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我们祖先的脚步

追随我们祖先的脚步

?——记“探寻抗战留下的血的幸福西路”活动

杨文?宋道君/地图

?2021 9月23日上午,在举世闻名的抗战时期卫莱公路“零公里”地标前,将举行一场特殊的仪式。

?“用留在抗日战争中的鲜血探索幸福西路”活动由摄影家和作家、文史研究者杨发起。另外两位参加者是周,她是本次活动中年龄最大的参加者,已经85岁了,还有一位是从北京回来定居多年的乐山市的女士,年龄最小(58岁)。62岁的和70岁的杨。此行参与者平均年龄70岁,可谓是一支古老而罕见的搜寻队伍。

?卫莱公路是乐山至西昌公路。1939,抗战艰苦时期,为打通滇缅国际通道,使运往重庆的战略物资不必绕道贵州,国民政府于8月从川、康两省征集约24万民工参加这一壮举。?

?十点左右,前来送行的实验小学师生和围观群众站在现场,鲜红的活动横幅迎风飘扬。大家虔诚地擦去地标上的污渍,少先队员们在入队仪式上与参与者合影留念。乐山智慧书店的王凯志向同学们赠送了记录边防军业绩的《激情岁月》一书。五年级1班学生吴感慨地说:“通过参加活动,我了解到公路原来是一条不寻常的路,一条抗日之路。我们要向老祖宗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请放心,强国有我。”

?这时,围观群众不禁热烈鼓掌。

?中午12点左右,我们到达了峨边卫莱抗战公路纪念馆。虽然纪念馆位于乐山市,但我们一行人之前一直没能去参观。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纪念馆。在展厅里,每个人都了解了一些关于卫莱路的新史实,并第一次向当年的许多物品致敬。临别时,我得到了《卫莱公路历史事件系列》这本书。纪念馆赠送的《乐山篇》。

?下午4点左右,大家来到雅安市汉源县黄木镇万盛村“抗战时期卫莱公路旧址”纪念碑前。距离闻名中外的燕窝沟仅1徐莉。为了纪念这段修建时为国捐躯的先辈,后人恭恭敬敬地立了这座纪念碑。

?幸运的是,在纪念碑前,我们遇到了土生土长的石广禄老人。老人生动地介绍了一些关于燕窝沟修路的鲜为人知的细节。

?比如,据史料记载,燕窝沟段七公里范围内死了1400名民工,但具体记载很少。老人说,我记得有一天,我听到一声不同以往的巨响,也不知道为什么。第二天才知道,一百多名民工因为爆破导致岩石坍塌,掉进深沟里死了。老人的父亲和远方的哥哥也参与了尸体的挖掘和运输。

?那天晚上,因为老乐西路的鄂府段拓宽铺了柏油,我们绕道南行,只好住在黄木镇外的登峰农家院,以便明天沿老乐西路返回燕窝沟、索衣岭后继续掉头去西昌。

?第二天早上,我们到达了期待已久的燕窝沟路段。这里是汉源县黄木镇和李咏彝族乡的交界处,海拔1.900多米。山高、岩深、谷险,没有氧气。一年四季云雾缭绕,悬崖滴水,是当年施工最困难的路段。在过去,这是四川省和西康省的分界沟。

?大家终于看到了经常出现在关于燕窝沟的文章中的“石笋”部分,它位于燕窝沟东侧的李咏彝族乡。目前这条只有3.5米宽,全崖硬凿而成的路,让所有人都自叹不如。杨故意指挥两辆车在狭窄的马路上过马路。拍摄的照片显示,两辆车当时只是在填马路。左侧独特的残留岩石看起来像竹笋。

当时工程部带领砌筑队挺进燕窝沟,分两组组织“敢死队”,用麻绳将洗衣篮从悬崖顶垂直吊起。一人持钻,另一人抡锤,挖洞,埋黑火药。麻绳断裂、哑炮、落石等经常造成人员伤亡,石匠伤亡也不少。曾经发生过上午100多人下班,晚上只有20人复工的悲剧。钢钻和铁凿在岩体上留下的刻痕,今天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在诉说当年的艰辛。

?因此,世界著名的岩土工程专家、时任公路路面研究所所长的美籍华人陈先生称之为“魔鬼的住所”。

?尤其让大家惊讶的是,宋道君爬上悬崖拍照的时候,右手拿着岩石山,好像有凹凸感。他好奇地拨开杂草,发现居然是一个石雕!他兴奋地喷水,用毛巾擦土,给石雕拍照。经初步鉴定,这几十个隶书实际记录的是1941年的道路修建情况。刘军德,重庆酉阳龙潭人,被招到这里参加西康公路建设。工程部文平命令刘军德督促这里的岩石爆破工程完工。在岩石的边缘,他因为破碎岩石的飞溅和深沟而死。记录员自嘲为“卫莱·萨维奇”。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岩石风化严重,有两三个字无法确认。与许多不知名的奉献者相比,刘军德是幸运的。《卫莱野人》的原忠实记录,让我在80年后等待晚辈祭奠一位有名有姓的英雄。

据当地一位介绍,深溪沟一带,曾有一处民工住宅,岩石上刻着一些字。大家都很开心。可惜由于山涧涨水,只拍到住宿,没有拍到文字。如果你丢了东西。

?这是这次探险活动的一个重要发现,在以往有关卫莱路的资料中没有记载。我们将再次去那里清晰地拍摄岩石雕刻,并补上农民工住所的字样。然后咨询专家进一步研究。

?当我看到这些如画的风景和令人困惑的石刻时,我无法想象8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悲惨景象!

依依不舍地离开燕窝沟,大家在下午4点左右登上了另一个著名路段——锁一岭。这也是卫莱路非常危险的路段。因常年大雾,雨势降至零度,行人不得不翻越,麻纤维、帽子等雨具必不可少,故名麻纤维岭。关于这一段,因为树上有一块由中国久负盛名的卫莱道长赵祖康题写的四字石碑,我们拍了一些照片留作纪念,然后匆匆赶往西昌。

本来大家打算从黄木镇到汉源(当时叫福临)走一段老乐西路,和苦夷陵一样,保持原样。不幸的是,由于前一天的大雨,道路被堵塞了。无奈之下,拐进了高速公路。

?西昌缸窑是乐劳西路的终点,号称天下第一缸。琼海边上风景难得。四周参天古树环绕,一个雕龙瓮巍然屹立,盘龙仿佛从瓮周围的天空中坠落,一口清水从口中喷出,注满了瓮。今天的繁荣与过去不同。

?我们来了,走过了这条血淋淋的抗日之路;我们很欣慰,也很欣慰能探索出一些新的线索。

此行不虚此行!我们对先辈们保卫祖国的壮举深感悲痛。

虽然大家都经过了,但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心里似乎总有遗憾。

?哦,看到那些模模糊糊的古迹,看到日日夜夜风化的路基和护栏,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应该花精力和财力,尽快保护它们。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借鉴峨边,着手建设卫莱路博物馆。让年轻一代永远铭记先辈的功绩,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300字)

202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