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什么角色?

摘要: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民国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大革命和抗日战争初期,他一直是一个家喻户晓、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中国的缔造者和早期* * *,他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历史人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他虽然是红极一时的名人,但也是一个人生坎坷、命运多舛的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处在旧中国专制统治、军阀混战、内忧外患、人民苦难的水深火热之中。他的个人经历充满惊险,他的不幸遭遇和遭遇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都是罕见的。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五四运动的总指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中国的领导者,他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不可磨灭的。但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他对执行国民革命的错误决策以及后来的“托洛茨基主义”问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个人责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样一位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有着种种是非的历史人物呢?对此,我们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无论是褒贬,都必须直面历史真相,厘清界限,澄清是非。为此,本文阐述了陈独秀的历史功过,并理性地对其一生作了简要而客观的评价。

一、伟大的历史成就

陈独秀的历史经历奇特、突出、曲折、跌宕。长期以来,社会对他褒贬不一,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伟大历史功绩。人们从未忘记他,历史将他永远记录在历史中,这是他的杰出贡献。

对此,一位陈独秀传记作者指出:“如果把一个人与时代联系起来,从1894年会成立到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可以称为‘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那么从1915年《青年杂志》出版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可以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1]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见识的新观点。

从陈独秀的历史功绩来看,主要体现在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领导作用,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大革命前的领导工作。

他创办的《新青年》影响了几代人,民主科学的口号激励了永恒的后来者。陈独秀曾在《告青年》一文中说:民主和科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两大动力”,“如果船上有两个轮子。”[2]他高举这两面旗帜,引领了历史和时代的潮流,启蒙了一代热血青年。这本杂志被当时的青年誉为“良师益友”、“青年之星”。可以看出,《新青年》杂志和陈独秀对青年的影响很深,甚至毛泽东称之为“他自己的榜样”[3]。

郭沫若也说过:“对封建社会旧文化的攻击,梁任公和张兴艳从来没有做过,甚至不敢做的,是《新青年》时代决定的。”[4]

作为“开创性”新文化运动中中国最早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被誉为“学术重镇”[5],可以说是五千年以来前无古人,毛泽东也称赞他是“思想界的一颗明星”[6]。他的许多作品的精髓是祖国文化精神的宝贵遗产和财富。

在他的影响和培养下,五四运动为中国准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条件和干部条件,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和决定中国人民命运的重大事件。他和李大钊共同缔造的“中国* * *”仍在领导中国人民战胜困难,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毛泽东说:“他是五四运动的总指挥,整个运动实际上是由他领导的。”[7]这个评价符合当时的现实。

毛泽东还说:“陈独秀对我的影响比任何人都大”,“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给了我最重要的影响”。“他和李大钊把当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并且创立了党,贡献很大。今后,我们应该谈谈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8]

著名陈独秀问题专家任建树也说:“陈独秀一生思想的演变,不亚于一部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简称。他的革命经历大体上与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同步,并相互影响。纵观他的一生,有两件大事要写得很详细:一是崇尚科学民主;二是创造中国。这两个事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的确,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不仅点燃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成就将永载史册。

二、主要错误

1,大革命中的错误

陈独秀先生人生的突然转折,是因为大革命的失败。

过去,在共产国际的控制下,大革命的失败被简单地归结为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但是今天,历史已经翻过了很多页。也要拨开历史的迷雾,冷静客观地看待当时的历史和陈独秀的命运。

大革命时期,党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共产国际左中有右,左中有右,操纵一切。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后,临时中央已将陈独秀排除在外。对此,陈独秀说:“我怎么领导?”并提出辞职。然后,在共产国际罗明纳兹的控制下,“八七”会议批评了他的缺席并制止了他。陈独秀毫不掩饰,作为总书记,他也受到国际组织纪律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包括“左”和右的错误,并愿意承担责任;但是在共产国际的控制下,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了他身上。他至死都拒绝接受,两次拒绝去莫斯科。

陈独秀说:“过去中国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次要的,主要是党的机会主义错误”,“当时中央的负责同志,特别是我,应该毫无疑义地公开勇敢地承认过去这个政策是完全错误的”,“中国党的幼稚的领导机关应该负责”。[9]陈独秀在承认和承担错误的同时,把犯错误的原因概括为“忠实地执行国际机会主义政策”。[10]由于当时中共中央只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的革命实际上是由苏联控制的。虽然总书记陈独秀持不同意见,实际上也有冲突,但为了大局,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见。“1926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三次‘让步’,完全是由于共产国际、苏联及其在中国的指导者维金斯基、布勃诺夫、鲍罗廷等的错误造成的。他们对这三次“让步”乃至中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主要责任。如果陈独秀也要对这三个‘妥协退让’负责,那也只是负次要责任。”[11]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结论”是“根据共产国际的需要和指示得来的”,“斯大林控制下的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控制下的中国共产党为当时的政治需要定下了‘右倾投降主义’的结论,历史记载了与史实不符的结果,没有道义”。[12]

毛泽东还说:“在大革命中,我们党犯了右倾错误;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在抗战初期犯了三次‘左’倾错误和一次右倾错误,都是从第三国际来的。”[13]

现在,随着俄国新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历史学家对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责任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结论: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在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陈独秀只是被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错误地领导了,只能对执行错误路线负次要责任。据统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1923-1927次专门讨论中国* * *的会议,作出了738项决定。平均两天半一个决议,详细来说,遥控指挥少年中国* *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要事务,如与国民党的合作、中山舰事件的处理、党务的安排等,都不得不听命于莫斯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出于自身利益,把所有责任推给陈独秀,把所有错误推给陈独秀。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对陈独秀的长期批判在很大程度上维系的“大革命失败”的错误认识,以今天对陈独秀功过的正确评价,也应得到纠正,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也就是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不能归咎于陈独秀。作为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即使要承担部分历史责任,也只能对错误决策的相应执行承担连带责任。

2.加入托洛茨基主义的错误。

这一直被认为是陈独秀犯错误的第二个主要原因。他参加了托派,与党发生分歧,干扰党的革命斗争,被开除党籍。“但是,他与党的争论,仍然是革命阵营内部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路线和方法上的分歧。”[14]即使后来被捕入狱,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他也从未屈服。

事实上,陈独秀本人反对分裂和破坏党。当他看到托洛茨基派的思想不利于抗日战争,与自己抗日救国的愿望相违背时,就对托洛茨基派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出狱后,他断然拒绝与托洛茨基派接触,并表示要“走自己的路”。[15]

历史也向我们证明,他不是“反革命”、“汉奸”、“卖国贼”。这些过去强加在他身上的莫须有的罪名,都被党的文件和史料一一否定了。

三、简要评价

历史已经过去,当我们再次回首先烈们走过的路时,确实需要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分析。“金子是不够的,人无完人。”所以,我们不需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那个时代的人。毕竟,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既是中国革命极其复杂的时期,也是中国的童年。作为党的童年时代的领袖,他自然注定会受到他所处时代的限制。所以,我们没必要把一代领导人奉为神,更没必要从反面去神化他。我们应该把他放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看待,不夸大也不贬低他,给他一个真实的面目。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陈独秀这位重要的党史人物。

就其贡献而言,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从五四前后到大革命时期,倡导了一种民主科学的新思潮。作为* * * *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它正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引领着时代前进。无论是倡导新文化运动,还是传播马列主义,甚至是缔造伟大的中国,他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仅从这个角度来说,称他为20世纪伟大的革命先驱、伟大的启蒙者、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学者乃至精神领袖都不为过。郭德宏在《论陈独秀的历史地位》中也说,他有七大历史贡献,五大功绩,一个杰出榜样。这些都是符合史实的。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共产国际、党和党本身的影响,他和全党对革命形势的认识也是不足的。作为那个复杂历史时期的领导人,他未能超越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对中国国情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共产国际的控制下,不善于玩弄政治的陈独秀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但是,人们一直习惯于抹杀陈独秀前期的伟大历史功绩,无限夸大其后期的重大错误,把陈独秀当成右倾机会主义、取消主义甚至托洛茨基主义的代名词。显然,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周恩来还说:“‘陈独秀对建党是有贡献的’“我认为,这样一个光辉时代的统帅,这样一个创造党的功勋的人,即使他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在开除党籍后又制造了取消党的借口,也要全面研究。"

廖改龙的结论是:“综观陈独秀的一生,历史功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任建树先生也认为,“作为五四运动的总指挥和中国的缔造者之一,陈独秀的功绩是伟大的,但他的错误与其相比是渺小的,历史终将发展成为陈独秀的铜像。”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可以说是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一生,无私的一生,其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因此,在中国历史上,陈独秀应该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在充分肯定陈独秀早期历史功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陈独秀在大革命中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有一些不可推卸的个人责任和错误。但陈独秀的功绩是功绩,他后期的错误既不能被他早期的功绩所掩盖,也不能被他后期的错误所否定。陈独秀早期的历史作用应该充分肯定,这是我们的结论。

因此,我们可以从评价毛泽东功过的立场来评价陈独秀。他虽然犯了错误,但是和他的功绩相比,错误是次要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我们要宣传他的历史功绩,确认他是中国革命史上的杰出人物,永远记住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继续高举陈独秀首先提出的民主、科学、社会主义三面旗帜,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为民主、科学、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而奋斗。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一个客观真实的陈独秀会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