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筒看生活!
笔筒是书房的文具,在书房里,精致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衬托出文人的气质品味。
书房的笔筒很注重器皿的造型,在有形的基础上,也有韵味。
中国文人注重个人品味,追求生存风格。
致力于收藏“一三一”零一“七一三零四”
这种对风格和品味的追求,体现在笔筒依然像文具一样简单。
一个小小的笔筒,放在书桌上,有助于文人描绘他的审美心境,同时也向后人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才华。
每个笔筒都是个性化的产品,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诗歌、书籍、绘画、印章或雕塑。
早在唐代,很多文人就用大量的笔船、笔床、笔格来放置钢笔。虽然笔船和笔床的造型都很独特,但是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明代中后期,文人的书桌上有了笔筒的痕迹。可以说是笔船,笔床等。都是笔筒的前辈。
相对来说,笔筒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所以在古代文人中应用广泛。
即使是现在,笔筒依然欣欣向荣,是人们学习工作时离不开的实用工具。
目前有收藏价值的笔筒大致可以分为瓷、竹、木、漆、玉五大类。
明代以前留下的笔筒不多,现存的器物多为明清时期所制。这一时期的笔筒种类和装饰也最为丰富。以竹笔筒为例。明中叶以后,著名的竹刻家大量涌现。明代朱、朱、朱祖孙三人以浮雕圆雕的深刻方法,开创了竹刻的嘉亭派;清代著名竹刻艺术家张,与、冯锡禄、邓、周志炎、商洵、潘老同等人共同创立了浙派竹刻技法。
木制笔筒在明清时期也很常见,有紫檀木、瑞香科、鸡翅木、黄杨木、老红木等。手法类似于竹雕。总的来说,明代的木制笔筒古朴浑厚,刀法浑厚流畅,而清代的木制笔筒精致干净,刀法细腻,意境深沉。以红木笔筒为例。明式很少使用复杂的雕刻手法,而是利用自身的色彩、纹理或棕眼来表现,所以显得大方稳重,古朴典雅。
清代红木木雕笔筒的风格与明代完全不同。雕刻方法比较全面,有高浮雕、浅雕以及浮雕、雕刻、凹版雕刻的综合技法。刀法精致细腻,构图清晰,纹饰深邃传神。有的还在笔筒中镶嵌各种名贵玉石、象牙、珍珠母等原料,嵌宝后看起来华丽精致。笔筒将木雕工艺融入其中,作为书房的展示装置,与明清家具风格相呼应。
收藏笔筒不仅仅是学习工具,更是一种历史文化收藏。
因为笔筒本身就与文人息息相关,而文化含量对笔筒的价值影响很大。
所以在收藏笔筒的时候,选择一些名家的作品,无论什么材质,都会有很高的增值空间。
尤其是清代中后期,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比如很多文人喜欢在笔筒上做功夫,价格也比普通笔筒高。
目前,旧笔筒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收藏市场,其收藏价值不可估量。
笔筒的收藏性和外观是可以决定收藏价值的一大因素,所以在选择笔筒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外观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