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一年级历史(关于京杭大运河)的分数!
我们今天说的大运河,开凿于春秋,完成于隋,兴盛于唐宋,理顺于元代,疏浚于明清(开凿于公元前486年,通车于公元1293年),历时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建设过程。隋朝时,杨迪动用百万人口开凿大运河,为以后国家经济和文化的空前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终于在元代成为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交通大动脉。
代表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继长江之后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其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历来是历代水运的主要运河,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航运兴起,随着津浦铁路的开通,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降低。黄河移民后,山东境内河段水资源短缺,淤积较浅,南北通航被切断,淤积到地面。江苏境内水量大、通航条件好的一段,只能在小木航行。京杭运河的废弃和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加宽加深,修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得到改善。季节性通航里程达到1100公里以上。江苏省郫县以南660公里的水路,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成为未来南水北调的输水渠道。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北起北京(卓君),南至杭州(余杭)。穿越京津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它已经被挖掘了2500多年。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特别是对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沿线城镇的兴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与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两大工程,闻名于世。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重要的活的、流动的人类遗产。大运河起源于春秋,形成于隋朝,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主要水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京杭大运河展现了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水利和航运工程技术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一系列璀璨明珠般的名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巨大信息。大运河和长城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
京杭大运河的开挖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运河1。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十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挖了一条沟,连接长江和淮河。到了战国时期,大沟渠(从河南省元阳县,由北向南,注入郑州市以东的普天则)和缺口相继开凿,从而连接了长江、淮河和经济区四条河流。
(2)第二条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渠系。以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年)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淮交通。并改造了韩沟和江南运河。三年,永济运河再次开凿,通向北方的卓君。加上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运河,形成了多支渠系。
到杨迪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方粮食的北运,从荆淮段到长江以南开凿了一条运河,全长2700多公里。到了元朝,元朝的首都大都(现在的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才能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朝横向运河,建成了以大都为中心,南下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从地理上看,京杭大运河分为七段:从北京到通州区,叫通惠河,从昌平县百福村神山泉到积水潭、中南海,从文明门(今崇文门)向东,从朝阳区杨闸村到通州高李庄村(今张家湾村)到潞河(今北运河旧路),全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叫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叫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叫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至淮阴称为中央运河,全长186公里。淮阴至瓜州称为李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叫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著名的李运河城市。当杨迪在扬州开凿运河时,扬州成了南北交通的枢纽。得益于漕运,这里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隋朝分为四段:(1)永济运河(2)通济运河(3)汉沟(4)江南河道。
③第三条运河。
主要指元明清。元代发掘的重点地段是山东泗水至渭河段和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十八年(忽必烈,元世祖)(公元1281),济州河开通,从任城(集宁市)到程序安山(东平县)全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从鞍山南开运河,从寿章西北到临清,到达长125km的河道。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浍河,将北京西昌的平竹水引入大都城,向东至通州汇入白河,长25公里。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完全通航,水车可以从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京杭运河的前身。
在元代,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部分: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李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护了袁运河的基业,并在明代疏浚了元朝末年已淤塞废弃的山东境内河段。明中叶至清初,在山东微山湖下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之间进行了开口口运河、通济新河、中和河等运河工程,在江淮之间开挖了月河,实现了湖水分离。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海城市的快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通航里程1442公里,其中年通航里程877公里,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一样,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全长1764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河北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山东德州、泰安、聊城、济宁、枣庄,江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嘉兴、杭州。
通州古诗云:一塔影认通州。燃烧的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荆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汇合,在这里由海河送入渤海。据记载,在漕运发达时期,天津至通州的北运河每年运粮船2万艘,官兵1.2万人,其中商船3万艘。水路的开通,让小小的支古村迅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及其河流占市区面积1/3,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威尼斯”,在北方城市中十分罕见,其中京杭大运河功不可没。苏州“苏州湖熟,人间满”。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和食物丰富。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淮安大运河入口处,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