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牡丹的历史故事

牡丹,原是陕西、四川、山东、河南、西藏、云南等山区的一种野生灌木,分布在海拔1500m左右的山坡和林缘。中国栽培牡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甘肃武威1972东汉墓葬中发现的医学简牍中就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作为观赏植物,光绪牡丹国画牡丹始于南北朝,文献中有不少记载。刘赛克《贾记》说:“北齐有牡丹画”。现在牡丹已经画好了,毫无疑问是观赏的对象。牡丹在中国已有1400年的栽培历史。

在隋朝,皇帝杨迪(公元605-618年),“200里的土地被分为西苑...并把世界上所有的动植物都送到了首都(今河南洛阳)。伊州(今河北易县)进牡丹二十箱。”隋《苏志问》云:“牡丹清明五时开。"

牡丹栽培始于唐代(公元618-907)。开元盛世在长安。传说当时有个叫宋善夫的人,很会种花。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号召下,他去历山种了一万多株不同颜色的(龙城录)。李白“云欲衣花,春风吹槛华。”要不是玉山之首,月下会遇见瑶台。"有三首歌,如《清平调》,是关于不同颜色的牡丹的. "庭前牡丹妖不合格,池上荷花静少多情。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花开时资本动。”(刘禹锡:《欣赏牡丹》)“皇城春日凋零,喧嚣一时;牡丹共享时,互相买花。代价无常,奖赏依花数而定:燃百朵红花,踩梁。.....家家都习以为常,人人都痴迷。.....”(白居易:《买花》)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帝都长安牡丹种植的盛况。这时候的牡丹不仅颜色种类多,而且还有一些新颖的变异和重瓣。“兴唐寺有牡丹巢,元和有花一千二百朵。它们的颜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且有无殷红者,亦有花与叶中无心者,有花重者,其花脸七八寸。”(《酉阳杂》)“千叶牡丹种在穆宗帝庙前,花开得香,一片千叶又大又红。”(《杜阳杂》)说明中国早在九世纪就有重瓣牡丹。

到了宋代(公元960-1279),中国牡丹栽培中心从长安转移到洛阳,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系统。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周的《印江洛阳牡丹》、《洛阳花木》;张晋的《洛阳花谱》等等。摘要:本文介绍了牡丹的栽培管理,并总结了一整套成熟的经验。

北宋末,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落,周琛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写《周琛牡丹物语》:“洛阳牡丹见于花谱,不及周琛牡丹丰富。圆户花似粟,以顷计。”

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从北方的洛阳转移到南方的田鹏(今四川彭州市)、成都和杭州。田鹏栽培的牡丹是四川第一,被称为“小西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自去赏游,写了《田鹏牡丹谱》(1178)。宋代南渡后,杭州牡丹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品种,如‘崇泰九新淡紫色牡丹’、‘百花清远牡丹’。

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期。好品种屈指可数,品种退化。很少见到重瓣品种,因为有“千叶独一人,千人犹在英伦,世纪尤甚”(姚燧《牡丹序》)!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牡丹栽培中心移至安徽亳州。夏《亳州牡丹论》云:“我亳州牡丹浸年,其美三变,尤在姬与孟之间。在此之上,还有天香一品、石榴红、圣娇蓉、宫鸿袍、玻璃透珠、新红,杂红排在最后,品种罕见。还有一种大黄,清淡油腻,很可爱。佛顶绿先白。一般红花以花红、银红、桃红为主。”又云:“草堂数武功步,植乎偏。率是一簇中两种颜色,红白不同,相互交织。另外,平头紫是用来庆祝香味的。先把春、红三种颜色插在它的花里,形成一篇文章。花开了,就灿烂了。”此时是中国插花技术的第一次。

明代,亳州牡丹闻名遐迩,但曹州(今菏泽)和首都北京的牡丹种植逐渐兴盛。江南的太湖周边,西北的兰州、临夏也发展起来了。

曹州和亳州在明代嘉靖(1522 ~ 1567)均有牡丹的引种,在万历(1573-1620)也有繁盛。两地互相交换品种,《曹华迁博》(清代余彭年《曹州牡丹树》);亳州也引进了许多著名的曹州产品。如《亳州牡丹史》记载了多种“金玉遇荣华”,称“曹州为第一品”还有“隐忍助红”和“石平红”两种,也产于曹州。《曹楠牡丹谱》也说:“至明代,曹楠牡丹已在海上。”

北京自辽、金建以来就有了牡丹,牡丹种植蓬勃发展。明代北京考中记载,辽圣宗(982-1031)于12年(995年)三月赴长春宫观牡丹。明代牡丹种植极为兴盛,“金殿内外皆种牡丹”。城外有三大名园:梁家院、清华校园、惠安园。

在江南,明代江阴牡丹繁盛。除此之外,杭州、苏州、上海都有很多工厂。广西灌阳也产牡丹。据明代《广西通志》记载,在广西,“牡丹出陵川、灌阳,灌阳牡丹高一尺,地名小洛阳。”

到了清代(公元1644-1911),曹州的牡丹种植更加繁荣。《曹县志》中说:“牡丹不是土特产,它最早盛于夏洛(今陕西洛南县),后盛于亳州。当时有六七百种,按五色排列。至于今亳州孤,事知在曹州。”“曹州的庭园户种花如粟,以公顷为计量单位,盖连锅。”(曹州牡丹)。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曹州牡丹贾齐鲁”的描写。在这个时候,在曹州东北部的村庄种植牡丹是非常普遍的。养花成园的人很多,尤其是王李庄,红庙,毛庄,赵楼。道光年间,赵玉田在村北修建了一座花园,专门种植牡丹和芍药,是该村的杰作。花园四周的树木用桑树做了树篱,被称为“桑树树篱园”。著有《木里园牡丹谱》,记载151种,其中说:“山中十郡二州,英文牡丹,曹州绝。曹州十市一州,牡丹独菏泽。”“菏泽是一个县,不知道有多少。牡丹出,惟城北一隅,庐山之阳,繁漪之外,连赞不尽十里。”后来有了“奇缘园牡丹之树”,这个名字被很多人认可。当时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每年出口10多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Xi、济南等地销售。其中,大部分运往广州。当地农民中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什么比木瓜和柿子更适合种植果树,或牡丹和芍药更适合种植花木。”再加上社会爱好,菏泽人擅长种花,牡丹皮可以入药,所以菏泽牡丹发展很长远。

清代甘肃大部分地区也有牡丹栽培。兰州、临夏、临洮是栽培中心。清末编纂的《甘肃新通志》曾记载,甘肃“各州府皆有牡丹,惟兰州盛产五色”。位于杜甫川花园头村对面的延安万华盛产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记载“花之源头产牡丹多,柴者酬之。“附近的人们有农历四月初八在这里赏花的习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江南牡丹中有宁国牡丹和铜陵牡丹。据1936编《宁国县志》记载:“宁国、盘龙产牡丹,白、黄最珍贵,……”至于铜陵的牡丹,据《铜陵县志》记载,“仙牡丹之窦中有白牡丹,素淡而美。据说是葛洪种的。”葛洪出生于晋朝。根据这个传说,它已经有1600年的历史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多亩,品种600多个。成为世界上中国最大的牡丹栽培、观赏和科研中心,居世界第一。

另有传说,正史无考,野史有叙事,民间广为流传。

武则天登基,自称圣灵皇帝。有一年冬天,她突然兴高采烈,带着嫔妃和宫女到上元饮酒赏雪。此时大雪刚停,假山、凉亭、小桥、长廊的景色都穿上了白色的素衣;各种花草树木虽然都有枯萎的枝叶,但是经过白雪的装扮,看起来特别漂亮,就像银枝玉花一样;偶尔有两只鸟飞进来,轻轻拂去树枝上的灰尘,撒下一团团白色的柳絮,就像飞舞的蝴蝶。武则天看得入迷,但没想到雪景如此壮丽。突然,她发现白色的雪堆里有一点燃烧跳跃的火焰。仔细一看,原来是盛开的红色浆果。武则天太幸福了!忍不住唱首诗来表达她的喜悦。陪同赏花的纪的妻子们见王太后如此高兴,都争先恐后地向她敬酒。这时一个妃子说:“武侯,梅花再好,毕竟一朵花独开。如果你能制定一个法令,让这个花园百花齐放,岂不是更令人向往?

另一个妃子摇摇头说:“现在是寒冬腊月,梅花开得正是时候。你要百花齐放,就得等明年春天了。”

武则天笑道:“春暖花开,不足为奇。百花齐放斗雪,正合我意。”

嫔妃们见她已有几分醉意,便劝道:“武侯,时候不早了,你快回宫歇息吧。如果你还想看,明天早上再来吧。”

武则天在宫女的搀扶下回到皇宫。可她还是醉了,还想着让百花齐放争雪。于是,宫女拿来文房四宝,立即捧着膏毫,蘸上浓墨,在白绫上写了一首五言诗:

明朝游到园中,赶紧向春芝报告。

花必须隔夜放,不要等微风吹来。

写完后,她叫宫女拿去上园烧了通知花神。

宫女把武则天的圣旨拿到上园烧掉,吓坏了百花仙子。大家赶紧聚一聚,一起商量对策。

桃花仙子胆子最小,低声下气地说:“武则天残酷无情,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我们不敢违抗她!”

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说:“是啊!我们早做准备,提前开!”

牡丹仙女不同意他们的意见,生气地说:“武则天太霸道了。你管人事,现在你管我们。这百花开放,各有季节,创造世界,追随四季。你怎么敢逆天?姐妹们,我们不能从!”

听完牡丹仙子这么一说,所有的华仙都觉得句句有道理。但一想到武则天的残忍,我又犹豫了。

桃花仙子哀求牡丹仙子说:亲爱的姐姐,请听我说。我们服从吧。武则天杀人如踩死一只蚂蚁,何况我们这些娇嫩的花朵。

很多仙女接着说:“姐姐,也是这个时候。否则将是一场大灾难。”

牡丹仙女固执地说:“一次也不能做违心的事。只要我们的骨头强壮而坚定,她能为我做什么?”

这时候已经是打四表了,快天亮了。这位华仙见仙女已经下定了牡丹的决心,只好匆匆离去,自己赏花。

鸟儿在啁啾,黎明来临了。武则天醒来时,已经完全醉了。她穿好衣服,坐在镜子前,让女仆给她打扮。正在这时,宫女打开门,喜滋滋地宣布:“万岁,满园的花儿都开了!”"

武则天一听乐了,以为那首深夜写的诗只是酒后的玩笑。没想到花儿真的开了。她匆匆出宫,来到上元。抬头望去,满园的桃花、梅花、玉兰、海棠、木槿、丁香都在盛开,一簇簇,一簇簇,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灿烂的朝霞映衬着花朵,鲜艳的白雪映衬着绿叶,随风摇曳,俯下又斜上,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这时候满清的文武百官都来看稀罕。武则天面对众臣,得意忘形,大步走向一株光秃秃的牡丹。当她看到只有牡丹没有放在花里时,她的怒火上升了。我想,这太棒了!如果你不服从我,我怎么能在朝鲜掌权?再说了,面对这些官员岂不是很丢脸?她越想越气恼,破口大骂:“大胆牡丹!你怎么敢如此放肆?你无法抗拒法令。放火烧它,不是一个!”说罢,愤然离去。

武士们接到命令后,立即点燃柴火生火,扔进牡丹丛中。顷刻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只有牡丹噼里啪啦响个不停。仙女牡丹看着一片牡丹就要被毁掉,忍不住滴下眼泪,悲愤交加。

就在中午,火烧完了,牡丹园变成了一片焦灰。内侍告诉武则天:王爷万岁,牡丹已经烧成灰了。

武则天还在生气,恨恨地说:“连根拔起,放逐长安,扔到洛阳邙山,叫它灭绝!"

武则天为什么把牡丹贬到洛阳邙山?原来她经常来洛阳,去过邙山。她知道沟壑纵横,偏僻荒凉,为了解恨,她可以独自承受。

勇士们立即再次挥动铁锹,将牡丹连根挖出,连夜装车运往洛阳,扔在邙山岭。

谁知,牡丹一进新土,又扎了根。明年春天,山是绿色的。邙山人早就喜欢牡丹,家家户户都移植栽培。后来城里人听说了,也来移植。牡丹仙女看到洛阳人如此喜爱牡丹,非常高兴。我在谷雨到达的时候,植物已经盛开,变化多端。看牡丹的人,扶老携幼,早晚不断,人山人海,非比寻常。

怎么会有花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