州只剩下一座大雁塔,其余的都被彻底破坏了。

明成化二年(1466)对包括大雁塔在内的吉昂吉进行了修缮,万历三十二年(1604)对大雁塔进行了专项修缮,重新安装了塔内各层台阶,并于唐代在塔体外加建了一层塔体。

清朝康熙年间,大雁塔已经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