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历史选修3和政治必修4的复习大纲。

历史选修课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一战(1914-1918)

1,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

世界的划分是根据国力进行的。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放缓,美国和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与力量对比的变化相反,各种帝国主义者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领并没有改变,都是按照原来的力量对比来划分的,所以就产生了矛盾。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根据新的国力重新瓜分世界。这导致了重新划分殖民地的战争。

19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列强向海外寻求原材料市场,掀起了新一轮掠夺和瓜分殖民地的浪潮。19年底,整个世界基本被西方列强瓜分,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附庸。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有什么区别?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直接掠夺贵金属和财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9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夺取海外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输出剩余资本的场所。

(2)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抗

在欧洲列强的激烈斗争中,有三个基本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

三国同盟的形成:德国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德法矛盾:为了欧洲霸权。历史上的敌人。

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建同盟体系的第一步,是反俄的)。

1882年,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缔结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形成)。

三国协议的形成

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签署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标志着欧洲大陆上又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

1904年,英法签订《英法协定》。

1907年,英俄签订英俄协定(标志着英法俄军事同盟的最终建立)。

(3)战争的催化剂

科技进步的成果应用到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电报、电话、无线电(残酷、世界性、指挥世界范围的战争、突破地域限制)。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扩散

2、之后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彻底打破了德国在六周内打败法国的计划。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场主要战役。宣告了速战速决梦想的破灭,开始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第二阶段:1915——1916。主要战役:凡尔登、索姆、日德兰海战。

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最为惨烈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伤亡人数近654.38+0万。首次使用毒气。

索姆河战役:英国首次使用坦克。

日德兰海战:海上战场。德国向英国挑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的海战。英国舰队损失惨重,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

第三阶段:1917-1918。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二是美国参战。这两个事件对战争的结束有很大的影响。

3.结果

同盟国(德奥集团)的失败告终。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意大利加入同盟国作战)

盟军集团失败的原因:实力。

4.自然: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要贯穿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因为交战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再次瓜分世界而争夺殖民地。在战争过程中,各国的战争目标和行动也是为了霸权和领土分割,明显表现出战争的侵略性和掠夺性;战争的结果不是正义和公理的胜利,而是胜利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重新划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在分析战争的性质时,也要注意区分整体和个别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和比利时为捍卫主权和独立而战,是一场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这并不能改变一战整体的不公。

5.影响

(1)西欧相对下滑;美日崛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开始专攻纽约。(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一战期间,日本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企图独占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债权国)。

(2)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消灭了俄国、德国、奥匈帝国等帝国,削弱了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封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解体。

(3)赢得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革命独立浪潮:欧美工人运动兴起;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正在兴起。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第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巴黎和会(1919)

(1)本质:战前大国斗争的延续。这是一个分享赃物的帝国主义会议。

(二)主要内容

重新划定德国边界;限制德国军备;赔偿问题;瓜分海外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瓜分,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争夺殖民地和霸权)。巴黎和会的性质是一次瓜分赃物的帝国主义会议。

中国山东问题:在大国强权政治下,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同意满足日本要求。五四运动在中国爆发,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签署和约。弱国无外交。

从对和约内容的分析中得出和约与和会的实质:凡尔赛和约是以牺牲弱小民族为基础屠杀德国的掠夺性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本质和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实质。(比如中国的山东问题)

(3)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构成:同盟国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和平条约;《凡尔赛条约》和《国联盟约》合二为一,构成了同盟国建立欧洲主导的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的基本框架。

巴黎和会的最大赢家:英国和法国。

(4)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

战胜国和战败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协约国对苏俄极度敌视,准备武装干涉。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排除在体系之外。

(5)维护国际机构: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由英法操纵(解散于1946)。

2.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华盛顿会议(1921.11.12)

(1)根本原因: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的扩张威胁了美国和英国的利益。(美日矛盾)。目标:调整大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分配。

(2)内容

四国条约;五个海军强国条约;九国会议

华盛顿会议(三条约),美国成为最大受益者。美国得到了什么好处?抑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队伍的扩张和海军力量的壮大;获得了和老牌海军强国英国一样的海权;盼望已久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实现了。

“九国公约”本质上是“让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称霸的局面”。

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解决原因

(1)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弱国无外交)

(2)美英日的矛盾。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给日本施加了一些压力。(主)

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征服了国家,重新划分了世界殖民地,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泛中国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东方的关系——构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帝国主义的新型国际关系。

3.解决战后遗留问题:德国赔款;欧洲安全问题。

(1)道斯计划:影响:34页(德国赔款)

⑵洛迦诺公约:1925。影响:34页。

(3)非战公约:1928。影响:积极且有限。第三十五页。

三。二战(1939-1945)

1,背景(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随着德国和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他们对英法美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越来越不满。

(2)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到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独裁,形成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所以,大危机导致世界走向战争。

亚洲战争起源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欧洲起源形成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3)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4)英法奉行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的高潮),美国奉行中立自保政策(西班牙内战不干涉政策),苏联避战自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推动了大战的爆发。

2、之后

(1)局部战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

意大利-埃及战争(1935)

德意介入西班牙内战(1936):性质:西班牙内战既是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也是国际势力参与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典型,被称为“小二战”,即二战预演。

日本全面侵华:1937.7.7七月事变

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

德日意法西斯同盟:1936-1937年期间,签订《国际反共协定》,建立“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以反共为名结盟。

(2)全面战争爆发:1939进攻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英国。不列颠之战: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首次战败。

(3)战争的扩大

1941.6.22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之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抗击法西斯的决心。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12.7。二战真的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战争。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美日在亚太地区竞争的结果。

直接原因:美、英等国宣布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

(3)战争的转折点

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1942 1.1联合国宣言的签署。

竞选中的三个重大转折点

1942—1943.二战三大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盟军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扭转了战局。三大关键战役:苏德战场:斯大林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法西斯国家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反法西斯联盟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最终取得胜利。

(4)战争的胜利

登陆日:1944 . 6 . 6-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德日投降时间:1945.5.8德国投降;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二战正式结束。

日本投降的原因:促使其投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个最重要?

中国全面反攻(最重要的作用):中国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军民14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拖垮了日军主力。没有中国军民英勇的抗日战争,就没有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辉煌胜利。

美国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后两个非决定性因素起着加速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正义(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他们把战争强加给各国人民,遭到各国人民的反对。战争的非正义性决定了他们必然会失败)。

(二)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3)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力量的团结。

3.自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为什么是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也是因为殖民地重新划分,争夺世界霸权引起的。美、英等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参与其中,但始终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

主要矛盾: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主要矛盾是法西斯势力扩张与反法西斯势力的斗争,战胜法西斯是当时世界政治的中心问题。在这场战争中,虽然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和要求,但在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共同目标下,“求同存异”,同舟共济,共同对敌,取得胜利。

英美对德战争虽然有霸权主义因素,但客观上是为了捍卫自由民主制度和民族独立,摧毁纳粹暴政而战,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和世界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健康发展。它的主要方面是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4、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人类的胜利,民主战胜暴政,正义战胜邪恶。理性被张扬,民主、人权、和平的理念深入人心。联合国诞生了。

改变世界格局:德意日法西斯被彻底打败;英法被削弱,美苏崛起;社会主义国家;殖民体系彻底崩溃;西欧衰落,世界重心转移。

二战时期的科技发展推动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原子弹-和平利用:核电站。

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四,雅尔塔体系

1,雅尔塔体系:二战结束后,世界列强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领土和势力范围,建立国际关系新格局,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

(1)主要内容

(2)评估

正面:有利于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存合作精神(它将苏联与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共同维护战后和平,体现了人民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负面:基于战时美苏力量对比,划分美苏势力范围,美苏根据自身战略需要安排战后世界一分为二,给雅尔塔体系打上大国烙印。

本质:美苏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把世界一分为二,深深打上了大国的烙印。

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结束,为美苏两极对抗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战后初期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的全球对抗;60年代后逐渐被美苏霸权取代)

美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为了称霸世界,美国挑起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主要的斗争方式。

2.冷战的形成

(1)“冷战”概念

(2)“冷战”的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讲1946.3

(3)“冷战”的全面开始——1947.3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政治对抗:1947.9成立* * *和劳动党情报局。

经济对抗:马歇尔计划1947.6:根本目的: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展。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9

军事对抗: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立。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Warsaw Pact)——这标志着战后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正式出现。随着美国遏制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展开,到1955,最终形成了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对抗。

(4)美苏争霸(60年代后逐渐被美苏争霸所取代,美苏争霸成为冷战主旋律)。

美苏争霸的原因:

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

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推行霸权政策(主要原因)

决定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是内因,苏联外交战略的变化是主要(也是主观)原因,双方实力对比变化是客观因素和可能性。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霸权局势:美国,缓和与紧张并存,紧张为主,霸权为优势。

表现:缓和:外交“和解”——戴维营会议

紧张:军事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柏林墙的建造)

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的战略优势)

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霸权局势:苏联攻美守美,优势在苏联。

美国:尼克松主义(缓和政策)-材料

苏联:积极进攻战略(争取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放松:

(1)1972尼克松访苏(缓和高潮)

②1975年,CSCE召集并签署了《赫尔辛基宣言》。

对抗:1979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苏争霸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霸权形势:美国攻苏守苏,优势在美国。

对抗:1980“卡特尔主义”提出: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

1981里根新遏制政策: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逼迫苏联搞军备竞赛,以此来扳倒经济实力相对落后的苏联。

缓和:象征:1987年《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有限缓和时期,即所谓的“第二次缓和”)。

(5)冷战的结束——苏联的解体

1991.12.8,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签署明斯克协议,宣布成立“独立体”。(初始解体)

1991年65438+2月21天,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大部分地区。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已不复存在。苏联彻底解体。

东欧剧变的原因

内部原因:

历史原因:照搬苏联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

经济和政治原因:改革没有取得很大成绩——经济和政治危机

外部原因

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西方因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价值观西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主导世界。

苏联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很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动词 (verb的缩写)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大国干预和介入):原因和影响。

1,“冷战”中的“热战”(冷战的产物,美苏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

(1)朝鲜战争(1950-1953):朝鲜半岛的分裂:由二战末期的投降区引起。

(2)越南战争(1961-1973)

2.中东战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东频繁的战争是美苏冷战对抗和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领土争端、宗教和种族冲突)

3.发展中国家的局部战争(领土争端、宗教和民族矛盾)

(1)印巴战争

(2)两伊战争

4.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1)海湾战争

(2)伊拉克战争

不及物动词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1,联合国

2.反战和平运动:三次高潮、特点和作用。

政治必修课4“人生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和时代精神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功能。

哲学是指导人们过更好生活的艺术。

(2)从哲学的本义来说,热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能帮助我们以睿智的眼光正确看待自然、社会与生活、生活与实践的变化与发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人生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从哲学的任务来说,哲学可以在人类生活的道路上点亮一盏明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1)体现在通过批判社会的弊端和旧制度、旧思想,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

②能够预见和指出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把群众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历史人物和时代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引导社会变革。

如果全部发,字数不允许。我发邮件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