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路的历史发展

位于徐汇区中北部的林峰路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算是当时上海华人社区的“政治心脏”,也不过分。

林峰路原名“枫林路”。1920年底,被任命为淞沪(北洋时期松江、上海最高军政长官)军事大使的何,强占农田,划地筑路,改变了这片久已不为人知的地区的命运。何(1873-1948)山东平阴人,是袁世凯的嫡系和站老。民国初任宁(博)台(周)驻防使。1919年,何先生的前警卫军提拔卢永祥为浙江巡抚,何先生从此成为沪上“一把手”。次年,他在赵家浜南岸修了两条路:东西向的一条,较短,从军公所大门前经过,命名为“司路”(今平江路);另一条长路南北走向,贯穿系路中间,北接赵家浜,南接沈家浜(今医学院路)。何林峰模仿附近法租界以贝当、费霞等名人命名道路的习惯,公然使用其名字,“枫林路”由此诞生。穿过赵家浜、连接法租界的道路北端的木桥叫林峰桥。此后不久,在一帮幕僚的鼓动下,老何还意犹未尽,将“毛公桥”(今改名为龙茂桥)和“平阴桥”(取自何的故乡平阴县),力图扩大自己作为“外人”在大上海的影响。

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何随着战争的失败陷入了黑暗,再也没有踏足上海。枫林路上的旧楼依然热火朝天:龚邦铎、、孙等后来的北洋上海统治者,都曾入驻原警卫室作为办公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