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北平转折
1950高峰时,国民党政府留下的百万军政人员达到550万。加上国民党政府的350万公职人员,共有900万俘虏。他们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所以采取了保密的政策。
旧中国的工业和农业极其落后。从1937到1949,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工农业生产远没有达到战前水平。从农业上看,抗日战争最高粮食产量为2800亿斤。1949年也不过2240亿斤左右。1950年计划增产100亿斤,与战前最高水平相差甚远。棉花生产的情况更糟,只有战前的一半左右。当时每个农村人一年大概挣400斤粮食,要给国家交80斤公粮,相当重。
1949年,中国现代工业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与历史最高年产量相比,主要产品下降48%,铁下降86%,钢下降83%,棉纺织品下降25%以上。因为农业生产没有恢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品难以维持正常生产,而且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恶性通货膨胀,市场极其混乱。以上海为例,与战前相比,物价上涨了200倍之多,城乡人民购买力低下,商品卖不出去,工业受到很大影响,大量工人失业。
交通运输急需恢复。当时中国有两万多公里的铁路。除东北(约占40%)外,山海关的铁路逐渐恢复。可供航运的船只很少,大多是小吨位的沿海和内河船只,许多海船被国民党威胁到台湾省或香港。
工农业生产水平低,商品流通不畅,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当时农村负担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1.4%,城市负担占38.9%。实际上盐税、货物税、屠宰税等很多税收都转嫁给了农民,国营企业的收入只占17.1。以上三项税收政策都不能覆盖国家的支出,还是会有赤字,所以要发债。编制1950的国家预算时,82%的支出靠各种收入,7%靠债券,其余靠发行货币。
解放初期,水旱灾害相当严重,654.38+0.2亿亩耕地,4000万人受灾。人民政府不能对这些灾民置之不理,必须采取紧急救助、生产自救等措施,这也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民族资产阶级中有人看不起* * *认为这些“土包子”只会打仗不懂经济;我们可以治理农村,却管不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有人说,“* * *军事100分,政治80分,经济0分。”一些投机者公开与政府竞争。
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和破坏,也是造成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当时沿海港口航运极其困难,南方许多岛屿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对外贸易主要是与苏联和东欧国家。我们需要的许多材料无法获得。
形势确实严峻。国内外敌对势力总是盼着* * *失败。他们说,“* * *会一下子赢得世界,但不能一下子统治世界。”一些民主党人也担心* * *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
全国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毛泽东说:“我们面前有许多困难,但是我们相信,经过全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一切困难都将被克服。”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正积极致力于经济建设。三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从根本上扭转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案例讨论:建国初期的国情是怎样的?
案例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过渡的历史新阶段。但我们面对的不是一片繁荣景象,而是一片混乱,千疮百孔,什么都要做。中国* * *经受住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考验。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案例二:“银元”与“米棉”之战
案例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面临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即市场不稳定和物价飞涨,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人民政权的巩固。为了制止投机资本操纵加剧的市场混乱,稳定物价,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政府,依靠国有经济的力量和老区人民的支持,坚决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先后组织了两次打击投机资本的大“战役”。
首先是“银元之战”。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各大城市的军事部门和人民政府明令禁止金条、银元和外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全部由中国人民银行挂牌兑换,规定人民币为唯一法定货币。投机者对这一命令充耳不闻,继续扰乱金融市场。在上海,他们甚至威胁;解放军可以进上海,人民币不行。6月194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动军警查封金银投机大本营“证券大厦”,抓获首席投机分子238名。学生们打击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巩固了人民币的地位,在稳定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银元之战”之后,投机资本家并不死心。他们以为“银元之战”是人民政府以政权取胜,于是把投机目标转向粮食、棉纱、棉布、煤炭市场。在他们的鼓励下,全国物价一天涨了三次,尤其是上海。这时,国民党特务大喊:“只要我们控制了‘两白一黑’(大米、棉纱、煤炭),
面对投机者的猖獗活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稳定物价的工作。它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指示以陈云同志为首的中国财政委员会,依靠新建立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和集中足够的粮食、棉纱、棉布等重要物资,选择适当的机器集中销售。这对投机者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中央人民政府从东北调集65,438+065,438+05至30日,每日进口粮食65,438+00万斤,加紧华中棉花的东运,并将积存的纱布沿陇海运往Xi安。这一时期,天津、上海、Xi、西安等大城市。棉纱及其他物品。经过周密的安排和充分的准备,我们选择了市场价格达到顶峰的时机,于10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165438。大量物资涌入市场,让投机资本家措手不及,难以下咽。26日,市场价格立即下跌。经过10天的连续抛售,粮食、棉花和其他商品的价格暴跌了30%至40%。投机者在他们哄抬价格的阴谋破灭时卖掉了股票,但市场已经饱和,越卖越难脱手。很多投机者借高利贷抢购囤积的货物,结果亏了钱,还得亮利息,两边都被打了耳光。由于亏损过多,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宣布破产。
案例讨论:“银元”是什么,“米棉”之战,“米棉”之战的意义
案例点评:建国初期,为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党中央做出了整顿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决策,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让那些怀疑* * *能否搞好国内外经济的人不得不佩服* *。事实证明,中国* * *不仅能在军事上、政治上取得胜利,而且能搞好经济工作。
案例三:沈嘉三百年庆典的回响
案例展示
毛泽东似乎早有预感,在全国解放前四五年,他就提醒全党同志戒骄戒躁,防止当官当老爷。恰逢李自成入京,明朝灭亡三百周年。郭沫若写过一篇文章《沈嘉三百年祭》,评价李自成的历史功过,特别是他入京后,重蹈历代帝王的覆辙,骄奢淫逸,贪赃枉法,使国家难以打倒。毛泽东看了这篇文章,认为这是教育全党的好教材,并把它作为整风文件。他对所有的党内同志采取了预防措施。1949年,北平解放一个月,大家都准备进入大城市,既兴奋又紧张。毛泽东重复了一句老话:我们进北平的时候,不是李自成进了北平,而是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毛泽东和卫兵讨论了进城后该做些什么。有的说进城后买表,看时间。还有人说进城后不吃小米会受伤。毛泽东说:我们刚刚用小米和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美国蒋介石反动派,进了大城市。别忘了这些。我们入城后会建立新中国政府,很多人会在政府里做官。不管有多大。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革命工作,都需要努力。不要以为一进城当了官就不努力上进,不想过苦日子了。那样的话,就和李自成差不多了。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踏上了进军北平的征程。毛泽东感慨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回答:“我们都要考过,不要回。”毛泽东笑着回答说:“如果我们返回,我们就会失败。我们永远不会是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得好。”
案例讨论:建国初期中国面临哪些新的考验?
案例点评:建国初期,中国* * *面临新的挑战。这不仅意味着在新的任务面前克服一切困难学习新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进入繁荣城市、执掌国家政权和从事和平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能否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被权力、地位和资产阶级的支持所腐蚀。
案例四:同仁堂新生
案例展示
工商界人士听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消息时,心情极其矛盾复杂。1953年,各种企业蒸蒸日上,大家都想大干一场的时候,国家提出要把私营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具体来说就是实行公私合营,这给了大家很大的震撼,让大家在思想上毫无准备。有人说:“十五个水桶在抽水。”
1953,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对同仁堂的经营者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时候同仁堂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了。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北平解放前夕,同仁堂有职工190多人,奖金约80万元,年产值约10。年零售额30万元左右,设备陈旧,管理落后。1949年北平解放时,同仁堂由施乐十三世乐松经营,他也是天津大仁堂管理处的总经理。从1948+0950抗美援朝战争开始至今,同仁堂已向国家捐款9.9万元。
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公私合营的消息传来,对乐氏家族的打击很大。他们真的很遗憾,经营了上百年的老店会失去企业的所有权、经营主权和利润分配。经过反复考虑,乐松生意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违背。而且合资后还担任经理,享受生活待遇。
公私合营后,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同仁堂虽然是大药房,但之前的管理模式已经过时,存在生产计划性不强、物料存放分散、领用手续不清、产品积压过多等漏洞。公私合营后,改善了管理,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增加了设备,改进了技术,自己设计了粉碎机、锅炉等。生产包装得到了改进,销售量不断增加。销售部门将药品数量从每天几十种增加到了200多种。店长乐松生高兴地说:“别人家的流水一天比一天少,我们家一天比一天多。本来担心合资会影响生产,没想到合资后业务发展这么快。”
1955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中南海会见了乐松生,询问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并鼓励他为医药事业多做贡献。同年,他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和CPPCC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6月38+0956,北京国药产业为公私合营。
案例讨论: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有什么意义?
案例点评: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在转型过程中经历了怀疑、兴奋、较量、顺从的过程。公私合营的消息传来,对于乐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震动。他们真的很遗憾,经营了上百年的老店会失去所有权、经营主权和利润分配。经过反复考虑,乐松生意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大势所趋。不可违。公私合营后,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销量不断攀升。中国的和平赎买政策得到了民族资本家的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创造性地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案例五:“荣老师来了,欢迎!”——毛泽东和荣毅仁
案例展示
从一个民族资本家到共和国副总统,荣毅仁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在对荣毅仁一生有重要影响的人当中,有一个人会永远被他铭记。几十年来,他一直以崇敬的态度对待这位伟人。这是毛泽东。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50年6月。”荣毅仁回忆说,“当时,我作为受邀代表之一,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并荣幸地出席了毛主席在中南海喜年堂为与会代表举行的宴会。当我走近喜年堂时,毛主席已经站在门前,热情地欢迎我。人民领袖谦逊而热情。他握着我的手说。毛主席的手柔软有力,让我第一次进中南海就觉得很拘束。”
荣毅仁出生在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家庭。他年轻时就开始掌管家族中的一些企业,成为民族资本家中的“年轻一代”。出于爱国,上海解放时他留了下来。但和其他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一样,他对生活在新中国的未来命运仍有一种紧张的心理。“毛主席意识到我们当时的矛盾心理,对我们说,只要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前途联系起来,大家都有前途。”“毛主席还鼓励我们为人民做好事,并坚持不懈地做好事。我们做的好事越多,人民得到的回报就越多。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尽管荣毅仁家族拥有庞大的资本和较高的社会声望,但他们在旧中国的事业仍然未能幸免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腐败政权压迫带来的灾难,他们通过经营工业振兴国家的愿望无法实现。当荣毅仁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就和党中央、毛主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政策时,他深刻地认识到,按照毛泽东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发展,每个人都有前途。
荣毅仁还回忆说:“1955年6月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毛主席,跟他说希望他抽空去一趟上海。10月初的一天,我正在上海一家公司上班,突然接到通知,说毛主席来上海了,要走了。”
荣毅仁说:“毛主席在50年代的讲话中几次提到我的名字,用我追求进步的例子说明党对国内外民族资产阶级工作的巨大影响。这让我百感交集,毛主席对我的关心和重视让我深受感动。他的话激励了我,坚定了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案例讨论:中国“同时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的政策是什么?
案例点评:中国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同时,非常重视人的改造,把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首先,他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政治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一方面,他让他们认识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使他们了解党团结、教育和改造资本家的政策。其次,本着“只用量,适当照顾”的精神,给资本家和雇主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们逐渐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次,在生活上“保到底”,给资本家高薪。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荣毅仁这个“红色资本家”已经逐渐支持改革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