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的历史是怎样的?

福鼎白茶的历史

白茶是中国六大名茶(绿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黑茶)之一,原产福建福鼎、政和、松溪等地。

对白浩银针的研究表明:

白牡丹

白茶是中国茶叶生产史上最早的茶叶。茶在中国有4000多年的使用历史,最早是入药。由于茶树芽的季节性,为了随时饮茶,将采集到的幼嫩茶叶晒干后采集,这就是最早的白茶,也是茶叶加工的开始。《茶经》记载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永嘉土井,永嘉县东有白茶山。”中国现代高等茶教育的奠基人、著名茶学家、茶教育家、制茶专家陈珏先生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南三百里是错。南三里是福建的福鼎(唐朝是长溪县的辖区),是白茶的原产地。1.宋代白茶(赵霁)在《论大观茶》中有专门论述白茶的一节(写于1107 ~ 1110“大观”年)。它的条条有解释,它的叶子又细又薄,偶尔生于森林和悬崖之间,虽然不是人力造成的。有,不过四五个;活着的,但一个或两个植物;造出来的东西只停在第二个和第三个胯部。芽不多,特别难蒸烤,汤一丢就成了俗物。必是精微通体,故清如玉,无与伦比。浅烤也有,但不如产品好。"宋子安在写《东西茶试录》时将"白茶"列为七种茶之首:"茶名有七种,一种是白叶茶,民间重种,因年代近,不时在园中栽培。土地离山川不远,不在社序。芽叶如纸,百姓以为是茶末,二是斗茶,但气味极淡。2.明代白茶明代田《沸泉小品》说:“制茶者以火为二次,晒者为上,更贴近自然,破烟火之耳。.....瓯中晒茶,旗枪舒爽,碧绿明亮,特别可爱”。这说明当时制茶的原料至少是一芽一叶,晒干,其鲜叶标准和制茶技术可以认为是“现代白茶”制作方法的雏形。3.现代白茶的起源与发展现代白茶起源于清代福鼎。清代周亮公在《肖敏集》中记载:“古有太姥山雪芽绿,今有白雪香,尤有洪雪洞”。近代著名茶学家张天福教授撰写的《福建地方志·福建白茶考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在清代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人以菜茶(性群种)的壮芽为原料,创制了白毫银针。大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树品种从太姥山移植过来,在福鼎县选育成功。由于福鼎大白茶芽壮、芽亮、香味多,白柳制作的白浩银针在外观和品质上远远优于“菜茶”,所以福鼎茶人在1885开始用福鼎大白茶的壮芽为原料制作“白浩”。大约在1860年,“土针”逐渐退出了白银针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