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新华书店改革综述:新华老字号改革破冰

作为典型的国有老字号企业,新华书店的历史和发展并不太陌生。这家由毛泽东题写的书店创建于1938年的延安。那四个细细的红色大字,在中国很多人心中都是非常熟悉和印象深刻的,因为它是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唯一可以买到书的地方。随着中国入世承诺的履行,出版业逐步开放,新华书店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开放压力等问题。因此,改革成为新华书店的必由之路。

辉煌的历史败给了残酷的现实。

——曾经“衣食无忧”的垄断生活。

作为典型的国有老字号企业,新华书店的历史和发展并不太陌生。这家由毛泽东题写的书店创建于1938年的延安。那四个细细的红色大字,在中国很多人心中都是非常熟悉和印象深刻的,因为它是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唯一可以买到书的地方。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的图书发行渠道,新华书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内衣之忧,即使在改革开放后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在我国中小学教材和图书的发行市场上,长期以来形成了出版管理部门指定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经销教材的垄断经营机制,中小学教材的高价给新华书店带来了稳定而丰厚的利润。

——危机临近,垄断坚冰逐渐被打破。

政策变化。2001 10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国家计委* * *联合发布《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和《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按照这个时间表,到2003年春季,全国各省市都将进行招标实验,到2004年,全国都将进行教材招标。意味着新华对教材的垄断正在一步步被打破。

2003年9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新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打破了图书批发尤其是总发行的所有制限制。具备一定资质的民营企业可以申请出版物的国内总发行权和批发权,从而使民营图书发行企业能够与新华书店公平竞争。

2003年上半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并于1年5月生效,规定外资、合资企业可于2004年6月65438+2月申请经营国内出版物批发业务。2003年9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新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进一步放宽管制,规定境外资本也具有申请出版物总发行权和批发的资格。

民营书业的迅速崛起。在中国,被称为“中国特色”的“双通道”民营书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一年一度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上,虽然第二渠道的会场和主渠道的会场不在一个地方,但在行业内的体量和影响力也不容小觑。2004年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授予智宏教育集团山东世纪田弘书店有限公司“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全国连锁经营许可证”,这是中国首家同时获得“两权”的民营图书企业,标志着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与国有新华书店平起平坐,拥有了平等竞争的权利和政策空间。目前全国规模过亿的民营书企有二三十家,网点已经有七八万个。

外资对出版市场的影响。外资的觊觎也威胁着新华书店。贝塔斯曼是中国最早的德国书店,不仅拥有拥有百万会员的书友会和网上书店,还参股了国内大型民营连锁书店21世纪锦绣书城连锁有限公司。外资书店在资金、管理、运营手段、连锁扩张等方面的优势,也给长期处于垄断地位、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的新华书店造成了巨大压力。大鱼吃小鱼的战斗不可避免。先进吃落后也是规律。一向以“老大”自居的新华书店,不得不直面即将到来的危机。

“外患”虽烦,但首先要看“内患”。

危机不仅来自外界,新华书店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

-大多数商店都不景气。

长期以来,虽然城市图书发行网点的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被纳入主办城市的总体规划,但随着图书发行体制的深化,这种特殊待遇已经消失。然而,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新华书店的小网点,大多也因为种种原因,在生存中遇到了问题。几个大型书城的繁荣掩盖不了大部分网点的萧条。分析原因,不外乎店铺规模小,缺乏精准的经营点,人力成本高等等。

-人力资源需要进一步开发。

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商店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瓶颈。新华书店原有的用人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图书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需要的人才进不来,进来的人留不住,现有人员没有进一步提高素质的动力。因此,如何开发人力资源迫在眉睫。目前图书销售领域正在扩大,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比重越来越大,网络销售的渠道会越来越畅通,新的销售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更高。目前新华书店普遍抓不住这部分新出版物,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管理人才。照这个情况,过几年可能就变成只经营纸质出版物的马路店了。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城市店利用其绝佳的地理位置,经常会有专题讲座、新书签售、新书发布、让利销售等活动。这些展会对于提高其店铺的知名度,增加销售额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大多数书城在营造阅读氛围方面仍然做得不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还没有融入到自己的经营理念中。要改变它,一定会涉及到现代经营理念和运营管理机制的改变。

-应加强教具的零售业务。

教辅读物的销售在县级店、城市店、新华书店、民营书店支撑着图书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随着教材出版发行改革的全面启动和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出台,教辅读物将被禁止列入中小学教辅图书目录,届时其门店的零售量将会增加。任何书店都不能忽视这种需求。也正是这种需求,拖垮了所谓的学术书店、品味书店。它给书店经营者带来的是更多的思考。

新华书店重组,踏上破冰之旅

——出版业进行了全面的体制改革。

一些业内人士称2004年为出版业的“转型元年”。2004年春,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全国约有570家国有出版社将进行大规模体制改革,在未来3至7年内,除人民出版社和省级人民出版社外,其他出版社全部转制为经营性企业制度。

2004年6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49%的股权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转让给绿地集团,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浙江新华发行集团现已基本完成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新华总公司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新华书店总店剥离重组对中国出版业意义深远,中国出版业将把出版作为国家资源和市场资源的试金石。“新华书店总店的剥离重组,负责出版业的破冰者角色。能否成功,需要历史的检验。”新华书店总社主任张亚山说。

1外资,2民企,7出版社。新华书店总社与人民出版社等7家国有出版单位、北京博恒投资有限公司、英国佩科多投资有限公司等2家国内有限责任公司将共同出资设立新华出版物发行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中方投资占73%。公司经营范围为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国内版(不含港澳台版)的批发和零售业务,经营期限为30年。据悉,新华出版物发行有限公司将于2005年4月24日正式挂牌。

从“绝对控股”到“第一大股东”。“一年前还要求必须有绝对控股权,即100%的股份,但现在情况变了。我们只需要成为最大的股东。也就是说,我们有40%,剩下的60%任由他们掌握。”新华书店总店副社长张亚山表示,虽然新华书店总店作为历史老店,在企业管理机制等诸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国际,但中国入世和开放市场的步伐并没有放缓,中国的图书发行市场不能等着国外巨头来瓜分,这也是新华书店总店从“绝对控股”到“第一大股东”做出让步的原因。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刘国辉表示,重组后,合资公司将主要致力于图书发行。

用民营和外资拯救新华书店。随着国内出版物国家发行权和中小学教材发行垄断权的放开,新华书店系统的两条生存底线被打破。张亚山说,这也是后垄断时代新华书店总店与民营、外资企业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组成功后将上市。新华书店总店拥有中央一类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全国性出版物的权利。它从500多家出版社采购商品,供应给中国3000多家各级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总部的重组改制也吸纳了上游的出版社。业内人士认为,新华书店总部掌握一些上游出版社的资源后,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打通从上游资源到下游流通的整个产业链。“新华书店总公司可以在海外上市,也可以在国内上市。哪边更快,我们就选择去哪里上市。”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室张先生在回应新华书店总店计划海外上市一事时这样说。他透露,新华书店总公司有可能在国内上市,也有可能在海外上市,新华书店总公司会根据重组后的公司架构和资金情况进行选择。

地方新华书店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新华书店改制第一家公司:上海新华出版集团成功转让49%股权,积极筹划两三年内完成上市。

四川新华出版集团实现重组力争明年a股上市:由四川新华集团、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辽宁出版集团、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一家民营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立后,新公司将争取明年在国内资本市场发行a股,预计融资6543.8+0亿元。

江苏新华出版集团:打造标准化文化连锁企业:江苏新华书店作为事业单位,现已整合资源,转型为企业——江苏新华出版集团。面对近年来图书市场竞争主体格局发生变化,外资、民营资本争相进入发行市场的形势,新华集团积极探索以集团化、集约化建设为核心的体制改革,推进连锁经营新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图书流通体系,在激烈的竞争中牢固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相关资料

-图书市场有多大?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首次新闻出版业增加值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全行业增加值达到1939.7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产值年均增长率长期保持在10% ~ 20%,有时甚至高达30% ~ 50%,这在当代世界出版业中极为罕见。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中国出版业的年增长率下降到8% ~ 10%,基本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世界出版业的高增长。

据统计,2003年,中国出版了19万种图书,其中新书110000种。同期,英国出版了6.5438+0.2亿本书。美国出版的图书有175万种。而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图书品种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产值却只有461.6亿元,远远落后于美国图书300亿美元的年产值和英国。也就是说,就图书而言,中国人口多,市场小,品种第一,但产值很低。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社长赵小明说:“中国大陆的图书市场潜力巨大。2001年,中国大陆人均购书支出为32.38+0元30066.000600600005在美国,1999年人均购书消费为93美元,而法国为122美元。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大陆图书市场潜力巨大。

-促进外国投资中国出版业的立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颁布了相关的出版业立法,为外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出版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促进了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开放。

出版: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目前外商可以开展版权贸易和出版合作。中国目前的政策是提倡版权贸易和合作出版。目前已有8家杂志达成中外期刊合作项目,图书贸易十分活跃。

发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出版管理条例》、《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发行企业管理办法》和《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中国的图书、期刊发行市场是对外开放的。到2004年6月5438+2月11,图书报刊批发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2001年,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13家。

印刷:外商可在中国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出版物印刷企业,或设立独资包装装潢印刷企业。目前外商投资印刷企业55家,投资总额6543.8+330亿美元。

出版物进出口:根据《出版物管理条例》规定,出版物进口由国家批准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经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目前,经批准的出版物进出口公司有38家。