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汇中学的发展历程
学校创办于1927,原校址为南汇一中所在地。
1927,当时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军阀混战,人民挣扎,很多有识之士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当时南汇的社会名流、实业家赵在惠南老城文昌宫旧址捐资兴建“南汇女子初级中学”,是最早的。第一任校长就是赵本人。在一个国家贫穷、落后、动荡的时代,办教育是非常困难的。
学校一开始很小。到1936,有10多名教师,111名学生。37年,侵华日军占领南汇,学校停办。38年春,他搬到上海法租界,以浦东中学的名义继续办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学校再次停课。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秋,他回到南汇女子中学旧址恢复办学,改名为“南汇县简易师范学校”。(1949——1966)
解放后,人民教育迅速发展,学校脱胎换骨。当时学校分初中部和单纯师范部。初中三个年级,简单师范系两个年级。当时有200多名学生,20名老师。当时初中毕业生热情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加入了南服务团,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贡献。随着初中规模的不断扩大,52年政府将学校更名为“南汇县初级中学”,54年周浦中学与高二、高三两个年级合并,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生,成为完全中学,命名为“南汇县中学”。1958年,朱樵高中和木登高中合并,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962,学校占地100多亩,40多个教学班,被定为县重点中学。(1978——2004)
从65438年到0978年,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南汇中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迅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93,初中停办,成为县重点高中。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当地群众的要求,南汇县委县政府从1996开始对南汇中学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建设了科技楼、艺术教育楼和400米标准跑道。王百胜,一位香港同胞,也给了学校很大的帮助,完成了学校大门南移的工作。1997年,新校门落成,请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题写“上海南汇中学”校名,学校从此正式启用“上海南汇中学”校名。
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南汇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走向了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化。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临港新城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筹备,2000年9月,学校正式向上海市教委提交了创建上海市实验示范性高级中学的计划,开始全面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的主题是“学习与发展,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我们在德育、课程和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德育——构建高中学生系列德育体系:课程改革——构建以“天、地、人”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发展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特色。全体师生努力工作,开展了多方位的教育教学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认可。改革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建校四年来,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师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显著提高。学校获得了许多可以证明整体发展水平的荣誉: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园林单位、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上学这么多年一直在涨,基本保持在50%左右。第二个比率在86%左右。2003年春节后,上海市委决定再建四所寄宿制重点高中。2005年5月,上海市教委专家组对创建实验示范高中进行了总结评审,并一致通过。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南汇中学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80年来,学校历经风雨,旧貌换新颜;80年来,一代代学子生生不息,后浪推前浪。老校区的大成殿、古城墙搬不动,但几代师生凝聚的人文精神和优秀校风、教风、学风将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全体师生将在这里谱写育人新篇章。
校园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