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女

可疑的霸王合同

真理签了多年合同,把合同没收了。

合同问题必然会涉及到持有超女品牌的上海天宇传媒有限公司。天娱是湖南广电集团全资拥有的公司,于2004年5月24日在上海注册成立。负责超女的整体运营,代理超女相关产品的开发。对于超女来说,第一次知道天宇这个名字是在签约的时候。

超级女声规定所有晋级的选手都必须和田玉娥签约。从分区的前20名中,球员必须与田玉娥签署协议或合同。每个赛区10之前与天宇签订的合同长达8年。根据合同,如果超女违约,私自与另一家公司签约,她将需要支付500万元的违约金。即使今年超女以超女的名义私自参加其他演艺活动,也要罚50万。如果她想解约,必须承诺解约后绝不进娱乐圈。但是在报名的时候,几乎没有玩家被告知此事。

更离谱的是,据一位已经签约的选手说,一次彩排后,有工作人员拿出合同让他们签字。没有签字,他们就不能继续比赛。大部分参加比赛的选手都想往前走,只好签了。只有一份合同,球员签完就被带走了。虽然天宇签完合同就走了,但还是有记者拿到了一份合同。名为《经纪人代理合同》的正文共6页,分为11条款。从违约责任来看,如果田玉娥真的违约,超女还可以索赔500万元。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女”告诉记者,“合同没有承诺给我们投资多少,也没有提到什么时候出唱片,拍多少电视剧等等。很难说他们毁约了。”

对于很多没有去长沙参加总决赛的超女来说,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相当尴尬的。天宇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打算包装她们,而且这些超女有的还经常在参赛前拍广告或者接演出。暑假是他们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和天宇的这一纸合同,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创纪录的实力意外被淘汰。

杭赛区的韩真真在进入20强当天和10强被天宇要求签订协议,但是20强的协议将在今年年底自动失效。“我当时估计,如果进第一个10,至少要和天宇签约五年。我参加比赛是为了寻求发展。如果我和天宇签约,我怎么发展?”最终,韩真真没有签署这个协议。结果,她在20比10的比赛中输给了纪敏佳。

当时实力超群的韩真真凭借一曲《叶子》赢得了很强的支持率,却因为一两句“跑调”被淘汰。其实超女现场偶尔也有无数跑调的声音。黑南法官的解释是:“‘实力’派不允许跑调,偶像派可以。”

在幕后

天语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在包装、生产、分销方面都没有很强的实力。如果每个签约球员都打包的话,50个球员的打包费用将超过2000万元,天宇很难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事实上,目前不景气的国内流行乐坛一年消化不了50个新歌手。那为什么今年田玉娥还要求那么多超女这么赤裸裸的和他签霸王合同呢?

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去年超女总决赛前三名,田玉娥疏忽签下了季军张含韵,卖给了天中公司。结果,天中公司让张含韵这一年繁荣起来。与此同时,一些音乐公司派出他们的签约歌手参加超级女声,用这个节目来炒人气,然后离开。这更加坚定了天宇的信念:误杀一千,不如让一人漏网。经过比赛,超女已经形成了明星效应。天宇通过这个活动,是想把超女所有可能的商业价值都挤出来,让包装不好的超女合同以“转让费”的形式卖给其他公司;如果你能看到结果,你会立即发布记录并执行;对于特点不明确,实力较弱的玩家,干脆忽略。反正合同是上天定的,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吃亏。

幕后,两个熟人判断

真相公开法官没有自主权。

截至目前,三位评委中有两位是湖南卫视的员工,还有一位是连常宽都说不熟悉的黑楠。“我在音乐圈22年,从来不认识黑南,也没听说过他的歌或者包装过的歌手。”此外,决赛前轮换法官的决定被临时改变。至于决定PK胜负的大众评委,其实他们并不能像人们想的那样给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

唱片工作人员上台投票

一位杭州赛区20+00招募,连续两届担任大众评委的男士在网上写道,在10进7的现场,当丁琪媛和周洋PK以9: 0领先时,大众评委被指示开始为周洋投票。在叶一茜和萨拉的最后PK赛中,当两人的票数接近时,甚至有工作人员代替大众评委在台上投票。

在杭赛区三强的争夺中,电视观众发现,在郑靖文和萨拉的PK结果公布前,广告插播超过10分钟,纪敏佳的短信支持率在短短两个小时内从倒数第一上升到第一。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联想和质疑。决赛发生了什么?

在幕后

选择什么样的歌手进入下一轮,关系到电视收视率能否维持。所以淘汰那些不红不听话的,是电视台必须考虑的事情。什么样的选手进入下一轮最有利于收视率,他们就会选择什么样的选手。要达到这个目的,通过评委和大众评委是非常容易解决的。连短信投票数都被质疑在关注度较低的分区域有水分。

幕后三疲劳时间表

真相拉长赛程,增加比赛时间。

超女带给湖南卫视的不仅仅是品牌提升,还有丰厚的财富。目前湖南卫视每周五的超女广告价格已经超过央视黄金档的广告价格。为了赚钱,湖南卫视已经不再考虑观众对早出成果的渴望。超级女声的比赛持续了3个多小时。其实有些环节是为了延长时间。从比赛开始到淘汰下一位选手,时间长达2个小时,而这段时间无非就是歌手重新演唱,评委重新评价。

案例五总决赛累超女

决赛只有15人,但比赛拖了相当长时间。先是五个赛区的第二第三* * * 10人打了两场10进7和7进5,然后这五个人又和五个赛区的冠军打了10进8,8进6和6进5。主办方考虑的不是超女能不能吃上身心,而是增加几百万的广告收入和短信收入。

在幕后

时间越长,广告时间就越多,短信投票的观众就越疯狂。增加节目的长度和频率意味着增加钞票捆数。

幕后的四个年轻玩家

真相:大量学生逃课参加。

“超女”选手的低龄化是关注的重要焦点。去年,年仅15岁的张含韵一夜成名,成为无数同龄女孩的偶像。报名的时候,各科都有大量学生逃课。专家认为,“超女”直接侵犯了一直被社会视为“必须坚持”的“未成年人”和“教育”。这个节目的对象是年龄在15到17之间的女孩,这对于制作《美国偶像》的福克斯公司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美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参与商业演出。即使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权利也必须得到监督和保护。

记录儿童获得通行卡

今年还是有很多小朋友来参加超女。在成都赛区的海选中,一个才几岁的孩子甚至得到了这样的鼓励,作为鼓励更多孩子参与的直接通行证。目前参加超女总决赛的大多是学生,社会经验少,容易对外界判断失误。如果是这样,对他们的心理伤害将是巨大的。

在幕后

因为10岁的青少年缺乏理性,只针对这个年龄段,有狂热的粉丝,会不择手段的发短信投票。

[本帖已由作者于2005年8月编辑-10 17: 08: 59]

-

——作者:行者无疆

-发布日期:2005年8月-10 17: 08: 27

-

你我在“超女”点是哪一点?

“我喜欢超女,我支持何洁!”说这话的是一个从来不迷茫,有博士学位,喜欢古典音乐的男大学教授。

这不禁让记者有点目瞪口呆——我以为像“超女”这样的节目吸引的观众,顶多是一群喜欢流行音乐的少男少女。

“超级女声”的繁荣反映了传统传播的贫乏,也显示了互联网时代大众对媒体的巨大反馈力。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上周五(8月5日)决出六强,选手Sina.com李宇春的支持率已经超过654.38+0.72万,排名第一。在谷歌上搜索到82.4万个“超女”,加上24.6万个“超女”被很多人写错,“超女”在今年夏天刮起了一股比台风麦莎更猛烈的时尚。

文化多元化与张扬的个性

“看到这群年轻人在舞台上为梦想努力,展示个性,到处传播魅力,我很感动。”教授解释道。

“很多中年观众喜欢这个节目,是因为他们希望找到年轻时错过的‘放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伟解释了为什么“超女”会让中年人疯狂。

20年前,当教授还是“超女”的年龄时,谦虚和收敛成为中国整个社会尊重的性格。“那时候个人的个性和想法都被习惯性的压制,整个社会都很平淡。”孙伟说道。

二十年后,芙蓉姐姐出现了,博主也出现了。中国社会对不同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越来越宽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它已经成为年轻一代自主独立的宣言。

“社会对个性的认同和追求,个人的奋斗和个人的成功,为超女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孙伟说。

此外,中国的文化产品近年来已经多元化,电视节目已经从单一的新闻发展到像“超级女声”这样的肥皂剧、情景喜剧、综艺节目、体育直播、脱口秀、相亲节目、选秀节目和真人秀节目。“在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大陆媒体正在走一条依靠功能扩张来提高差异化程度的道路,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于国铭说。

相反,这样的节目不会在港澳引起强烈反响。“这样的节目需要一定的区域和市场。无论人们多么不同,有些观众总能在一个球员身上看到他们能认同的东西。”孙伟说。

这个世界热衷于娱乐。

“超级女声”实际上只是全球电视直播的热门选秀节目热潮的一部分。它的电视形式和现在风靡全球的偶像电视模板非常相似。

2002年2月9日,当威尔杨和加雷斯盖茨在英国独立电视台PopIdol的决赛中相遇时,14万观众在电视机前为他们欢呼,占当时观众的57%,16岁至34岁的年轻观众的观众份额达到72%。

当晚,两小时内有900万个电话参与了偶像投票,创下了英国电话投票的新纪录。

其他国家也在遭受偶像的“飓风”。目前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偶像模板特许经营权,拥有1.1亿电视观众,全球超过1.5亿观众投票。美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捷克共和国、土耳其、克罗地亚、斯洛伐克、法国...……偶像同样无敌,本土收视纪录频频刷新。

《超级女声》瓦解了权威,展现了最基本的世俗真相。“无年龄、无地域、无职业、无长相”的零门槛给了普通人上电视的机会,他们的表演欲望得到了满足。同时有可能签约唱片公司,名利双收。

在英国的比赛中,威尔·扬成为冠军,并赢得了价值6.5438亿英镑的创纪录合同。同年,亚军葛瑞斯·盖茨也凭借一首《被解放的旋律》登上英国排行榜榜首,获得英国音乐奖最佳电视表演奖,还受到了英国女王的接见。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超级女声”冠军安佑琪签约天娱传媒有限公司,两个月后发行同名专辑《安佑琪》,创下2004年中国唱片最快签约发行纪录。

对于观众来说,这类节目新颖,互动性强。“为她喜欢的选手投票,可以让她留下来继续参加比赛,让观众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电视观众总是‘被迫接受’剪辑过的内容。”孙伟说。

另外,观众就像看球赛一样,在娱乐节目中看到了不确定性。短信投票的变化让每一位观众都期待结局。“我无法预测比赛的结果。这里有很多悬念。这也吸引我看每一场比赛——这一轮谁会被淘汰?”观众陈静告诉记者。

裁判的争议也成为节目的亮点之一。西蒙·考威尔是英国流行偶像的评委之一,他以言辞刻薄而闻名。

在新浪“超女”的话题里。有654.38+70万条关于争议裁判柯以敏的评论。一位电视制片人告诉记者,“制作这样的节目,通常是为了引起裁判的争议。他们有的唱红脸,有的唱黑脸,可以因舆论而调整,总会把握一个较好的度。”自海选以来,柯以敏一直因其尖锐的评论受到观众的批评,但自决赛以来,他改变了态度,并优先考虑热情的鼓励。8月3日,柯以敏辞去“超级女声”评委,再次成为新闻焦点。

与此同时,投票结果的争议也让这档节目的热度不断攀升,最终的结果肯定不会得到每一位观众的认可,由此引发了诸多猜测,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为其提供了讨论的场所。前几天,关于“超级女声”的黑幕谣言在民间流传,甚至有人声称知道比赛结果是预设的,让很多观众抱着考证的态度看节目。

回归电视的流行

“为什么超女这么火?”当记者问及这个问题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说:“这说明中国电视已经回归大众传媒的本质。”上海新闻传媒集团节目研究中心主任包也说:“电视文化就是大众文化。‘超女’现象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媒体对它的态度已经偏离了方向。”

“电视的任务首先是娱乐,然后是教育和信息。许多观众看电视只是为了娱乐。电视文化是大众文化,‘超级女声’的火爆说明中国电视正在回归娱乐和大众的本质。”胡对说:

“超级女声”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娱乐场所。“我是看了海选才爱上超女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太好玩了!”观众胡小凤说。

偶像在国际上取得了成功;今天的严肃文化在过去很流行。“在国际环境下看电视,在历史的长河中看文化,‘超女’红红火火也就不足为奇了。”胡对说:

除了“超级女声”,其他电视台也推出了类似的音乐选秀节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关注度略逊于“超女”。

“原因很简单,他们不够受欢迎!”胡笑道:

“几年后回头看‘超级女声’,它对中国电视的影响力堪比‘焦点访谈’。历史上有哪个电视台敢四个小时播一个综艺节目,除了央视的春晚?”鲍问道。

“相对于‘全控’春晚,湖南卫视是在做一个创造历史的电视节目。”孙伟说。

湖南卫视以《玫瑰之约》、《快乐大本营》等娱乐节目起家,收视率一度位居全国第一。黄金时段广告定价甚至超过了央视综合频道,产生了备受媒体关注的“湖南电视现象”。

从65438到0999,广电传媒上市,湖南卫视引入社会资本,拓展产业链,发展影视会展、有线网络、房地产等相关产业。“但是,由于投资战线过长,很多相关产业经营不善,2002年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只有全盛时期的一半。”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2003年,湖南卫视调整投资策略,重新定位以娱乐产业为核心竞争力,进行全面改版,推出《快乐中国》呼号。"仅2003年,湖南卫视的广告收入就翻了一番."该知情人士表示。

在享受数百万人的欢迎的同时,超女也遭受了许多批评:低俗,黑幕,不利于学校教育...7月央视《焦点访谈》都谈到了电视节目的低俗化,矛头直指“超女”。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向“超级女声”派出专家,希望停播该节目。“流行文化和‘超级女声’所体现的个人权利和欲望的表达可能会被翻译到社会的其他方面。”一位社会学教授告诉记者。

“超女”比网上其他信息更可怕吗?取缔的声音是不是小题大做?更多的人不就是看了一笑而过吗?业内人士指出,“超级女声”不仅暗示了公众对说教的厌恶,还有巨大的商业利润,因此不可能取消。

[本帖已由作者于2005年8月编辑-10 17: 09: 31]

-

——作者:行者无疆

-发布日期:2005年8月-10 17: 42: 38

-

个人对“超女”的评价有正面也有负面,但总体评价倾向于负面。

从前媒体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超级女声》一开始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媒体计划,代表了当前电视大众化、娱乐化的趋势。高收视率足以回应葡萄酸的批评。

从知识分子的角度来看,《超级女声》在整体运作模式上无法摆脱湖南卫视的一些痼疾,在制作节目的方式上完全照搬西方和港台,但节目背后过多的暗箱操作反过来又破坏了应有的娱乐规则,娱乐成了傻子。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把全省处级以上干部都拖出去枪毙,基本上没人受委屈;正厅级干部一字排开,隔三差五枪毙,肯定有冤假错案但也有漏网之鱼。所谓的20强和65强,438+00的“超女”,基本都是这样一个概念。另外,毫无疑问,“超女”客观上存在对未成年人的错误舆论引导,真相不言而喻。

另外,央视不惜用两档王牌节目《焦点访谈》来含沙射影地批评“超女”,我认为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屑的。当然,这是央视的一贯做法,他们总是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强奸电视观众。典型的例子,远到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宣传导向,近到中国男篮比赛中五组中心战斗的切换画面。用最专业的设备做最不专业的新闻电视,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