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的背景是什么?4分。
凯恩斯本人与伦敦布卢姆斯伯里有着密切的联系,陶醉于改变人们思想的氛围。正是这段经历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让他最终决定脱离传统理论。1920年,他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文,在文中他不仅阐述了《凡尔赛和约》在他看来的总体经济后果,还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具有实际政治经验、能够影响国家决策的经济学家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国家权力的作用和整体经济趋势的文章,并发展了货币政策不仅仅是固定参考的理论。他越来越相信经济系统不会自动遵循一条曲线,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所谓最优生产水平。但是他既没有找到证据,也没有找到表达这些想法的形式。
20世纪30年代末,全球经济体系开始冲击当时处于中心地位的英国。英国为了利用自己的竞争优势,按照自由贸易政策从其他地方进口食品和其他低价值商品,用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制造高价值商品出口。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使英国达到了帝国的顶峰,控制了印度、埃及和广大殖民地,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经济和军事上与英国不同的盟国。
随着德国经济的崩溃、恶性通货膨胀的到来和后来被称为大萧条的全球生产衰退的到来,对金本位制、自动经济调整的特点和生产驱动型经济模式的批评开始浮出水面。几十所不同的学校争夺新奇和美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传播了一个简单的观点:大萧条是由20世纪30年代生产和投资领域的投机浪潮引起的——当时的工厂和交通网络远远超过了个人的支付能力。对“需求不足”的强调和他创造的允许政府调控经济关键组成部分的形式,使当时许多年轻的经济学家接受了他的理论和方法。
也有很多经济学家反对他的理论,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对商业的信心不足;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削减政府开支,从而恢复回归金本位的信心。
在大背景下,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西方经济从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进入停滞和扩张阶段,这是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