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不一样的历史

发生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争。

但我们对赤壁之战的了解,一般仅限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比如诸葛亮借东风,庞统献连环计,火烧赤壁,跑险,蒋干偷书,草船借箭,等等。.......

不可否认,罗贯中把这些故事讲得很精彩。但是,故事毕竟是故事,总有一些与真实历史事件不一致的地方。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我将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对“赤壁之战”的真相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直接回答:当然是因为他被周瑜和诸葛亮耍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烧赤壁”。

是的,火烧赤壁确实发生过。然而,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他受到了火的攻击。换句话说,火袭只是因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

据史书记载,曹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于是军队中爆发了严重的瘟疫。

这不是假话,但史书上有大量证据。例如,《三国志·周郁传》中就记载:

也就是说,曹骏顺流而下,在赤壁见到了周瑜的统帅孙刘连。在两军交战之前,曹骏已经感染了瘟疫。连战争胜利者的传记都承认瘟疫的存在,可见其不假。

此外,史书还记载了瘟疫的严重程度。《武大师传》说:

由此可见,曹军中绝大部分将士都是死于瘟疫,而非火烧。瘟疫之下,曹骏的战斗力大大降低,这是导致赤壁战败的首要因素。

那么,当时曹骏得了什么瘟疫?

我们知道,赤壁位于江汉平原。据考证,长江流域流行一种叫血吸虫病的传染病。来自北方的曹骏,很可能因为水土不服,大面积感染了血吸虫,丧失了战斗力,所以输掉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争。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里?

很多人肯定会说:赤壁之战,当然是发生在赤壁。

没错,按照我们一贯的认知,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当然是赤壁,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赤壁市(原蒲阴县),在长江南岸。

然而,历史上真正的“赤壁之战”实际上发生了两场战争。第一次战争的交火是在赤壁,这是事实。第二次战役,也就是著名的烧曹骏战船之战,实际上发生在长江北岸的武林镇(今湖北洪湖)。

关于第一次战争的具体过程,周郁传是这样记录的:

曹操从江陵顺流而下,在赤壁与孙刘军相遇。两军在河上相遇,第一场遭遇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由于当时曹骏染上瘟疫,战斗力下降,于是曹骏撤退,停在了长江以北的武林镇。而孙刘的联军则停在了长江以南的赤壁。

就这样,两军以长江为界展开了对峙。然后就是第二阶段的战争,也就是孙刘联军采用火攻策略,黄盖假装投降,把火船冲进驻扎在武林的曹骏舰队,最后火势蔓延,导致曹操大败。

所以赤壁只是双方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后来烧的是江北武林,不是江南赤壁。所以“火烧赤壁”说并不完全准确,应该是“火烧武林”。

《三国志》中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例如,《程普传》说:

而《吕蒙传》也说:

这些都可以证明武林是真正的“火烧曹骏”发生的地方。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经典故事:

诸葛亮和周瑜商量如何破曹植的时机。他们每个人都把计划写在手里,最后摊开手掌,发现两只手上都写着“火攻”二字。

后来诸葛亮还专门写了一句话,叫:欲破曹公,以火攻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很自然地认为“火攻”战术是诸葛亮和周瑜发明的。

在这种情况下,它确实神化了余和梁。但是,这对另一个人有些不公平,他就是黄盖。

因为,在真正的赤壁之战中,建议“火攻”的不是郁亮,而是黄盖。

可能有人会问:是不是搞错了?黄盖不是武将吗?他充其量是个配角。他怎么能想出这么深奥的方案?

不得不说,一点错误都没有。黄盖虽然是武将,但提出火攻计划的真的是他。这在《三国志》中也有明确记载。

例如,《黄盖传》曾写道:

所谓“建策”,就是提出一个策略。

此外,在周郁传也有证据:

可见,黄盖才是“火烧曹骏”的真正发明者,他不仅发明了它,而且亲自付诸实践。他假装投降曹操,在船上撒了火油和柴火,点燃了曹骏在武林的大本营。

所以放火烧君,应该怪黄盖。

那么有人会问,既然火攻计划是黄盖提出来的,那诸葛亮当时在干什么呢?他也参加了赤壁之战吗?

首先要说的是,诸葛亮当时确实在前方阵营。

倒影。《诸葛亮传》记载:

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在峡口驻军,并派诸葛亮前往东吴与孙权会面,商讨共同抗曹事宜。当时孙权在柴桑(江西九江),听到诸葛亮的游说后非常高兴,于是派周瑜等人与刘备联合,共同抗击曹。

所以诸葛亮随周瑜来到赤壁前线,当时也在军中。这个没问题。

但问题是,诸葛亮对赤壁之战到底有多大贡献?

首先,提出“火攻”计划的不是他,而是黄盖,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

其次,“借草船之箭”的故事根本就是神话,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史书上也没有记载。

第三,完全不可能“借东风”。据史料记载,当时这条河真的是“风很大”,也就是风很大。但它不可能被诸葛亮用魔法借走。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普通人,根本不能发号施令。

最后,赤壁之战的最后,周瑜并没有杀诸葛亮的打算,当然诸葛亮也根本没有逃跑。事实上,赤壁之战结束后,孙刘第一要务是追击曹操,夺取南郡,根本没有时间内斗。周瑜根本没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权力。

鲁迅先生曾说:“诸葛亮睿智近妖。”意思是罗贯中对诸葛亮的描写太邪乎了,不仅能预知未来,还能呼风唤雨,占卜星辰,有点像妖。

仔细想想,这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因为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就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没那么能干。

小说中赤壁这一幕,完全被周瑜和诸葛亮抢了,仿佛与刘备无关。刘备就像一个看客,高高地躺在后面,目睹了整场战争。

但实际上,在真正的赤壁之战中,刘备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根据孙、刘投入的兵力,东吴方面派出三万人,而刘备则集结了关羽、刘启麾下两万左右的兵力,共计五万人左右。这五万人中,刘备占了四成,不算低。

其次,反思。《先主传》说:

由此可见,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并没有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躲在后方做旁观者,而是带领关、张一起奔赴前线。

最后曹操战败,刘备亲自率军追击,直到华容道。所以曹操在华容道并没有遇到关羽的拦截,而是一直在躲避后面追赶的刘备。

这一点在《杨珊公仔记》中也有记载:

根据这段史料的描述,参与烧船的是刘备,在华容道上追击曹操的是刘备。他的作用不应该被低估。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总结一下整个“赤壁之战”的真相:

1.曹骏发生大规模瘟疫,很可能是血吸虫病,直接导致曹骏战斗力下降;

2.赤壁之战有两场战役。第一次战役是双方在长江赤壁地区的遭遇战。曹骏兵败瘟疫,隐居江北武林。第二局黄盖祭出假投降方案,成功火烧武林;

3.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反,诸葛亮的作用被罗贯中无限夸大;

4.需要补充的是,除了《借东风》《草船》《离弦之箭》这样的故事外,像庞统贤连载情节、蒋干偷书这样的故事,都是虚构的故事,史书上没有记载。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要否定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之美。《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确实经典,引人入胜,让中国人爱上了三国,爱上了那段传奇的历史。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我们不能因为小说中的精彩描写而忽略历史事实。还原一个真实的“赤壁之战”,也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味三国。你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