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在哪里?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东临太岳于越支脉,西临吕梁山,中间是一片广阔的河谷平原。汾河干流纵贯南北,两岸土地肥沃,总面积1.304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5万,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25万,分26个乡镇,70万亩土地。临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现为临汾行署所在地,是临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它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花果之城”。历史渊源临汾古称平阳。远在6.5438亿年前,临汾人的祖先——“丁村人”就生活在汾河两岸。据《尧典》记载,平阳是尧帝的都城,所以历代都称之为杜尧。传说仓颉在这里创造了人物,也是东汉著名的卫青和霍去病的故乡。临汾商周称冀州,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春秋属河东郡。平阳县也是汉代刘渊的都城,隋朝改为临汾县,沿用至今。1948解放后,分为临汾市和临汾县。1949并入临汾县。1971年,分临汾市、临汾县,1983年8月,各县市合并,成为临汾市。古城临汾,风景名胜区,是闻名中外的“卧牛城”。建于明朝,城高河深。城南有建于晋代的古帝尧庙,总面积700多亩。有五峰塔、景尧亭、尧宫、寝宫等建筑,雄伟壮观。城东是金代修建的“古帝尧陵”。相传当年埋葬帝尧的人很多,一人用一袋黄土筑起了一座高大的陵墓,寄托了华夏儿女对祖先无尽的敬仰和敬仰。这座城市有铁佛寺,也被称为大云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这座砖塔是在康熙年间重建的。塔高30米,水磨青砖砌成,饰以硫玻璃图案,古意盎然。塔内的“铁佛头”高6米,直径5米。形神兼备,属于唐代佛像。还有建于北齐的“大钟楼”,又名临汾鼓楼,总高43.75米,长宽各40米,雄伟壮观。市区西郊有三个元代戏台:吴村镇“王曲戏台”、魏村镇“牛王庙戏台”、土门镇“东阳戏台”,是我国罕见的元代早期戏台,对元代建筑和戏剧的发展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还有古蛇山的“仙洞”,位于西郊20公里处。相传是王尧夫人鹿仙的诞生地,奇峰怪洞,松柏环绕,名胜古迹遍地,分为5个自然景区,63个景点。南北仙洞肃然起敬。有神居洞、星佛寺、吴韵寺、王牧亭等建筑120余处,石洞70余处,全部依山傍水。他们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有一种置身仙境的感觉,这不仅是一个美丽的风区,也是一个避暑胜地。临汾市西部有蒲县白山寺、县小西天、蓟县壶口瀑布。城南有襄汾丁村遗址;城北有洪通槐树、广胜寺、苏珊监狱,都是让人神往的地方。地理资源临汾气候温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202天,年均降水量553.4毫米,市内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西山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产有几十种,其中金矿、铁矿、煤炭、石膏、白云石、石灰石、粘土等储量较大,尤其是煤炭,质量高、品种多,现已探明储量20多亿吨。工业农业临汾现代工业发达,拥有冶金、机械、煤炭、化工、纺织、食品、造纸、建材、医药、陶瓷等工业企业245家,产业工人5.6万人,固定资产4亿元,主要产品100多种。它是山西南部重要的重化工业和纺织工业基地。目前已建成一批以冶炼、建材、煤化为主的企业,逐步形成门类较多的现代工业体系。临汾的农业主要是棉花和粮食,种植业包括水果和蔬菜。龙茨的韭黄,永安的红枣,武默的莲菜,省内外都很有名。西部山区森林覆盖率12.7%,有荒坡草地32万亩,是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东部丘陵地区幅员辽阔,素有“棉花小麦之乡”的美誉。在党的富民政策带动下,农村五大产业欣欣向荣,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化,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总产值654.38+0.95亿元,全市超亿元乡镇654.38+065.438+0个,在晋南名列前茅。商品流通临汾市历史上是晋南的商品集散地,现在是整个地区的商业中心。全市有全民、集体、个体商业网点4720个,从业人员1,3801,年商品零售总额达7.9亿元。新建的工贸大厦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为晋南之最。临汾也是晋南重要的文化城市。有8所学院和58所普通中学。* * *有科研机构10个,科技人员2208人,影剧院10个,剧团8个,医院41个,电视台2个,广播电台1个,体育场馆3个,还有《临汾日报》等地方报纸。基础设施临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同蒲铁路纵贯南北,东西向的临汾线、临大线、福临线、临汾线不仅贯穿临汾17个县市,还通达陕西、河南、河北等周边省份。现在临汾已经成为山西南部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1986与日本赤阜结为友好城市,为杜尧这座古城增添了新的魅力。形势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党的领导下,临汾人民正在努力把这座文化古城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