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长还是东北长?
潮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资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古代,土著畲族的祖先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族歌子。
潮州人的祖先属于古闽越族。秦汉以来,中原汉族后裔南迁潮汕。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越被平定;设象郡、桂林郡、南海郡,隶属南海郡,开始有人管版图。
西汉丁原六年(公元前111),潮属南海县揭阳县。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六年(公元331年),东关郡位于南海郡东部。东晋艺兮九年(公元413年),东关县设在依安。
这个伊安就是潮州话的前身。依安县这个名称已经沿用了260年。
文帝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县设州。依安县属于依安县,遵循国家。2004年,依安县升格为州.因靠近南海,故名“潮汕”,依安县属州治。后人也有诗:“潮洲,海在南方”。
“潮州”这个名字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1400年后,基本上一直用这个名字。
虽然潮州这个名字已经基本固定,但是历史上潮州的名字发生了一些变化。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恢复州县,潮州一度改为朝阳县。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第二次称潮州。在唐代,潮州的疆域很大,可以说是东有泉州,北有江西,南有大海,西有徽州。
唐朝第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割出一部分,设漳州。现在,潮州话可以通漳州,漳州下辖的小芸、诏安、东山、漳浦、和平等县市都有潮剧团,表演潮剧。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相通的。
于是,唐朝的潮州一度与福建福州、江西前州接壤。汉江一源是汀州长汀,一源是河源紫金。可想而知,韩愈当时的汉江,完全是在潮州自己的区域内流行的。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潮阳县,甘棠元年(公元758年),恢复潮州。
在元代,潮州被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道,建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管辖范围最广的一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响、大埔、镇平,共11县。
隋唐以后,随着战争、边防、流放和民族迁徙,大量中原汉人来到南方,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过几代宋明,人文逐渐兴盛,名人辈出。朝军被称为“海滨邹鲁”。
到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享的潮州也在此基础上基本定型。此时潮州共辖九县: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汕头港、南澳岛。
这九县也有汕头、南澳人,历史上统称为潮州人。潮州人称谓的定义是以上面提到的九县和汕头、南澳为依据的。后来丰顺和大埔也被排除在外,但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名人,比如丰顺的丁日昌,还是习惯把他当潮人看待。
20世纪初,汕头港逐渐成为潮汕地区的沿海城镇,工商业发达,并崛起为连接广州、香港、上海和海外的新港。
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玉南看到这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于是成立潮汕铁路有限公司,修建从潮州府所在地到汕头港的铁路。
1906年,潮汕线铁路建成,同时配备“潮汕”号机车车头,接车。于是有了“潮汕”这个新名词。
1907年5月22日,丁伟黄冈起义发生,这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南洋总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社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这个名字逐渐在报纸上广为人知。“潮汕”这块土地逐渐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1921年后,汕头建立市政厅,正式脱离澄海,归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为继潮州市之后粤东的又一区域亮点。
这个地区叫“潮汕”的说法,是在官方文字中正式公布的。后来,汕头逐渐成长为粤东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这样人们就习惯说潮汕平原,潮汕人之类的话。
到1949,潮州的版图还是比较大的,包括汕头市和揭阳市。从辖区来说,还包括梅州和汕尾。
中国解放后的第二次大规模领土调整,产生了“潮州”两个概念,一个是广义的,一个是狭义的。
广义的潮州,即历史上的潮州,包括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都共享着潮州人的称谓。
狭义的潮州是现在的潮州市,是199165438年2月对潮州原副地级市进行升级扩容。潮州作为地级市,现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枫溪区。湘桥区又称府城、潮州市。
但是,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潮州的概念还是倾向于广义,甚至是广义的。可见历史是不断被封锁的,不可替代的。
由于潮州已成为潮汕三大地级市之一,当地人更注重区分潮汕与潮州,如“潮汕话”、“潮汕工夫茶”,而不是称之为“潮州”。但海外潮人还是喜欢自称潮州人,海外潮人俱乐部也叫“潮州会”,大概是习惯称呼的延续。
东北历史
4000年前后,生活在中国东北(大兴安陵以东、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的部落有华夏、扶余、苏神(又称布吉、布吉)、卧居、栾柏。它们的总体分布如下:
(1)华夏部落,居住在今辽宁全境,鸭绿江中下游,南至大通河流域中下游;
(2)扶余部落,主要居住在今天的吉林中西部,与松嫩河交界处;
(3)卧居部落,主要居住在嫩江以东,吉林中南部和图们江流域,
(4)李白部落主要居住在今天的大同江上游和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即今天朝鲜的东部和东南部)
⑤最后一个部落,主要生活在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中下游。
(6)三汗部落,主要居住在汉江流域以南(类似今天三八线以南地区)。
东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东北地区劳动、生活和繁衍。公元前4000年左右,中国苏神族创造了东北地区早期文明——新开文化。公元前23世纪左右,尧舜时期,全国分为九州。当时东北地区在幽州境内。夏商周时期,有苏申、东胡、华夏民族在东北地区生活和工作。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辽宁是燕国的辽东郡和辽西郡。
(综上,应该是潮汕历史更悠久。)
啊,对了,我忘了红山文化。谢谢你在起床失败后回到床上。
附录: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指距今五六千年间,中国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创造的一种原始文化形态,北起西辽河流域,南至大凌河流域,渤海湾北岸及燕山山脉以南地区。最早发现于1935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区红山后村,但正式命名于1955,所有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特征的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始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饲养猪、牛、羊等牲畜和渔猎,细石器和工具发达。
(呵呵,所以东北的历史稍微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