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新世纪中国包装工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一.历史和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现代包装工业发展迅速。随着国内贸易特别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政府开始意识到中国包装工业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落后的包装对出口贸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根据我国包装行业的统计,当时由于包装不良和流通环节出现问题,每年的损失在65438亿元以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加快包装工业的发展,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考察了国外的包装情况,提出了发展包装的新思路:不建立传统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而是通过建立包装工业组织并进行管理来发展包装工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成立于1980。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从事包装生产的企业代表和从事包装研究、教学的专业人士成为协会首批会员。时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邱春福先生担任协会会长。后来在各部委成立了一批司级包装公司。通过行业调查,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更新生产设备,开展专业培训,促进包装行业的发展。

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包装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包装产品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许多方面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今天,在中国的市场和超市里,你随处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商品及其各种包装。有时他们也会让身处其中的外国人大吃一惊。中国制造的各种商品,加上它们的包装,出现在北京和欧洲的市场上,让去那里旅游的中国人不经意间就买回了自己的国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现,“包装”在中国已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在中国已被视为“朝阳”产业,这与国际上流行的“包装的经济中心性”是一致的。虽然存在激烈竞争、过度包装等制约我国包装发展的因素,但我国包装工业取得显著进步是不争的事实。

1980年,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72亿元,1982 9亿元,1994增长到979亿元,1998达到180亿元。18年,包装行业产值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率为19%(见表1)。

表1中国包装工业产值增长表单位:百万元。

1982 199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包装行业产值90 454 979 1152 1396 1642 1789 2020(预估2200)。

1982,包装行业从业人数89万人;1994年达到18万;1997年增加到25100000。1982年,全国县级以上全民所有制包装企业2555家,1994年,全行业各种经济所有制包装企业达到12000家,1997年进一步增加到19600家。1982年,包装工业总产值仅占我国工农业市场总值的1.09%,与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相比普遍高于2%,说明当时我国包装工业提供的包装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1994涨至1.57%,1996达到2.05%。这个数字表明,中国包装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包装工业已经能够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包装产品。中国包装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表2和表3所示。

表2主要包装产品产量单位:1000吨

1982 199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纸制品960 3360 4654 6423 8353 9657 10810111890。

塑料容器380 870 1712 2026 2437 2665 2920 3180

金属容器240 690 1250 1432 171574 1905。

玻璃容器1580 4440 6335 6089 4436 4236 4099 4260

表3中国包装机械产量单位:1000台/套

1982 199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35.2 165.6 258.4 302.8 348.8 361.4 409.1 449

如今,我国塑料编织袋、纸袋、塑料袋、复合软包装、金属桶等一些包装产品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部分出口。包装行业承担着每年包装国内几万亿元商品、出口几千亿美元商品的任务,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包装行业自1980以来经历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其速度始终超过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一方面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包装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刺激和需求;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包装行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包装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虽然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包装工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没有改变,特别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从事包装生产,发展很快。股份制经济和其他经济都有很大增长,集体经济和“外资”经济也有一定增长。国有经济中资产比重明显高于总资产比重,非国有经济中资产比重明显低于总资产比重。详情见表4。包装行业主要行业比重变化见表5。

表4包装行业经济结构及变化

按工业总产值计算(%)按从业人员计算(%)按总资产计算(%)

1997 1996 1995 1997 1996 1995 19997 1996 1995

国有经济26.63 29.83 39.56 31.07 33.89 44.73 28.38+0 30.45 38.33

集体经济40.50 43.47 41.05 47.21 48.99 45.26 38.95438+0 41.60 38.55

股份制经济6.42 3.87 1.92 5.93 2.76 1.63 6.32 5.12 2.92

外资经济19.89 17.615.22 7.97 6.82 4.35 20.92 19.618.32

其他经济6.56 5.22 2.25 7.82 7.54 4.05 5.64 3.22 1.87

近年来流行的集团化发展战略在中国包装行业也有所体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包装企业积极转变观念,以各种形式组建集团,共同谋求市场。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出现了许多颇具规模的包装集团公司。如:广东中山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申达包装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盛达包装集团有限公司等。

表5包装行业的行业结构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占总资产的比例(%)

1997 1996 1995 1997 1996 1995

纸质包装25.97 28.84 26.74 25.27 27.52 2438+0

塑料包装27.31 26.49 26.54 25.83 24.40 24.22

金属包装9.79 10.60 9.94 10.09 11.07 11.44

玻璃包装5.25 6.37 7.49 5.16 5.53 8.16

包装机械7.85 7.45 8.42 8.58 10.09 11.15

纸包装行业和塑料包装行业是包装行业的两大支柱,占包装行业的50%以上;纸包装产品年均增速超过30%,塑料包装产品年均增速超过20%。玻璃包装产品受到塑料包装容器的强烈挑战。从1994开始,市场销量下滑,行业总产值持续下降。

从我国包装工业的区域分布和发展来看,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包装工业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是中国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同样,东部地区的包装业也是最集中、发展最快的地区。从企业的经济类型结构看,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较高,东部地区外资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企业比重较高。加快中西部地区包装工业的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表6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包装工业总产值比重及增长率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1985比例63.1522.91.13.94

1990比例64.40 22.06 13.54

1995比例67.29 21.47 11.24

1997的比例是70.63 17.76 11.61。

1985-1995,年均增长20.58 16.32 14.98。

七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7.87 15.9438+04.77。

八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23.95438+0.16.9915.4438+0。

表7中国各地区包装工业经济类型比重。

按工业总产值统计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外资经济和其他经济

东部地区24.2 36.0 2.3 18.9 18.6

中部地区48.9 22.4 1.4 5.7 10.6

西部地区50.8 33.8 1.2 5.9 8.3

按固定资产统计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外资经济和其他经济

东部地区38.67 20.63 4.08 18.03 18.59

中部地区56.95 29.19 1.97 5.99 5.90

西部地区55.35 32.82 1.8 4.64 5.39

中国包装工业企业的设备状况有了很大改善。1995期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工业调查,包装行业也调查统计了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包装企业和生产单位。从纸包装、金属包装、包装印刷等主要行业工业生产设备普查情况看,进口设备占5.37%,国产设备占94.63%。设备出厂年限比例见表8。

表8包装设备出厂年份比例

90年代的工厂,80年代的工厂,70年代以前的工厂。

所有设备76.45 18.22 5.33

其中:进口设备25.56 37.72 36.72。

国产设备79.33 17.12 3.55

为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国家对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进口关税实行1997的开放式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7.7%,比法定税率低9.1个百分点。涉及包装行业发展的关键设备有28台(包括招标的2台生产设备)。

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包装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不足,这极大地制约了中国包装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1995大中型包装企业工程技术人员35600人,占其职工总数的5.63%,高于小型企业(4.65%)。技术开发机构281,技术开发人员12700,占企业从业人员的0.51%。当年技术开发投入6.83亿元,占当年产品销售收入的654.38+0.5%,其中43.48%用于新产品开发,共计2.97亿元。当年完成1930技术开发项目。1995,新包装产品销售收入45.46亿元,占总销售额的9.97%;新包装产品实现利税5.54亿元,占利税总额的13.6%。

到目前为止,我国包装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包装装潢印刷业为75.84%,塑料包装箱和容器为69.53%,玻璃包装制品为67.05%,金属包装桶为52.42%,金属罐和易拉罐为45.47%,包装机械为79.32%。

1995年中国包装行业共有外资企业和生产单位2516家,从业人员24.88万人。总产值328.94亿元。外资包装企业中,香港、澳门、台湾省投资企业占64.31%,外商投资企业占35.69%。合资企业占69.19%,合作企业占13.26%,独资企业占17.55%;年末累计合同投资654.38+048.62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合同投资654.38+046.5438+08亿元,占全国的94.32%。实收资本中,港澳台投资95.99亿元,占比42.70%。对外投资38.96亿元,占比17.33%;中方出资86.76亿元,占比38.60%。外资包装企业在各行业的分布(按工业总产值计算)为:纸包装81.75%,塑料包装29.53%,金属包装22.21%,玻璃包装2.47%,包装机械0.91%,其他65438+。

二、包装法规、标准和质量认证

目前我国还没有国家包装法规。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包装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防止塑料制品污染环境条例》正在起草中。

我国包装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层次。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他为推荐性标准。

按照6月底1997的计划,包装国家标准678项,包装相关标准28项。其中,强制性包装国家标准68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包装标准体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已公布的58项包装基本标准中,有44项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占67%,其余14项均达到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国际同类标准水平。

包装质量监督检查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全国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目前,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已确定6家国家包装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分别是中国包装科学研究测试中心(天津)、大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成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广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甘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一些部门和省市也建立了包装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如外经贸部中国包装研究所、华北工业公司五四研究所、国家机械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信息产业部标准化研究所、湖南包装研究所、重庆包装研究所等。

为提高我国包装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声誉,促进国际贸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我国开展了ISO9000和ISO12000认证。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全国认证工作的统一管理,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的行业认证委员会负责实施认证工作。

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经贸委批准,1998成立中国包装产品质量认证中心(CPQCC),可承担纸、塑料、玻璃、金属、木质包装产品及相应包装机械的质量认证工作。通过质量认证后,认证标志可以用在产品上,可以得到国际认可。

第三,包装教育

中国包装教育的战略任务是提高包装行业工人的素质教育,包括学历提高教育和技术培训教育,从传统的学校教育转向终身教育。目前,中国已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包装工程专业,每年培养学生数千人,中国还编辑出版了两套包装教材。第二套包装教材已经出版,包括包装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制造、包装管理、包装材料学、包装印刷、包装机械概论等。即将出版的有:自动包装控制、包装检测技术、包装技术、运输包装、包装辅助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包装机械。

四。前景和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我国制定了国家包装工业“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长远发展目标。主要产品主要经济指标及产量见表9和表10。

表9九五末及2010主要经济指标单位:百万元。

65,438+0,995完成,2000年预测,2065,438+00年预测。

计划年增长率(%)计划年增长率(%)

包装工业产值115.2 184.4-193.0 10-11440 9。

利税8.66 12.9-13.59-10 28 8

工业增加值29.3 34.5-37.0 9-10 76 8

表10九五末及2010年主要包装产品产量单位:千吨。

1995完成数200预测数2010预测数

计划年增长率(%)计划年增长率(%)

纸质包装产品642 880-920 9-10 1900 8

塑料包装产品202 320-335 11-12 760 9

玻璃包装产品608 897-940 6-7 1600 6

金属包装产品137 220-230 10-11 475 8

包装机械万台(套)30.28 52-55 11-12 135 10。

未来,包装工业的发展将集中在:

纸包装产品:开发瓦楞纸板印刷、模切、成型等纸品后加工技术。瓦楞纸箱生产提倡采用“集中制版,分散生产”的模式,即建立一些小企业,把生产线生产的瓦楞纸板回购加工成纸箱,而不是自己生产瓦楞纸板。据此,充分利用瓦楞纸板生产线的产能,节省投资,如BOPP、BOPET、BOPS、PVDS、PVDC、EVOH、PA等薄膜及其复合产品;加强原料供应,提高塑料粒子质量。

玻璃包装产品:努力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强度,提高模具制造水平,提高瓶罐平整度和平滑度,鼓励降低堆密度比,加快发展薄壁轻量化瓶和小批量异形瓶。

金属包装产品:增加马口铁供应,提高国产铝板和铝材质量,在国产基础上开发新原料。

包装机械:鼓励机电一体化和自动控制技术,提高通用零部件和附件质量,提高外观设计和加工水平,做好复合和多色印刷、瓦楞纸箱后处理设备的国产化配套。

中国包装企业大全编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