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普常识

1.农业百科知识

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地位,农业可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指从手工工具和动物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的转变,从劳动者的直接经验向现代科学技术的转变,从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业化生产的转变。

现代农业是指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受生物生长繁殖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大部分产品新鲜,不便于运输和储存,单位产品价值低。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应该具备哪些科学知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应该具备这些科学知识:(1)基础知识(文化、法律、世界观)。

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科学、文化、语文、地理、法律等。,应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12年),东部发达地区45岁以下农民应在12年以上。(2)基础专业知识。

环境、生物、计划生育等专业知识。(3)就业和谋生的专业知识。

如一、二、三产业的专业知识,如农业技术、工业技术、旅游接待、家庭管理等。(4)自组织发展的管理和法律知识。

如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农村常用的法律法规(土地、房产、婚姻、遗产等。)、农村公共管理常识、村庄规划建设、企业管理等。(5)参与市场与人交往的沟通知识。

比如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使用、公共关系、外语口语、策划常识等等。(6)大型项目和行业的融资知识。

如项目申报、技术转让和研发、企业投融资、企业上市、股票交易等。

3.农业科普小知识

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是兼顾生产、科技示范和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模式。

农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专业范围广,内容丰富。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往往是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建设的,把科研设施作为景点的投入很少。

比如著名的杨凌农业城,曾经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发祥地,现在已经成为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业园区。这里有国家级唯一的农业示范区、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人工模拟降雨国家实验室、世界第二降雨馆、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克隆羊基地、世界上最好的绵羊品种波尔羊场、亚洲著名的水上运动中心、工业化高效的农业设施和特种动物养殖场,这些都是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新途径,吸引了许多游客和一些学校在这里开展课外活动和教授农业课程。成为全国知名的“青少年农业科技活动教育基地”和绿色教育园区,充分再现了当年神农后裔“耕者有其田,教者有其民”的辉煌。

在突出农业高科技特色、挖掘示范观光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2000年到2006年7月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5438+万人次,观光农业为当地带来了8800万元的新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