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怀柔是古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考古学家在怀柔区的许多地方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遗迹。

春秋战国时期,怀柔是燕秦活动的战略要地,属于燕国范围。离燕国都城姬最近的榆阳县的首府是怀柔区北方镇的李元庄村。

秦朝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仍建立渔阳郡。秦始皇非常重视渔阳周边偏远地区的战略地位,修筑长城,铺通渔阳。

西汉时期,渔阳在经济、军事和民族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汉中期,汉朝在渔阳设铁官,冶炼铸造农具、长矛,制作五铢钱。还不断与渔阳地区的少数民族作战,派重兵驻防。

榆阳地区长期处于少数民族与汉族对抗的前沿,对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魏以后,渔阳郡的战略地位逐渐下降,西晋正式取消渔阳的设立,怀柔归属燕国。

十六国时期,虽恢复渔阳郡名,但移武清、三河、隋唐至天津蓟县,怀柔渔阳不复存在。

从隋朝、唐朝到元末,怀柔从未形成独立的建制。唐朝建立的怀柔县,就是现在的顺义区。

明元年(1368)二月,周顺改为顺义县,坦洲改为密云县、怀柔县。

明朝郑德元年(1506),昌平升为州,怀柔为昌平一县。

清朝顺治初年,怀柔县是顺天府所辖22县之一。

民国元年,北京设立京兆,怀柔为京兆二十郡之一。

怀柔区来源于《诗经·周松诗麦》中的“怀柔百神”,意为吸引绥靖。太宗贞观年间设立怀柔县。

怀柔历史悠久。早在1300年前,唐朝就有了“怀柔”之名。1368明朝设立的怀柔县的管辖范围与今天的怀柔区基本相同。古汉语中“怀”是来的意思,“柔”是绥靖的意思。“怀柔”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德治、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意思。

2001 12.30,国务院批准怀柔县撤县设区。2002年2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郑经发[2002]6号)正式批复: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怀柔县,设立怀柔区。原怀柔县行政区域为怀柔区行政区域。怀柔区人民政府位于怀柔镇傅佥街。怀柔镇设立泉河、龙山两个街道办事处,其他乡镇建制和行政区划不变。2002年4月16日,怀柔区正式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